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腫瘤,有些人“望瘤生畏”、“談瘤色變”;患上腫瘤,更是“日不思食”,甚至“惶惶不可終日”。盡管大腦對于人體來說極為重要,比起其他部位的腫瘤,腦腫瘤似乎對生命的威脅更大;實際上這種看法并不完全正確。腦腫瘤對生命的威脅是大,但是,大部分腦瘤是能夠得到有效治療的,尤其是一些良性腦瘤,是可以完全治好的。
什么是腦瘤
腫瘤是指異常的新生物。腦腫瘤是顱內腫瘤的簡稱,腦腫瘤并不少見。它不但包括了長在腦子里的腫瘤,還涉及到長在腦子表面的腫瘤。腦瘤,僅是顱內腫瘤的俗稱而已。此病應到神經外科或顱腦外科、腦外科檢查、診斷和治療。
腦瘤發病率約為每年萬分之一。在全身腫瘤中,腦腫瘤的發病率僅次于胃、子宮、乳腺及食道腫瘤,約占全身腫瘤的2%。兒童患腦腫瘤的可能性更大,約占全身腫瘤的7%。眾所周知,人的顱腔約1500毫升容積,內含大腦、小腦、顱神經、動、靜脈血管及靜脈竇。通過這些可以稱為司令部、指揮部、參謀部的組織結構,人體得以認知環境、產生情感、發號施令。顱內任何部位長了腫瘤,它都會擠壓周圍正常組織結構,產生癥狀,導致神經精神功能缺陷,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與人體其他系統、器官和組織腫瘤迥然不同的是,顱腔大小是固定的,而且充填著腦組織等重要成分,腦腫瘤的存在,即使很小的腫瘤也會引發明顯的臨床表現。腦瘤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影響更大。
腦瘤的成因
直到今天,大多數腫瘤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理仍不清楚,腦瘤也是如此。現代醫學的解釋是:人的機體組織細胞內的染色體有致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當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出現這些基因的異常表達時,也即體內出現異常的蛋白乃至細胞時,腫瘤即發生了。
與腫瘤發生有關的因素較多,比如先天性因素,腫瘤與雙親的遺傳基因有關,或是胚胎期因母體異常而導致胎兒腫瘤發生。此外后天性因素對腫瘤的發生也極為重要,如化學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已經證實,1986年前蘇聯的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造成周圍的人和動物出現了明顯的高腫瘤和畸形發生率;心理性因素:抑郁引起腫瘤的報道更是不必多說。這些致瘤因素多同時存在,使得某塊地域、某些群體、某種性格的人,有較大的傾向罹患腦瘤。
腦瘤的好發人群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成年人最多發生的良性腫瘤有垂體瘤、膽脂瘤、腦膜瘤、聽神經瘤和惡性的腦膠質瘤等。腦膜瘤多見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垂體泌乳素腺瘤也是以女性居多,而垂體生長激素腺瘤則以男性常發。而有些腦瘤在兒童期較常發生,如良性的顱咽管瘤、生殖細胞瘤、畸胎瘤以及惡性的髓母細胞瘤、視神經膠質瘤、腦干星形細胞瘤等;另外,顱內轉移瘤多見于老年患者。
由于現代社會醫學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出現了大量先進的診斷和治療設備,使得腫瘤的早期檢出和診斷率大幅提高,再加上人們健康醫療常識的不斷普及,腦瘤的早期發現率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兒童腦瘤患者在不斷增多。作為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點,對于孩子的異常表現要及早檢查。
腦瘤發生有預兆
怎樣才能發現腦瘤,不耽誤診斷和治療時機呢?一般而言,大多數腫瘤都是有先兆的,成年患者或幼兒患者的家屬要具備一些健康意識,對自身或孩子主訴的不適癥狀和表現出的異常行為,應敏感的觀察和分析,及時到醫院診查,以獲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
嬰幼兒
嬰幼兒由于不能自己表述癥狀,就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來判定:嬰幼兒精神變差、頻繁嘔吐、肢體活動無力、情緒異常等,應考慮顱內腫瘤可能;頭顱增大、發育遲緩、視力減退,提示顱咽管瘤、視神經膠質瘤;發育過快、身高劇增、第二性征提前顯現,提示垂體瘤、松果體區腫瘤(生殖細胞瘤、畸胎瘤);兒童青春期前患有垂體腺瘤(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可造成巨人癥;肢體抽搐發作(也叫癲癇),或突發短暫意識喪失(也稱失神發作),應考慮大腦腫瘤;而步態不穩、聲音嘶啞、吞咽困難、頻繁嗆咳、口眼歪斜等,提示小腦髓母細胞瘤、腦干腫瘤;四腦室腫瘤患兒,僅表現為淡漠、頭痛,造成腦積水而致頭顱漸進性增大。
