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佳和一幫同學聚會,大家紛紛要求吃火鍋,牛羊肉、海鮮統統擺上桌,大家吃得很開心。第二天,所有的人不約而同地腹痛難忍,進了醫院,醫生說他們感染了病菌,腸胃里有寄生蟲。
醫生分析
秋冬季節是食源性寄生蟲病的高發期,常涮火鍋或者吃燒烤,如羊肉、牛肉不熟就吃,很容易感染寄生蟲病;而海鮮類比如貝類、魚類以及蔬菜和各種肉片處理不凈就會攜帶病茵和寄生蟲卵等,人的肉眼往往看不到,蟲卵是要很長時間才能高溫消滅的,還有使用切過生魚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過生魚的器皿盛熟食也能使人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
醫生建議
在涮火鍋時不要吃半熟的食物,記得材料要生熟分開,葷素搭配,少生食海鮮、肉類。一旦感染了寄生蟲,輕微的可以服用阿苯達唑等驅蟲藥,如果情況嚴重要及時就醫。
案例
風味獨特的火鍋,香味誘人,總是能吸引很多的人,但是口腔科最近接待了不少因為吃火鍋而上火的人,有的牙齦腫痛、有的咽喉腫痛、口腔黏膜損傷,得口瘡的人也不在少數。甚至有人吃得食道出血。
醫生分析
吃火鍋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與口腔黏膜有關。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很高,馬上吃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本來就有復發性口瘡的人。吃了火鍋后更容易上火,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癥出現加重癥狀,反復下去還會誘發食道癌變。
醫生建議
要做到“寧舍三鮮,不要太燙”。取出的食物一定要放涼一些,才可人口,可以多放些蔬菜。蔬菜含葉綠素,可消油膩,還可清涼去火。適量放些豆制品,比如放些豆腐,清熱消火。還可以放點生姜,姜皮辛涼,有散火除熱的作用。調味料應該選擇清淡的。餐后多吃些水果。水果性涼,有良好的消火作用。
案例
老謝因為工作性質常常要赴宴應酬,愛吃海鮮鍋,大量飲酒,一段時間后老謝的腳趾紅腫疼痛,還以為是扭傷,后去醫院卻檢查出老謝患上了痛風。
醫生分析
“罪魁禍首”就是嘌呤,嘌呤是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嘌呤氧化而變成尿酸,人體尿酸過高就會引起痛風,海鮮、肉類、動物內臟、蘑菇、酒、濃茶和咖啡含“嘌呤”較多,人體不能過多承受。如果過多的“嘌呤”不能排出體外,尿酸就會在血液中沉積,痛風病就是因此引起的。開始時經常莫名其妙的腳趾“扭”傷,反復出現紅腫疼痛,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會進一步引起關節變形,直至腎臟損害、功能衰竭。很多高收入、應酬多、運動量少的上班族,經常在火鍋聚餐后突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醫生建議
火鍋中的魚類、海鮮、啤酒、豆漿,特別是火鍋中的濃湯、動物內臟都屬高嘌呤食物,所以盡量少吃。應酬多的人群少喝啤酒。每天多喝白開水,及時排泄。每天適量的運動,增強體質。
不適宜吃火鍋的人群
老年人群
慢性疾病人群像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不適宜吃火鍋,因為葷菜泡了很久,大量的嘌呤浸入湯里,食用過多影響腎臟功能,引起痛風。
中青人群
他們的工作壓力大,消化道的壓力也大,佐料里的鈉離子過高,導致湯里的滲透壓過高,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強,往往導致腸胃不適,引起腸胃黏膜炎癥。
火氣大的人群
人體代謝旺盛,像有青春痘的人,如果食用葷菜多,引起上火,佐料中咸的、辣的又會刺激代謝,對消化道的壓力會增加。
火鍋相信很多人都喜歡,但是只圖一時口舌之欲,忽略火鍋中的隱患,就會給健康帶來麻煩,火鍋吃得合理健康才算是真正地品嘗到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