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提出了“現代信息人”的概念及其特征,明確了現代信息人“主動學習,善于交流;自我超越,健康向上;自主開放,融合共生;系統思維,切實行動;挑戰極限,全面發展”的一般標準及其內涵,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爭做現代信息人必須“修煉志氣、修煉大氣、修煉正氣、修煉朝氣、修煉才氣、修煉靈氣”的實踐路徑和具體要求。
[關鍵詞]現代;現代信息人;標準;修煉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7.001
[中圖分類號]G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7-0003-03
The Concept,Standard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of“Modern Information Man”Cheng Peng
(Hubei Academ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Wuhan 43007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a concept of“modern information man”,illuminate the generic standards of which are“active leaming,well communicating;self transcendence,healthy;self openning,symbiotic fusion;systems thinking,effective action;stunt challenge,integrated development”.And then discuss the exercise prescription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rying to be a modern information man must practic in six aspects——aspiration,tolerance,Rectitude,vigour,brilliance of mind,aura.
[Keywords]modern;modern information man;standard;practice
1 “現代信息人”的概念
關于“人”的研究角度眾多而且紛雜。從吃飯的角度研究是人口問題,從做事的角度研究是人力問題,從個人能力的角度研究是人才問題,從產生社會影響的角度研究是人物問題,從危害社會的角度研究是人渣問題。本文研究的是信息人,即從事信息相關工作的人,這種意義上的人自古就有之,研究面太寬,所以,本文專門加了“現代”二字,專門研究“現代信息人”。
何為現代信息人,是不是當今從事知識內容工作的人就是現代信息人?回答應該是“不一定”。理解“現代信息人”的關鍵是要明確“現代”一詞的特殊含義,即它必須體現時代元素,反映時代精神,符合時代趨勢。
首先,“現代”不能以自然生理年齡來劃分,因為年輕人不一定是現代人,年長者不一定不是現代人。有的人年齡雖小,但害怕學習、害怕奮斗、害怕風險,他實際并不具備現代人的心理素質和行為能力;而有的人年齡雖大,卻壯心不已、老驥伏櫪、刻苦學習、不斷進取,具備了現代人的心理素質和行為能力。
現代人不能以外形和體魄為必備條件。如,有個年輕男子,個子高大,身體健康,相貌英俊,但不愿意與外界聯系,不樂意獨立的生活,30來歲了還依附在父母身邊,可惜他缺失了現代人的關鍵色彩;張海迪5歲患脊髓病、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她開始了自己輝煌的奮斗人生,為此鄧小平同志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2008年張海迪被選舉為中國殘聯主席團主席,她無疑是現代人的杰出代表。
現代信息人不能以金錢多少和地位高低為標準。有的人以自己有高級小轎車、闊綽的別墅和名目繁多的社會頭銜等等為理由,標榜自己是“現代白領”,如果他貪婪、自負、不學習,就欠缺了現代人的基本素質,他的標榜就得不到人們的認同。
同樣的道理,現代信息人也不能簡單的按學歷和文憑來劃分,有學歷和文憑的人不見得就是現代信息人,反之亦然。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現代信息人”是指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本能需要,堅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與組織及其成員融合共生,依靠獨特而超常的信息力為組織及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使自己得到發展、不斷自我超越的各類知識內容工作者,狹義的是指其中從事信息研究與服務相關工作的人員。“現代信息人”具有明顯的學習性、創新性、時代性、社會性和專業性特征,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和全面發展是其本質要求[1]。
2 “現代信息人”的標準
現代信息人的具體標準是:主動學習,善于交流;自我超越,健康向上;自主開放,融合共生;系統思維,切實行動;挑戰極限,全面發展[2]。標準的內涵及具體要求如下。
2.1 主動學習,善于交流
基本內涵:一個人學習、交流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自身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從現代人的發展來看,它已經成為人的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它決定了人對自身生命意義的挖掘和對社會生活的參與程度,決定了他對社會的貢獻程度。主動學習、善于交流是現代信息人的必備素質,這種素質最終集中體現在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吸收、消化與擴張上,表現在獨特的、超常的信息力(即人的核心競爭力)上。因此,作為知識工作人員,一定要主動接受信息,把學習新的理念、新的知識,同人們進行廣泛的交流作為自己生活生存的第一要務,并且在學習與交流中不斷的選擇那些正確的、對自己發展有用的東西,放棄和淘汰那些錯誤的和沒用的、過時的東西,使自己的知識結構發生變化,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提升。
具體要求:有學習計劃,有學習習慣,有交流熱情,有交流途徑,有新的觀念,有新的知識,有良好素質,有工作能力。
2.2 自我超越,健康向上