成年人
成年人開始出現抽搐發作,頻發或偶發,強烈提示為大腦惡性膠質瘤,如星形細胞瘤;成年或老年女性,頭部持續性鈍痛,持續多年或十數年,伴或不伴癲癇,可有肢體無力和感覺減退,多提示腦膜瘤。男性腦膜瘤相對少見。青春期前或青春期,以及部分成年婦女,如發現月經停止,或月經不規則,甚至伴有泌乳,應高度警惕垂體瘤的可能。男性青春期后,短期出現手指、腳趾增粗、增大,有箍脹感,顏面增大,顴骨和下巴增寬增大,眉弓前突,即所謂“肢端肥大癥”,應考慮垂體腺瘤(生長激素腺瘤)。
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如有耳鳴、聽力減退甚或消失,應考慮橋小腦角區長了聽神經瘤、三叉神經鞘瘤、腦膜瘤;顏面感覺遲鈍、麻木,甚或疼痛,可能是患了三叉神經鞘瘤或膽脂瘤;老年人,體質弱,機體免疫力差,顱內單發或多發腫瘤,多為腦轉移瘤,癥狀嚴重,預后極差,如肝癌、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均可發生顱內轉移。有時原發臟器并無腫瘤,僅在顱內發現有轉移,不能因此忽視腦瘤來源于身體其他部位和器官的可能。
只要對自己身體或孩子的細微變化有所察覺。積極應對,及時到醫院檢查,常常會實現腫瘤的早期診斷。腫瘤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最好,患者痛苦小,生活質量最佳。
關于腦瘤的幾個錯誤觀點
腦瘤是絕癥,不可治愈
隨著現代醫學診斷和治療設備與治療技術的發展,使得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腦瘤成為可能。通常對于垂體瘤、腦膜瘤、聽神經瘤、膽脂瘤等良性腫瘤的手術治療,已可以做到腫瘤全切,并發癥和后遺癥縮減到了最低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顱內腫瘤,不像體表腫瘤,不能做到腫瘤周邊大范圍切除。考慮到顱腦結構對于生命的重要性,目前國際上學術界不主張為了全切腫瘤,而犧牲神經功能,造成癱瘓、視力減退或失明。甚至導致生命喪失;反而力挺“手術最大獲利原則”,即在不損害原有神經功能的基礎上,權衡利弊,用最小代價,以獲取最佳暫時或遠期效果為目的,決定手術方式和腫瘤切除程度。
醫生在決定手術方式前,通常要考慮:生理上允許;解剖上可達;技術上可行;獲利多于弊;以期望達到手術最大獲利,籍此顯著減少了腦瘤患者手術的風險,大大提高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因此,腦瘤不是絕癥,是可治的。所謂“有了腦瘤切莫怕,早期診治別猶豫”。
腦瘤不開刀也能治療,如噶瑪刀治療、化學(藥物)治療
目前對腦瘤的治療,提倡綜合治療,即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甚至基因治療。從大綜病例來看,多數腦瘤仍是以手術為首選,其他作為輔助治療。綜合治療效果優于選用任何一種單一治療。
放射治療是最主要的輔助措施,其次是化學治療。放療效果是有限的,僅對身體衰弱不能接受手術,或手術未能徹底切除瘤體,或雖徹底切除但不能擴大切除的腦瘤,可采用放射治療。當然,對于對放射線最為敏感的腫瘤,實施放療效果最好,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手術。直接接受放療;其他如畸胎瘤、星形細胞瘤,以及部分良性腫瘤,如垂體瘤、腦膜瘤、顱咽管瘤等,對放療也具有程度不同的敏感性,通常術后輔以放療。
化學治療,指應用化學藥物,殺傷或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過程,多用于顱內惡性腫瘤。通常選用的藥物,應考慮藥物應是脂溶性強,分子量小,副作用弱。目前,這些藥物療程長、反復多次、仍有副作用、價格昂貴。在使用化療藥物過程中,應在醫生的監導下注意以下三方面問題:化療藥物血腦屏障通透性、腫瘤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副作用監測和停減藥處理。
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作為腦瘤手術的重要補充和輔助是極為重要的。
良性腦瘤不復發
良性腦瘤和惡性腦瘤一樣,均有可能復發。但是,良性腦瘤復發速度慢,惡性腫瘤復發速度快。當然良性腫瘤中也有部分有較強的生物活性,較易復發,如匍匐性生長的腦膜瘤;惡性腫瘤復發速度也不一樣,分化較好的l級、2級腦膠質瘤復發慢,長者可十數年不復發,3級、4級復發快,快者術后一月即復發。當然,較為徹底的手術切除,腫瘤細胞生物活性弱,加之合理的術后及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都是良性和惡性腫瘤不復發或減慢復發速度的重要因素。
中藥能否去除顱內腫瘤?
