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某種巧合,兩大經濟核心部門——商務部和工信部,近日同時表達了今年經濟增速“前高后低”的判斷。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表示,“預計下半年工業增速將有一定程度回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則說,“今年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預計全年外貿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從各項宏觀經濟統計數據來看,上半年經濟增速已現放緩跡象,“二次探底”說法近期也再度抬頭,此時兩大部委對各自主管領域作出增速下行判斷,讓市場再次嗅到了“經濟下滑”的味道。相關專家建議,在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宏觀政策再緊縮已無必要,未來宏觀調控應“適度放松”。
“個別領域出現‘前高后低’現象并不可怕,但如果下半年多個領域同步出現‘后低’而且‘低’很多的現象,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房地產新政、節能減排、出口退稅等多種政策效應疊加,導致經濟增速“前高后低”。
內部主動調控外部環境復雜工業外貿增速雙雙“前高后低”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二次探底”之說屬夸大其詞,但工業經濟增速回落明顯,使各界對經濟走勢判斷不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工業經濟增速為19.6%,二季度工業經濟增速為15.9%,6月當月工業經濟增速則回落至13.7%,增速比5月份回落2.8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回落幅度最大的一個月。
“工業增速回落既受去年基數因素影響,也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朱宏任表示,宏觀調控政策對抑制部分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勢頭產生作用,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加大,實行差別電價、取消部分高耗能產品出口退稅等,抑制了高耗能行業的產能釋放。
雖然工業增速回落,但朱宏任比較樂觀,“整體經濟不存在‘二次探底’隱憂,目前的增速回落不僅是適度的,也有利于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保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工業增速回落屬“主動為之”,但外貿形勢的嚴峻顯然使相關部門頗為“頭疼”。“外需增長勢頭放緩、企業成本壓力增加以及貿易摩擦形勢嚴峻,使我國后期外貿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姚堅說。
姚堅分析,主權債務危機使歐盟多個國家的財政政策轉向收縮,將極大地制約消費和投資,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我國出口市場進一步擴大的空間有限;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漲20%~30%,用工成本也有不同程度上漲,企業出口利潤空間縮小;我國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案件38起,加之前兩年的案件裁決延續執行,累積效應對出口的影響不容低估。
“二次探底”言過其實下滑速度偏快仍需警惕
事實上,在兩部門預計經濟增速“前高后低”態勢前,就有專家表示,如果宏觀調控維持現狀,未來經濟發展存在出口下降、開工率偏低風險。
“個別領域出現‘前高后低’現象并不可怕,但如果下半年多個領域同步出現‘后低’而且‘低’很多的現象,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房地產新政、節能減排、出口退稅等多種政策效應疊加,導致經濟增速“前高后低”。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認為,宏觀調控打壓投資力度、外貿出口形勢不樂觀、內部存在漲價因素,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均出現不同程度減速,成為拉動經濟下行的主要因素。“目前經濟雖不存在‘二次探底’隱憂,但存在下滑速度偏快風險,內外疊加可能影響整體經濟,未來宏觀調控需要提高警惕”。
對于兩大部門的擔憂,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室主任劉霞輝表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力推節能減排降低開工率、外貿形勢不確定性使出口增速下降,這些因素的影響會隨著經濟下行逐漸顯現”。
不利因素疊加效應可能顯現專家:宏觀調控應“適度放松”
在經濟增速“前高后低”成為兩大經濟核心部門較為一致判斷的背景下,宏觀調控政策走向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對此,朱宏任表示,“穩定宏觀政策、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形勢仍是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基調,下半年經濟政策的主要取向還是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增加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靈活性,防止各種不利因素產生疊加效應”。姚堅則表示,將繼續保持各項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
對于政策走向,專家普遍認為,宏觀調控再緊縮已無必要,未來調控應適度放松。
“目前來看,宏觀調控政策應‘向松微調’,預計今年三季度宏觀調控將總體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很大變化,而四季度的政策將會出現‘向松微調’的轉變。”魯政委表示。
對于調控“適度放松”,劉元春給出的建議更為具體。“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4.33萬億元,支出3.38萬億元,超收說明財政政策偏緊,下半年要在支出上下工夫,加強對公共服務、醫療、教育的投資力度,已實施的存量項目退出要慎重考慮,加息要慎重;貿易政策要有選擇地退出,抓緊對落后產能進行結構性調整,未來產能過剩危機也會凸顯,應對這樣的局面,既要對需求下滑有所關注,也要對供給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