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酮替芬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60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30例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30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酮替芬治療,觀察兩組患兒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結果 兩組在憋喘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酮替芬治療毛細支氣管炎可使癥狀緩解,病程縮短,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酮替芬;毛細支氣管炎
[中圖分類號] R56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143-02
毛細支氣管炎又稱喘憋性肺炎是兒科常見病。多見于2歲以內的嬰幼兒,臨床表現以喘憋和肺部哮鳴音為主,如不及時治療可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1]。我科自2008年以來采用酮替芬治療毛細支氣管炎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用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住院確診的毛細支氣管炎病人60例,均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2],無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癥,除外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異物、結核感染等。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性別、年齡、臨床癥狀、體征等差異均無顯著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抗感染、吸氧等常規治療,治療組除常規治療外加用富馬酸酮替芬片(江蘇鵬鷂藥業有限公司,規格1.38mg/片相當酮替芬1mg,國藥準字H32023636,批號0712241, 0809131, 0812031,0903121,0907031)(1/4~3/4)片/次,每日2次,口服,療程7d左右。觀察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
1.3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用t檢驗及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
治療組在緩解憋喘及咳嗽、促進肺部啰音消失、縮短病程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見表1。
2.2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有鎮靜、頭暈、口干等,一般于服藥幾天后消失。
3討論
毛細支氣管炎是由多種病原體感染引起的以憋喘為主要特點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病原體可直接損害呼吸道黏膜導致敏感神經元暴露,引起氣道的高反應性。臨床對患兒進行蒸餾水激發實驗陽性率明顯高于健康兒證明這一點,同時通過免疫損害產生大量的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導致炎癥。在患兒氣道分泌物及血中發現了大量類似哮喘病人所特有的炎癥物質,如病毒特異性IgE、組胺樣物質、花生四烯酸等,這些炎癥物質促使氣管平滑肌收縮、血管舒張血漿滲出、腺體分泌增加而致氣道阻塞。患兒CD4水平及Th2分泌的IL-4均高于正常同齡兒提示其發病與Th2介導的免疫反應有關[3]。
目前認為具有特應質或過敏體質的患兒發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時更易引起毛細支氣管炎,若反復發作可形成哮喘。過敏原可引起氣道中各種炎癥細胞釋放炎癥介質使氣道反應性增高,誘發氣道痙攣及分泌物增加使喘息發作[4]。因此,積極抗感染的同時需減少免疫損害調節免疫功能。
酮替芬為抗組織胺藥,藥理作用為:①抑制支氣管周圍黏膜下肥大細胞及血液中嗜酸粒細胞釋放組織胺、慢反應物質從而降低支氣管的敏感性。目前認為嗜酸粒細胞的聚集和激活是哮喘氣道炎癥特征之一。②抑制嗜堿性粒細胞及中性粒細胞釋放組胺和慢反應物質,緩解Ⅱ、Ⅲ型變態反應癥狀。③有強大的抗組胺H1受體和抑制過敏遞質釋放的作用。④促進β受體數量和功能的恢復、中樞鎮靜,減輕過敏遞質和化學刺激引起的支氣管痙攣。⑤抑制非特異性氣道高反應性,拮抗過敏原、組胺、乙酰膽堿等引起的支氣管痙攣。臨床用于防治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口服吸收迅速,1h后起效,3~4h達血漿濃度峰值。
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酮替芬治療毛細支氣管炎可使癥狀體征減輕,治療時間縮短,且可減少其發展成支氣管哮喘的可能性,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目前酮替芬用于治療毛細支氣管炎較少,綜合毛細支氣管炎的特點及酮替芬的作用機制筆者認為其應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曉明. 兒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5-266.
[2] 胡亞美,江載芳.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71-1200.
[3] 楊康治,吳少華,陳正珊,等. 普米克令舒聯合西咪替丁輔助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評價[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12):940 -941.
[4] 謝娟娟,郁志偉,錢俊,等. 體外過敏原與潮氣呼吸肺功能測定在毛細支氣管炎中的作用[J]. 臨床兒科雜志,2009,27(12):1181-1184.
(收稿日期: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