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中,祖國醫學對腫瘤的發生有自成體系的解釋。如選用中藥:全蝎、蜈蚣、白僵蠶、夏枯草等治療腦瘤。運用中藥對消除腫瘤手術或放療引起的腦水腫,或者對提高腦瘤患者機體的自身免疫力,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對腦瘤是否能達到直接作用,起控制和根治的效應,尚缺乏研究證據。也就是說,中藥去除腫瘤其有無科學道理尚未弄明;但從提高腦瘤患者術前和術后的機體抵抗力而言,選用中藥還是非常必要的。
帶瘤生存是何義?
有些腫瘤,在早期個頭較小,癥狀輕微,生長緩慢,位置較深,如果手術,風險較大,可能會帶來嚴重并發癥。這種情況下,可以暫不手術,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速度和程度,定期行頭顱cT或MRI復查,觀察瘤體大小發展。這就是帶瘤生存,生活質量并不受多大影響。或者說,手術中考慮到要減少術后并發癥,部分切除了腫瘤,術后密切觀察,復查頭顱CT或MRI,一旦發現瘤體有增大傾向,可考慮再次手術。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帶瘤生存。
帶瘤生存,是指在不妨礙機體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對腫瘤的手術處理,僅予以對腫瘤的非手術治療,如放射治療;如此,不僅是避免了手術伴發的風險和可能并發癥以及后遺癥,患者的基本生活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帶瘤生存,多用于針對良性腫瘤,如較小的聽神經瘤、腦膜瘤。我們提倡的帶瘤生存,并不是說對腫瘤不做手術也不給與其它綜合措施;相反,對于容積較小的良性腫瘤,可密切動態觀察,定期復查影像,在非手術期間,應積極嘗試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綜合措施,提高生命的生存質量,為社會和家庭減少負擔。
腦瘤患者平日起居和飲食注意
根據腦瘤的類型、良性或惡性、在選擇正確診斷和治療措施的同時,摒棄抽煙和酗酒等不良嗜好,根據個體情況,安排休息、工作和生活,減少應激性刺激。可以在接受手術后,輔以術后放射治療,以及使用化療藥物的同時,服用一些活血化瘀藥物,以減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腦部供血,目的是使腦瘤周圍正常腦組織功能更好地發揮,并代償因腦瘤壓迫和刺激產生的腦受損效應。
求助中醫中藥,嘗試通過提高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以對抗腫瘤的發展。減少鈉鹽飲食攝入。另外,應禁食辣椒等辛辣味道的菜肴,雖然有科學證明辛辣食物可以抗擊癌細胞,但也要因人而異,手術恢復期盡量減少食用,避免因此而造成的嗆咳,升高胸腔和腹腔壓力,終致顱內壓進一步增強。
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強健機體各器官的應激耐受力,而對于尚未手術的患者來說,這些活動,也算是為手術做些充分準備工作,并要做好心理康復這一關。
小鏈接
有研究表明,在低文化群體中,知道自己身患腫瘤的人群,比不知道自己身患腫瘤的人群,死亡率更高;而在高文化群體中,卻恰恰相反。可見,客觀正確的認識腫瘤,對個體的心理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并通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或采取及時科學的治療措施,提高腫瘤的治愈率和有效生存率。
因而,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哲學觀、世界觀非常重要。許多腫瘤患者,得知自己的病后,從此萎靡不振,消極悲觀,甚至產生恐懼、焦慮、抑郁,長期甚至出現自殺傾向。也有許多病友,平靜的對待疾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治療,甚至不放棄自己的日常工作,意志堅強,科學治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反倒減緩了腫瘤惡化的時間,延長了生命,提高了有限生命路程上的生活質量。
健康人健腦護腦
坦率地說,目前還做不到對腦瘤的預防,但避免一些腫瘤相關因素,對預防腫瘤的發生,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平時,盡量回避油炸和罐頭類食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肉類,肉類尤以白肉類為佳,如雞肉、魚類;補充多種維生素,適量補充鈣劑,增添豆類食品;減少染發次數;合理安排休息和工作,避免過度用腦,如整日著迷于網上,或熬夜打牌,都是不利于腦健康的行為;平日宜修養情操,培養良好情趣。多學習一些關于腦和腦病的常識性知識,一旦有異常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