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乃至整個生命活動,必須從外界不斷地攝取大量的食物。食物是人類獲得所需熱量及各種營養素的唯一來源,人若少食或不能進食,那么其生命活動也將受到很大的限制,若到一定程度而無有效的措施,就會危及生命。食物對于人類猶如太陽對于萬物,水對于魚,是其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在《黃帝內經·素問》就作了精辟的論述,認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人類不斷地從自然界攝取食物,并在人體內消化、吸收、代謝,用以維持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生長、發育、生殖及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的需要。但是飲食不當、不均衡,不僅不能滿足機體營養需求,而且極易導致疾病。已經公認的糖尿病、痛風癥、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都與飲食不當有明確的關系,可以說是吃出來的。
飲食不僅要講究營養,合理搭配,還要注意飲食有節。2000多年前管子曾指出:“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節就是節制、適度。一日三餐在時間上、數量上都要做到定時定量。因為早、中、晚三餐已成為人們進食的習慣,此時會產生條件反射,使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分泌加強,該進食的時候貽誤了時間,或者饑餓時暴飲暴食,都會引起消化系統的紊亂,損傷胃脾,患上難以治愈的腸胃疾病?,F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進餐的時間也會縮短,但是定時、適度完全可以自己掌握。
巧吃纖維素
富含纖維素的食品有玉米、高粱、豌豆、白菜、豆芽、韭菜、竹筍、蘿卜、薺菜、黃瓜、南瓜、苦瓜等,如何將這些富含纖維素的抗癌食品,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安排在幼兒膳食中呢?
韭菜、豆芽、芹菜等,這些菜應采取“細”做的方法,制作時應切得細小些,甚至剁成碎末燒炒,幼兒才喜歡進食。
胡蘿卜、玉米、豌豆等這類食品,制作時可相對“粗”些,洗凈切塊燒制甚至生食(如黃瓜)。
午飯后一片山芋或南瓜、一把新鮮帶殼的鹽水毛豆或一根玉米棒、一段黃瓜,這樣既保證了正餐營養又有纖維素的攝入。
不良飲食習慣之表現
零食不少人終日瓜子、糖果等零食不離口,沒有正常的飲食規律,消化系統沒有建立定時進食的條件反射,使胃腸得不到休息,故可引起食欲減退,影響進食,久而久之,易造成各種營養素缺乏。
偏食不愛吃葷菜的人,優良蛋白質的來源會明顯受到限制,偏好吃葷菜的人,又會導致熱量過剩和各種維生素及無機鹽的缺乏。
暴食大吃大喝,不但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還可誘發各種疾病,如急性胃擴張,胃下垂等。油膩食物迫使膽汁和胰液的大量分泌,有發生膽道疾病和胰腺炎的可能。這些疾病會嚴重影響人體對營養素的攝取。
快食“狼吞虎咽”不僅加重了胃的負擔,也容易發生胃炎和胃潰瘍,而且由于食物咀嚼不細,必然導致食物消化吸收不全。從而造成各種營養素的損失。
燙食太燙的食物,容易燙傷舌頭、口腔黏膜、食管等,對牙齒也可造成損害,食管燙傷留下的瘢痕和炎癥,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甚至引起食管癌。
咸食愛吃咸食的人,每天食鹽量超過正常人需要的水平,造成體內鈉的潴留,體液增多,血液循環量增加而使心腎負擔過重,所以會引起高血壓等癥。
不宜長期素食
在人們平時常吃的食物中,優質蛋白質絕大部分是由動物性食品提供。如果長期吃素食,易缺乏優質蛋白質,嚴重者會患營養不良癥,如下肢和上身水腫,甚至會出現心悸、全身乏力、形體消瘦、發育不良等。
另外,動物性食品還含豐富的卵磷脂及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2、優質鈣和鐵等,如果長期素食,必然會影響這些脂類、維生素、鈣、鐵的攝入,這些都是人體生長發育、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質,因此,不宜長期吃素食。
精米白面的缺陷:人們常吃的米、面,其營養成分絕大部分存在于它們的皮層和谷胚內,精米白面在加工的過程中,維生素B1、鈣、磷、鐵和粗纖維幾乎全部損失掉。如長期只吃精米、白面的主食,不吃一點粗糧,會造成營養缺乏。
飲食“十要”
飯菜要香飯菜搭配要合理,烹飪要得法,使得餐桌上的食品色、香、味俱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食欲。