基本內涵:人的自我超越是一種創新,是人的自我創新,即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改進工作、生活,使自己的內在素質、工作和生活能力、精神狀態以及與外部環境的關系達到一種新的狀態,更高的水平。如果一個人不具備這種自我創造、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能力,就會成為一個落伍者。實現自我超越的關鍵是正確的對待自己、他人、社會和周圍的一切。具體來講,自己不被局部的、一時的利益所左右,既不低估也不高估自己的能力,自我尊重,感到有能力應付擺在自己面前的大多數問題;也能正確地對待他人,能給他人以愛,并尊重他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和情趣;也能滿足生活的要求,承擔責任,樂意接受新的思想和健康的潮流,如果必要,也會隨時調整自己以適應環境。
具體要求:有理想有抱負,有強烈的事業心,有蓬勃向上的情懷,有健康的人格,尊重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2.3 自主開放,融合共生
基本內涵:在人類社會信息化、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整個世界正在聯結為一個大的系統,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廣泛互動,任何一個組織、一個人每天都處在這種互動之中。那種妄自尊大、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自我中心、自我封閉的組織和個人,越來越無法適應社會。“自主開放,融合共生”的標準吸取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思想的科學成分,它要求現代信息人將自己主動地融入社會、融入組織。在社會、組織中,人與人之間關系趨于平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沒有或者很少有等級的觀念,大家開放地面對各種信息,在信息面前可以自主選擇,用平常心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大家共同創造、保持整齊干凈、和諧輕松的生活工作環境,文明建立在自然、習慣、共生之中。
具體要求: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積極為社會做貢獻,誠實守信,團結同仁,自主開放,注重合作,少說壞話,多說好話,不說假話,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
2.4 系統思維,切實行動
基本內涵:克服片面性、盲目性,避免見樹不見林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培養綜觀全局的思維能力,看清問題的本質,把握事物之間的互相聯系及其運動和變化規律,對具體問題作具體思考。注意克服非此即彼、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等過于簡單、過于絕對的思維習慣,強化事物所具有的開放和包容的特點。要敢于實踐,敢于動真格的,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具體要求:勤于動腦,善于思考,敢為人先,大膽創新,注重實踐,埋頭工作,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2.5 挑戰極限,全面發展
基本內涵:一個人發展的最大障礙既不是別人,也不是環境,而是自己的頭腦“極限”,所以現代信息人要敢于超越自我極限、常規極限、死亡極限(事物的生命終點),不斷創造輝煌,注重個人潛力的發揮和社會價值的實現,不斷追求全面自由的發展,追求個人目標與共同事業、個人生活與社會進步方方面面的和諧,重視全面的生活質量。
具體要求:水平有新的提高,工作有新的進步,成果有新的收獲,收入有新的增長,生活有新的樂趣,年度考核在稱職以上,專業考試在合格以上。
3 現代信息人的修煉
3.1 修煉志氣,即修煉朝著一定目標奮斗之強勢動力與堅毅狀態
立志做好事、做實事、做大事,熱愛本職工作,忠誠于事業,努力做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做社會需要的人,做領導群眾和家人歡迎的人,做能成大事的人。并且將自己的遠大志向變成切實的具體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有志者立大志,無志者常立志”,不管是在順利時還是在逆境中,都要忠誠于自己的選擇,都要忠誠于自己熱愛的事業,都要毫不動搖地朝著自己確定的目標努力,不可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可朝三暮四。
個人立志要與周圍環境相適應,與集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相協調,不能只顧自己,損害集體,傷害他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要知道“一花獨放不是春”、“水漲船自高”的道理,特別是在關鍵時刻不能有負自己的家庭和親人、有負自己的單位和同事、有負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3.2 修煉大氣,即修煉心胸寬大能容之精神品質
胸懷大局,積極把握和融入大局、服從和服務于大局,善抓大事,緊緊圍繞本行業、本單位的重要思路、重點項目及遇到的重點問題開展工作,只要是對改革發展有利的事,哪怕是一時與自己得失有沖突,或者不符合自己的意思,都要積極去辦,絕不能消極應付,甚至頂著不辦。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對人虛懷若谷,寬厚容人,不計前嫌,不嫉賢妒能,與人交道發生不一致、不愉快時,學會換位思考,及時溝通,力求得到相互理解。加強團結,善于做人,善于和人,善于用人,不搬弄是非,不打小報告,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和睦共處,用實際行動維護整體利益,提高團隊戰斗力、凝聚力。放眼長遠,學會算大賬,不打小算盤,甘為他人做嫁衣、作鋪墊,要為自己能夠親手為領導、同事、下級做實事好事而感到自豪,切不可心理不平衡,工作不配合到位,甚至采取不恰當的動作和行為。要聽得起冤枉話,受得起冤枉氣,能夠吃苦耐勞,不可受點氣就不高興,不可做一點事就表功,顯示出小家子氣。
3.3 修煉正氣,即修煉剛正方圓之氣節
一身正氣,明辨是非,堅持原則,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組織和團隊的根本利益,維護整體的形象。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帶頭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做。
