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靜脈留置針愈來愈廣泛應用于臨床輸液治療中。使用留置針不需要每日進行靜脈穿刺,既能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和恐懼,也有利于血管的保護和急救,同時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然而在應用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特別是長期置管病人常導致某些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在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十分重要。我科對58例靜脈留置針并發癥患者立即停止在患部輸液,給予及時處理,抬高患肢休息,全部恢復良好無后遺癥。
[關鍵詞] 靜脈留置針;并發癥;預防;處理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49-02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靜脈留置針愈來愈廣泛應用于臨床輸液治療中。使用留置針不需要每日進行靜脈穿刺,既能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和恐懼,也有利于血管的保護和急救,同時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然而在應用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特別是長期置管病人常導致某些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在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十分重要,現就我科發生的58例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簡要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我科應用留置針輸液490例,發生各并發癥58例(表1),其中女28例,男30例。年齡39~92歲。保留最長者7d,最短者1d。發現并發癥后立即停止在患部輸液,給予及時處理,抬高患肢休息,以后全部痊愈。
2預防及處理
2.1液體滲漏
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動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或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太大等原因均可導致液體滲漏。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等刺激癥狀,重者可引起組織壞死[1]。為避免液體滲漏,護理人員除加強基本功訓練外,應注意做到:通常選擇靜脈粗直、彈性好,四肢淺表靜脈進行穿刺。避開關節及靜脈瓣,操作要熟練,留置針針頭與皮膚呈15~30度角進針,速度要慢,角度太小,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太大,易引起滲漏,角度太大易刺破血管后壁;見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將穿刺針推進0.2~0.5cm,退針芯后再送套管,套管要全部送入血管內,不然病人躁動時針體易滑出血管外造成液體滲漏;應妥善固定導管,囑病人避免留置針肢體過度活動,必要時可適當約束肢體,同時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過緊,并加強對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
2.2靜脈炎
靜脈炎的發生是由于長期在一個部位靜滴藥物,使該處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強。引起靜脈炎的因素有:針頭的直徑、長度、輸液速度、輸液時間、藥物的性質及量、個體差異等[2]。判斷靜脈炎的標準:沿靜脈走向出現多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3]。為預防靜脈炎的發生,除嚴格執行常規更換制度,套管針留置時間不得超過5d外,還應注意:(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膚表面細菌通過皮膚與血管之間的開放竇道逆行侵入,造成細菌性靜脈炎,甚至引發敗血癥。(2)減少機械刺激一次性穿刺成功,減少套管針來回轉動,以減輕對血管內皮的機械損傷。(3)避免化學刺激,消毒時碘酒、酒精不宜過多,避免通過皮膚與血管間的竇道侵入血管。以致短期內出現穿刺點周圍的紅腫硬結。輸入血管刺激性藥物前后要用生理鹽水沖管,對于強刺激性藥應避免從套管輸入,預防靜脈炎發生。本組14 例靜脈炎發現后立即拔除套管針,停止在患處輸液,局部給予熱敷或50%硫酸鎂濕敷,抬高患肢休息,以后全部痊愈。
2.3導管堵塞
造成導管堵塞的原因較為復雜,通常與封管液種類、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選擇不當,與靜脈高營養輸液后導管沖洗不徹底,病人的凝血機制異常等有關。封管操作不當導致血液返流形成堵塞,曹憶妹等[4]認為,封管時邊推注封管液邊退針較推注完后再拔針(針頭插入套管針內3~5mm),堵管發生率顯著降低(下降17%)。肝素液的配制濃度:1支肝素鈉1.25萬U稀釋于250mL生理鹽水中,即每毫升含50U肝素鈉,用量5mL。因為封管針頭若全部插入套管內,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針頭,會使血液隨拔針時負壓倒流入套管內,導致血液凝固發生堵管。封管后的留置導管在啟用時必須注意先抽回血,見到回血才可接上補液,不宜用注射器用力把血凝塊推入血管內,以免發生堵管。輸入高營養物質時如脂肪乳,氨基酸等,因分子顆粒大,易粘附在導管腔內導致堵塞,因此在輸高營養物質前后要用生理鹽水沖管,一般不少于5ml為宜,沖洗速度不能太慢,以減少營養液在導管內的殘留,可避免導管堵塞。提高靜脈穿刺技術,避免血管不同程度的損傷,也是降低留置導管堵塞的有效措施之一。
3小結
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單、實用有效等優點,醫護人員可避免多次輸液穿刺對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可減少護理人員多次注藥的不便,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雖然它存在著許多并發癥,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1)合理選擇血管。(2)正確掌握輸液速度和方法,正確掌握封管方法。(3)嚴格遵循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掌握熟練的穿刺技術,力求一針見血。(4)在輸液過程中加強責任心,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及輸液部位的反應,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1] 楊維賢. 靜脈輸注滲漏性損傷的防治近況[J]. 中華護理學雜志,1997, 32(9):548-55.
[2] 中華護理學會. 臨床高新技術知識與現代護理1400問[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3-24.
[3] 馬文元,李長貴,宋洪禮. 護理學詞典[M]. 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44-345.
[4] 曹憶妹,陳妙娟,王九花,等. 淺靜脈穿刺留置套管針輸液封管技術的探討[J]. 中華護理學雜志,1998,33(12):714-715.
(收稿日期:201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