質量要好應多食用營養豐富的食品,例如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且易于消化的優質蛋白,如禽蛋肉類及豆制品等,含豐富維生素的蔬菜水果等,及含膳食纖維較多的食品。
數量要少每餐進食的量要少,不宜過飽,應以七八分飽為宜,尤其是晚餐更要少吃,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
菜肴要淡不宜食用過咸食品,食鹽過多易引發高血壓病及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每日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
飯菜要爛進食的飯菜要盡量做得軟一些,爛一些,以便于老年人消化吸收。
飲食要溫進食的食物溫度應冷熱適宜,特別注意不要食用過涼的食品以免引發胃腸疾病。
食物要雜粗細糧要合理搭配,主食品種要多樣化。由于谷類、豆類、魚肉類等食品的營養成分不同,多種食物合理搭配有利于各種營養物質互補和吸收。
蔬菜要多食用的蔬菜品種要多,進食量也要適當地多一些,其標準以每日進食500克以上為宜。由于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纖維素,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
要吃水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對于保持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吃飯要慢進食時不要著急,應該細嚼慢咽,既有助于胃腸的消化吸收,又可預防因進食不當而發生的意外。
飲食“十不貪”
不貪肉要控制肉類食品的攝入量,特別要注意不能進食易引發高脂血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動物性肥肉類。
不貪精主食要粗細糧合理搭配,不要長期進食精細主食,以免引起便秘等疾病。
不貪硬黏不要貪食過硬或過黏的食品,以避免罹患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
不貪快進食時要細嚼慢咽,有利于胃腸對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
不貪飽每餐以“七八分飽”為最佳,特別是晚餐一定要少。
不貪杯可以適量(50~100毫升紅葡萄酒)飲酒,但不宜飲酒過量或飲用烈性酒,以免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不貪咸要控制食鹽的攝入量。
不貪甜因甜食所含得熱量較多,易引起肥胖癥、糖尿病等。
不貪遲進食時間宜早不宜遲,以避免積食或低血糖。
不貪熱過熱的食物會對口腔、食管和胃造成損傷。如果長期被過熱的食物所刺激,很容易患上食管癌。
平衡膳食九相配
粗細糧相配日常飲食中增加粗糧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冠心病、便秘等,而且還有助于減肥。
主副食相配日常飲食中應將主食和副食統一起來。
干稀相配冬季進補的理想食物:當歸生姜羊肉湯;利水滲濕佳品:赤小豆燉鯉魚湯;益智佳品:黑芝麻糊及紅樓夢中記載的6種粥(紅稻米粥、碧梗粥、大棗粥、鴨子肉粥、臘八粥及燕窩粥),還有敦煌藝術寶庫中發現的“神仙粥”(由芡實、山藥和大米組成)等均為干稀相配的典型代表。
顏色相配食物一般分為5種顏色:白、紅、綠、黑和黃色。一日飲食中應兼顧上述5種顏色的食物。
營養素相配容易過量的為脂肪、糖類和鈉;容易缺乏者為蛋白質、維生素、部分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有魚蝦類、兔肉、蠶蛹、蓮子等;富含維生素、無機鹽、膳食纖維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類和粗糧等;水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每日應飲用6杯以上的水。
生熱相配吃生蔬瓜果、鮮蝦、銀魚等可以攝入更多的營養素。吃生吃活必須注意食品衛生。
皮肉相配連皮帶肉一起吃漸成時尚。如小蜜橘、大棗、花生米等帶皮一起吃營養價值更高。
性味相配食物分四性五味。四性是指寒、熱、溫、涼;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根據“辨證施膳”的原則,不同疾病應選用不同性味的食物,一般原則是“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备鶕耙驎r制宜”的原則,不同季節應選用不同性味的食物,如冬季應選用溫熱性食物:羊肉、鹿肉、牛鞭、生姜等,盡量少吃寒涼性食物。五味電應該相配起來,不能單吃甜的而不吃苦的。
烹調方法相配常用的烹調方法有蒸、燉、紅燒、炒、熘、汆、炸、涮等。單一的烹調方法,如燒、炸、炒容易引起肥胖。應多選用氽、蒸、涮等烹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