加強謹言慎行的人格修養,管好自己,做到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問的問題不問,不該做的事不做,養成說話辦事言之有據、行之有序、動之有規的習慣,切忌口無遮掩,隨意表態,說不負責任的話,做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真誠待人,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同事之間都要講真誠,既不能欺騙上級部門和領導,也不能愚弄下級和群眾,做到以真心換真心,誠心換誠心,在領導面前不惟惟諾諾,在群眾面前不趾高氣揚,做事光明磊落。
匯報情況要客觀,盡量把問題抓住,把原因說透,把辦法講實,切不可想當然、亂揣摩,切不可帶情緒、執偏見,更不能反映假情況、捕捉假民意,使簡單問題復雜化。反饋情況要看具體的對象和場合,要善于化解矛盾,立足于解決問題,絕不能自己當好人,把責任推給領導和其他相關人,有意或者無意制造新的矛盾。
廉潔自律,淡泊名利,耐得住清貧、抗得住誘惑、抵得住寂寞,不該拿的東西不拿,不該吃的東西不吃。有勤儉節約的意識,注意節約一張紙、一支筆、一個信封、一張郵票、一度電、一噸水、一分錢。以平常心對待榮譽與屈辱,正確對待表揚與批評,努力做到榮辱不驚,貶褒不累,在榮譽與委屈面前處理問題一個樣,在表揚與批評面前開展工作一個樣。
3.4 修煉朝氣,即修煉精神振作、奮發有為之氣概
以飽滿的熱情,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狀態,投身于工作與生活。精神不振,則事業難成,生活疲憊,只有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爭創一流,說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激情,工作才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生活才有活力與生機,才能使工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勇于奉獻,愛崗敬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進行,消極懶惰、投機取巧與工作的要求格格不入。
對待工作一定要認真細致,不可馬馬虎虎,不可隨心所欲,不可粗心大意,不可丟三拉四,對自己經辦的事情要養成“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習慣。不能讓領導布置的事情在自己手中延誤,不能讓應傳遞的信息在自己手中中斷,不能讓正在辦理的文件在自己手中積壓,不能讓各種差錯在自己這里發生。
增強規則意識,要有時間概念,自覺遵守工作和勞動紀律,注意用文明優雅的語言,嚴肅端莊的儀表,親切和藹的態度,完善周到的服務,科學規范的程序善待自己、善待別人、善待工作。
注意培養扎實的工作作風,做到不拖拉、不推諉、不浮躁。勇于實踐大膽創新,不斷增強創新意識,物化創新理念,改進創新的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銳意進取,與時俱進。
自省自勵,經常地自我反思,自我加壓,自我調整,常想想一天一周一月當中做了什么,得失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下步如何做,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
3.5 修煉才氣,即修煉特殊的才華和品德高尚之氣質風范
帶著問題學,突出重點學,在實踐中學,在學習中實踐。平時多看、多思、多寫、多交流,做有心人,做知識人。
注意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深入領會和準確掌握黨和上級部門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方針政策,并且聯系本單位的實際研究提出貫徹和落實的具體辦法。學習掌握本職工作相關業務知識,并能熟練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只有較全面地掌握了專業知識,成了行家里手,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一看就明白、一講就清楚、一比就服氣、一辦就滿意。
注意培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技巧,做到善識人性,善解人意,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說話到位,處事得體,善于爭取別人的理解和支持。注意提高語言文字和口頭表述能力和技巧,做到會寫能說實干,能利用各種工具和方式準確無誤地表達、處理、傳遞相關信息。
熟悉與掌握信息工作和現代辦公系統的技術手段,熟練地掌握辦公自動化相關操作程序,并結合工作實際進行個人、團隊系統的知識管理,以便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3.6 修煉靈氣,即修煉對外物感受和理解之敏捷能力
勤于積累,通過平時信息的搜集、積累、加工,激發工作的靈感,提高工作的興趣。善于思考,在實踐工作中提高悟性,鍛煉并養成隨機應變的能力,充滿靈氣的處理問題。
既要堅持原則,也不能機械死板,善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多視角地觀察問題,多方位地研究問題,多交點地解決問題,一切工作以求得好的結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克服“書呆子”氣,精于組織,善于運作,不能“頭天千條計,第二天老主意”,特別是在突發應急場合,能夠果斷采取措施,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并且不留隱患。
注意思維的超前性,當問題還處于苗頭的時候,就能捕捉它;當認識還處在感性階段的時候,就開始作理性的思考和回答;對前人和別人沒有研究解決的問題,要敢于著手研究,大膽探索解決辦法,從而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爭取工作主動權。
參考文獻
[1]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郭進隆,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2]程鵬.“學習型組織”的標準、內涵及其具體要求[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22(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