[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CUL)的臨床病理特點,探討其生物學行為及臨床結局。方法 回顧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9年9月手術治療的36例CUL患者的病歷資料,并對全部患者進行了隨訪。結果 CUL病理特點為瘤細胞豐富,細胞大小形態尚一致,無或輕度核異形性,核分裂相(0~4)個/10HPF;臨床表現以月經改變為主;超聲檢查以低回聲多見;常突向闊韌帶內生長;行肌瘤剔除術患者復發率為29.4%,5年生存率100%。結論 CUL的臨床表現與普通子宮平滑肌瘤相似,治療應酌情選擇全子宮切除或肌瘤剔除術,術后應加強隨訪。
[關鍵詞] 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病理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152-02
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celluat uterine leiomy-orna,CUL)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子宮交界性平滑肌瘤,很多學者認為其在術前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點上與普通的子宮平滑肌瘤很難區分,多依靠術后的病理檢查確診。為了探討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的臨床特征及病理特征,故對我院婦科近年來收治的36例經病理證實為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婦科2003年1月~2009年9月收治并手術治療的36例CUL患者的全部病歷資料,包括年齡、癥狀及體征、手術方式及術中大體、術后治療等情況。
1.2組織學診斷標準
腫瘤細胞豐富,但細胞異形性不明顯,核分裂相(0~4)個/10HPF。
1.3術后隨診
術后均采取門診隨診的方式,于術后1個月、3個月復查,之后每半年復查1次。
2結果
2.1一般資料
本組36例患者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9.5歲,其中2例未婚,2例有子宮平滑肌瘤剔除史。所有患者均未行激素治療,并排除盆腔臟器原發或轉移性惡性腫瘤及甲亢、糖尿病等疾病。
2.2臨床表現
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以月經量改變和腹部包塊為主,依次為月經改變19例(52%),腹部包塊12例(33.3%),下腹隱痛及墜脹4例(11.1%),尿頻3例(8.3%),尿潴留1例(2.7%),痛經5例(13.9%),生長迅速2例(5.6%),伴有兩種以上癥狀者13例(36.1%)。17例合并貧血(47.2%);2例體重減輕明顯(5.56%)。
2.3術前B超回聲類型
以低回聲最多見,有29例(80.6%),合并變性5例(13.8%),2例呈中強回聲型(1.9%)。
2.4組織學診斷
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的病理特點:瘤細胞豐富,排列緊密,細胞漿相對減少,細胞大小、形態尚一致,核染色質細小,僅個別細胞有異形性,核分裂相(0~4)個/10HPF。
2.5大體標本檢查
21例(58%)剖面實性,色澤灰白或灰紅,質硬,見編織狀和漩渦狀結構,有假包膜;13例(36.1%)質脆或軟,色淡黃,包膜不完整;2例(5.6%)質軟,糟脆,細膩,未見明顯漩渦狀結構。
2.6肌瘤位置及大小
位于宮體者14例(38.9%),突向闊韌帶內生長或合并闊韌帶肌瘤9例(25%);近宮底6例(16.7%),近峽部4例(8.3%),漿膜下2例(5.6%),宮頸肌瘤l例(2.8%),肌瘤直徑4~18cm,平均直徑5.9cm。
2.7手術方法
術前完善常規檢查,排除手術禁忌,根據患者年齡、子宮大小、肌瘤部位大小和數目、生育要求、貧血程度、全身狀況以及相應術中冰凍切片情況分別采用全子宮加單或雙側附件切除術、單純全子宮切除術及子宮肌瘤剔除術,包括經腹、經陰及腹腔鏡三種途徑,其中全子宮切除術19例,肌瘤剔除術17例。
2.8隨訪復發情況
隨訪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6年。行全子宮切除術的19例術后無復發;行肌瘤剔除術的17例中5例復發(29.4%),其中4例為多發性子宮肌瘤;再次手術后其中3例術后病理回報為CUL。5年生存率100%。
3討論
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特殊類型平滑肌瘤,其鏡下組織形態及臨床生物學特征不同于普通平滑肌瘤,多數學者認為病理組織學屬交界性腫瘤。本文中CUL患者的臨床癥狀與一般子宮肌瘤相似,多數以月經改變及腹部包塊為主,此外貧血、腹痛腹脹、尿頻便秘等也是常見癥狀。陰道B超檢查以低回聲最為多見,少數出現中強回聲型;生長部位多向右側闊韌帶內生長或合并右側闊韌帶肌瘤。大體標本所見多數與一般子宮肌瘤相似;部分質地較軟、脆,包膜不完整。病理特點為瘤細胞豐富,細胞大小形態尚一致,無或輕度核異形性,核分裂相(0~4)個/10HPF;CUL治療是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貧血程度、全身狀況以及術中冰凍切片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適當采用全子宮加單側或雙側附件切除術、單純全子宮切除術及子宮肌瘤剔除術等方法。本文資料表明,行全子宮切除術的患者無一例復發,行肌瘤剔除術的患者術后月經大多數恢復正常,復發病例中5例術前均為多發性肌瘤,故不能完全排除肌瘤殘留可能。因此,術前應對患者進行綜合分析,術中再根據患者大體標本及冰凍病理確定手術方式。對于單發和短期內迅速增長的病例,術中應做冰凍切片,排除平滑肌瘤肉瘤變,術后病理診斷為CUL的病例,應密切隨訪。隨訪的目的在于及時發現復發、惡變及轉移。建議增加隨訪次數為:術后1年內,每1個月隨訪一次;術后2年內,每3個月隨訪一次;術后3~5年,半年隨訪1次,行子宮切除術的每年隨訪1次。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作為子宮交界性平滑肌瘤的一種類型,它在病理、診斷、治療、預后等方面有其自己的特點,需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更合理有效的診治措施。
[參考文獻]
[1] 連利娟,林巧稚. 婦科腫瘤學[M].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08-428.
[2] 郭麗娜,劉彤華,黃惠芳,等. 子宮平滑肌肉瘤的病理診斷標準討論[J]. 中華病理學雜志,1996,25(5):266-269.
[3] 胡玉紅,黃向華,王振海,等. 78例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臨床病理分析[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1):22-24.
[4] 莊玉華. 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23例臨床分析[J]. 實用醫技雜志,2008,15(5):663.
(收稿日期: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