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一到冬季就手腳冰涼,似乎怎么暖也暖不熱。穿的比別人厚,屋子里開著暖氣,手里捧著熱水,依然手腳冰涼,甚至時間久了會產生麻木、有刺痛感。晚上睡覺,手腳也是冰冷的。
冬季到來,人體血液的新陳代謝減緩,氣溫的降低使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那么手腳,以及指尖、腳趾等部位的血液循環不暢,從中醫上講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于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足相對軀干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一般男性陽氣壯于女性,所以青壯年男性很少出現此類情況,瘦弱的女性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常見。
從西醫上講,女性月經和生育所引起的激素變化會對自主神經系統造成一定影響,而這種自主神經系統的敏感會導致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液流量減少,從而引發手腳冰涼的癥狀。雌激素不足的更年期女性、生育后的產婦或患有心臟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營養失調、貧血、低血糖、骨盆炎的患者普遍存在手腳發涼的癥狀,另外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者更易出現手腳冰涼。
自己治療手腳冰涼
補充熱量
天氣冷要增加熱量,改善手腳冰涼要學會食補,北方冬季寒冷,可補溫熱食品,如牛羊肉,南方氣候較潮濕,應清補甘溫食物,如雞、鴨、魚之類,少吃寒性水果。
常常搓手
手部常常暴露在外,加上如果指尖的血液流通不暢,很容易出現手冰涼的現象,所以要勤搓手,多做手部運動,可以將手浸泡在溫水之中,出門戴上手套,以作保暖之需。
每日足浴
足浴是最好用的方法,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浸泡20分鐘左右的時候,如果感覺到全身發熱,說明血液循環暢通身體發熱。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按摩雙腳,效果更佳。
按摩穴位
腳掌相對相互摩擦腳底的涌泉穴,也可用手去按摩腳底。將腳趾彎曲,腳底出現的凹處就是涌泉穴。按摩此穴位可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環狀況,并具有溫熱手腳的作用。
有氧運動
多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打太極拳等,這些運動可以帶動全身,促進血液循環,但要注意適度,過于強度的大量運動會出過多的汗,易泄陽氣,起到反作用。
保證睡眠
每天至少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儲存陽氣,蓄精補陰。
穿衣保暖
頭部保暖
外出戴帽子,防止熱量會從頭頂散發,防風寒感冒。
背部保暖
背為腎脈所居,冬季最好穿件背心,保證背部溫暖。
腰部保暖
腰部周圍分布許多重要血管,因此要保證腰部的溫暖,避免穿著緊身衣和緊身褲,保證血液循環的暢通。
腳部保暖
腳處于身體下端,血液供應少,腳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敏感,冬季穿厚襪子和棉鞋,可暖足固腎。
藥膳小妙招
人參枸杞湯
人參、枸杞各5錢,加入150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滾后,再用小火煮15-20分鐘,即可飲用。
人參核桃飲
人參7-8片,核桃15~20顆,加水蓋鍋,用大火煮開后,再用小火煮10~20分鐘,睡前溫飲,最好將熬煮的渣一并服用。
這兩種藥膳有溫經活血、通筋活絡的作用。
另外,還可用茄子根、秦艽、桑枝、桂枝,這些中藥單方或組合熬水泡洗,以上因人而異,不可亂補,特別是藥補,應遵循醫生指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