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愛美的女孩總是擔心自己嬌弱的肌膚受到傷害,如果有既簡單又方便,可以親自動手的方法,那么我們就可以不用去醫院、美容院,在家也可以拯救自己的肌膚問題了。
面部發紅
芊芊總是被人笑,說她的臉頰紅通通的像個猴屁股,走近一看原來芊芊的兩個顴骨處各有一片紅紅的血絲,很影響面容美觀。
醫師分析
雖然大家一直都很欣賞白里透紅的臉蛋,認為這樣是與眾不同的好肌膚,但是紅血絲并不是一種自然的紅潤。而是一種病態紅。
這種皮膚的特點為皮膚有干燥感。洗臉后常感到皮膚微紅,有刺痛感。
在空氣不好的場所里,臉頰或眼周都很容易感到癢癢的。容易在受到冷空氣的吹襲后產生不適癥狀,皮膚就很容易脫皮,血管擴張,臉部發紅,時間長了紅血絲就爬出來了,部分還伴有瘙癢、疼痛等癥。
醫師建議
做護理要注意有紅血絲的皮膚本身比較薄,很容易受到環境和情緒的影響,比一般皮膚更需要細心的呵護,建議平常在做護理的時候,不要做按摩,不要使用含有酒精和香料過濃的保養品,同時要避免使用清潔力過強的潔面產品,涂化妝水時切忌用力拍打。
禁止使用果酸類產品因為果酸類的產品容易讓皮膚產生較多的敏感狀況。多選擇保濕型的產品,建議使用含有甘菊、尿囊素、天然保濕因子、蘆薈等成分的保養品來維持皮膚所需水分,維持皮膚的健康。
保持愉悅心情讓自己的情緒保持在輕松愉悅的狀態,輔以保濕產品補充水分,再加上細心的呵護,讓你擁有健康無血絲的靚麗肌膚。
皮膚干燥
冬天來了,愛美的佳佳發現皮膚越來越干燥,并且脫皮,清潔完面部后有緊繃感,甚至眼圈周圍有干紋、雙唇也開始起皮。
醫師分析
這是冬天較常見的皮膚干燥問題,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天氣干燥,氣溫下降,皮膚對氣候的變化還沒完全適應,就會導致人的肌膚新陳代謝變差、細胞活動速度減緩。無論是顯性出汗還是隱性出汗,都大為減少,人體皮膚的潤滑劑皮脂腺的分泌也大大減少,使得皮膚容易缺水干燥,造成表皮干澀、緊繃,甚至出現脫屑、過敏的現象。
醫師建議
體內補水喝足夠多的水,避免因體內缺水而引起皮膚干燥。飲水量為每日6~8杯,同時還可以飲用礦泉水、茶水等。
體表補水洗澡能保持皮膚表面濕潤;用蒸汽熏蒸臉面,可給面部補充水分;用保濕的護膚劑涂于臉面,可減少水分散發。
加強營養冬季皮膚調節性能差,應多吃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及雞蛋,少吃動物蛋白,有利于皮膚的代謝。平時還應多吃滋陰潤肺之物,如芝麻、蜂蜜,盡量少吃蔥、蒜等刺激性食物。
按摩面部皮膚早晚堅持雙手按摩面部皮膚、肌肉,緩緩地順面部肌肉、血管的走向,從里向外進行按摩,促進面部血液循環,使面部細胞分泌更多的膠質和油質,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使用潤膚劑潤膚劑含有松香油脂酸和豐富的維生素A,能加快血液循環,刺激面部細胞分泌更多的膠質,有效地改善皮膚生理環境,使皮膚減少皺紋。
皮膚凍瘡
小柔由于要經常在戶外工作,最近面部、手部里出現了很多小口子,并且臉上還有皴裂跡象,手和耳朵都有凍瘡,又疼又癢。
醫師分析
小柔的這種情況。主要是手足皸裂和凍瘡的綜合表現。手足皸裂也是冬季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此病好發于接觸脂溶性或堿性物質的人員,如汽車修理工、清潔工人、廚師和家庭主婦等。
如果不注意滋潤皮膚,造成皮膚內大量水分喪失,容易形成暫時性的皺紋,隨著小皺紋的增多,皮膚往往因缺少滋潤而干裂,嚴重者皸裂可至深部肌層,有明顯痛感甚至影響手足活動,皮損由皺裂至龜裂至皸裂,為長短深淺不一的裂口,好發于手指和手掌屈側、足跟、趾底、足側等處。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由于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皮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害。損害初為局限性蠶豆或指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對稱性好發于四肢遠端,以手背及手指伸側、足緣及足趾伸側、下肢、面頰、耳廓等處多見。自覺局部有脹痛感,瘙瘁,遏熱后更甚,潰爛后疼痛。
