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俗稱“爛嘴角”,多見于兒童和老人,好發(fā)于冬春,表現(xiàn)為口角黏膜潮紅、起皰、發(fā)癢:進而脫屑、滲血、糜爛、結痂或出現(xiàn)皸裂。患了口角炎,張口時口角容易出血。進食和說話都受到影響。
“爛嘴角”的原因
感染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病毒感染常見。無牙的老人多見。
營養(yǎng)不良多見于兒童,主要是維生素B2缺乏所致;也見于貧血、糖尿病、免疫功能異常。
損傷性搏擊、運動、工作時損傷了口角區(qū);或者兒童用舌頭舔、手指摳、鉛筆頂口角,造成損傷,或繼發(fā)感染。
接觸性接觸過敏原引起的叫過敏性口角炎;接觸毒物引起的叫毒性口角炎。
牙齒咬合不良牙齒咬合不良,如上唇疊壓在下唇的前上方,使口角黏膜產生皺褶,浸泡在口水中,從而為葡萄球菌或念珠菌生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
“爛嘴角”不是因為上火
口角炎并非人們常說的“上火”。比如,兒童冬季常見。尤其多見于偏食或有慢性腹瀉的兒童。因為這些兒童由于偏食或腹瀉,缺乏維生素B2和c;加上冬季天冷、干燥,吃新鮮蔬菜水果又少,更容易缺乏維生素B2和c。口角干燥或發(fā)生皸裂、結痂后,孩子往往用舌頭去舔,雖然暫時潮濕點,但很快蒸發(fā),局部更干燥;甚至把口腔內的細菌、真菌帶進傷口,加重口角炎的癥狀。
預防“爛嘴角”的方法
保持膳食平衡,注意加強營養(yǎng),尤其是兒童。多吃富含維生素B2和含鋅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雞蛋、豆類、牛奶、綠色蔬菜、香蕉、牡蠣等。
糾正兒童偏食;糾正咬手指、用舌頭舔嘴唇和咬鉛筆等的不良習慣。
餐具、洗漱用具每人一套。餐后擦干嘴唇,保持清潔,謹防感染。
有容易造成口角過緊的口腔病者,如全口無牙、牙齒重度磨損、合間距離過短、義齒合關系過低等,一方面要進行必要的治療、鑲復與矯正;另一方面一定要保持口腔的清潔衛(wèi)生。每天至少要刷兩次牙。
“爛嘴角”的表現(xiàn)
口角炎多發(fā)生于口角黏膜一側或兩側。最初,表現(xiàn)為口角黏膜發(fā)紅、發(fā)癢,有的起皰;接著患處黏膜上皮細胞脫落,形成潰瘍,發(fā)生糜爛、浸跡、滲血、皸裂或結痂。張嘴拉裂容易出血,所以,張嘴吃飯和說話都受到影響。
“爛嘴角”的治療方法
得了口角炎,一般可口服維生素B2,成人每日3次,每次2片。局部可涂些冰硼散、云南白藥、油維生素B2粉劑。如果口角發(fā)生糜爛,可涂1%龍膽紫藥水。糾正孩子的偏食習慣,治療慢性腹瀉。
得了口角炎的孩子,要教育他不要用舌頭去舔,以免出血或感染。較輕的口角炎,經過這些簡單的處理,一般就能很快痊愈。無牙的老人,容易患感染性口角炎。
如果是白色念珠菌性口角炎,雙側口角明顯發(fā)白,有明顯的糜爛、潰瘍,常伴有口唇炎或口唇糜爛。可用制霉菌素液清洗,擦干后,局部涂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如果是球菌性口角炎,可見兩側口角濕白,有糜爛、潰瘍,還可化膿、出血、結痂。局部清洗后,涂抹紅霉素眼膏,同時口服阿莫西林或頭孢拉定等廣譜抗生素。
有專家認為,兒童爛嘴角與缺鋅有關,經久不愈的兒童,可在醫(yī)生指導下補鋅;適量吃富含鋅的食物,如香蕉、瘦肉、牡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