遭受寒冷侵襲,受凍皮膚會出現蒼白、紅腫、紫斑、灼瘁、麻木、皮膚水皰、潰爛。這些癥狀可延續1~2個月直至天氣轉暖方痊愈,一些患者來年冬天會在原部位再度復發。中醫認為,凍瘡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夠、寒邪侵犯、氣血運行凝滯引起。此外,還與患者體質較差、不耐寒冷及少動久坐、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潮濕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發生凍瘡。
醫師建議
一旦皮膚出現小皺紋,我們就要注重勞逸結合營養均衡,不用焦慮,只要保持開朗的心情,注意勞逸結合,合理的營養攝入,平日飲食中多吃些瘦肉、牛奶、蛋類品、新鮮的水果蔬菜等。
在冬季未發生皸裂前,外搽油脂以滋潤皮膚,一旦發生皸裂則可削薄皸裂處厚硬的表皮角質層,然后用熱水浸泡10分鐘,拭干后再外搽15%的尿素脂或10%的硫磺水楊酸軟膏等。
冬季野外作業時宜戴好防護手套,堅持面部按摩,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可以減少小皺紋。
凍瘡一般性預防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運行。
寒冷季節注意防寒保暖。
衣服鞋襪宜寬松干燥。
受凍后,不宜用熱水溫暖,或用火烘烤,否則凍處會潰爛。
受凍后皮膚瘙癢,不能用手抓搔,否則易使表皮破爛感染。
凍瘡按摩法
以揉法、摩法、擦法等在患處的局部進行操作,時間為5~10分鐘。要輕快柔和,切忌生硬粗暴。
如果局部發生了水皰或潰瘍,在操作時要避開局部,先在其四周操作,待局部潰瘍愈合、血脈流通后,再在局部進行操作。
耳部凍瘡者加按揉外關、翳風穴各1分鐘;手部發生凍瘡者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
飲食療法
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當歸30克,煮食。
生姜、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2-3次。
山楂15克、當歸15克、紅棗10克,煮食。
外治療法
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后就沒有了。
傷濕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凈局部擦干,然后貼上膏藥,每天1次,2~3次即可奏效。
紅霜茄子秸連根拔起洗凈,煎湯泡洗患處約半小時左右,每日2次。
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處。
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處。
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3天后更換。以上療法適合未潰者。
云南白藥撒于凍瘡潰爛處并包扎。
螳螂子(即桑螵蛸)切開,取其中黃汁涂破潰處,每日1次。
用馬勃一塊外敷潰處,每日更換。
皮膚瘙癢
欣欣說一到冬天她的皮膚總是瘙癢,越抓越紅腫,甚至有次都抓破了,很是苦惱。
醫師分析
冬季瘙癢癥發生的關鍵在于皮膚干燥和受冷,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觸寒冷物質的部位發生水腫和風團,多見于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覺瘙癢。
醫師建議
綠色植物臥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可擺放一些綠色的盆栽,利用空氣加濕器或放上一盆水以增加空氣濕度。
洗澡時要注意洗澡時水溫在36℃左右,不宜搓擦,不宜過多使用香皂,避免搔抓,浴后可全身搽用潤膚液,以保持皮膚的滋潤,建議每日涂抹保濕霜或保濕乳液。
排便要順暢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用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
口服藥止癢口服第一代抗過敏片劑來達到止癢鎮靜作用。
飲食要注意飲食中要盡量多攝入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卷心菜等,少食用咖啡、可樂、酸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