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衛校大多數學生化學學習基礎薄弱,自學能力較差,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因此要想使學生學好化學,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化學學習方法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化學學習方法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和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但中專衛校學生往往自學能力比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不知道哪些是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達到預習的理想效果。
想使預習達到效果,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措施。如在上新課時,給學生5~10分鐘的預習時間,同時在黑板上寫出這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提出一些具體的有趣的問題,使學生有興趣、有目的地去預習,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氯氣”一節的教學中,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氯氣為什么能使紅色的濕布條褪色?氯氣為什么能給自來水消毒?為什么說氯氣有毒,甚至能致人死亡?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自學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對于未能解決的問題,作出標記,在上課時有針對性地聽老師來解決,這樣就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漸得到培養,長期堅持,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讓學生嘗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掌握初步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學生之所以對化學實驗感興趣,往往是感覺比較好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因勢利導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想象和回答,同時對于實驗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現象,讓學生思考。例如,在“銀鏡反應”實驗中生成的明亮的銀鏡;在金屬的性質實驗中,金屬鈉與水反應劇烈,放出熱量使鈉熔解為球形,在水中浮動旋轉,放出氣體;碘遇淀粉變藍的顯色反應等。這些反應無不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寓教于樂,學生可以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不用再死記硬背,在歡樂好奇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會學生記憶方法,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使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比較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學生獲得準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在比較中,關鍵要找出相似物的差異和相異物的共性。例如,在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對烷烴、烯烴、炔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進行比較;可以對醇、酚、醚,醛和酮,羧酸、羥基酸、酮酸等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分別進行比較,從比較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同時也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系統性了解,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如在每一章節學習完成以后,對于規律性的東西,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讓他們學會這種方法,從而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個系統的掌握。
二、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要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可以把枯燥的內容編成歌訣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該把一些枯燥的內容盡可能趣味化。濃厚的興趣是學好化學的基礎。趣味的東西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神經興奮,激發學習動機,創造最佳的學習狀態,如可以編歌訣、形象比喻等方法。例如,在做甲烷的制取實驗時,可以編如下歌訣:“醋鈉堿灰水無影,操作收集與氧同。點燃務必檢純度,上罩燒杯水珠生。”其中“醋鈉”指“醋酸鈉”,“堿灰”指“堿石灰”。
(二)運用形象比喻法
在講述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時,可以運用形象比喻。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為:“能量低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近的地方出現的機會多,能量高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遠的地方出現的機會多。”這個問題是比較抽象難懂的,如果打個比方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也易于記憶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鷹等鳥比作高能量的電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鳥比作能量低的電子。能力高的鳥在離地面較高的天空飛翔,能力低的鳥在離地面較低的地方活動。
(三)運用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就是要把需要記憶的化學內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諧音結合起來進行記憶。如金屬活動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可諧音為賈蓋那美驢,新蹄喜牽輕,統共一百斤。意思就是說:有一條美驢的名字叫賈蓋,換了新蹄子就喜歡馱(牽)輕的貨物,統計一下,才100斤。
總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不斷運用和變換多種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盡可能地增加趣味性,使深奧復雜、枯燥難懂、難以記憶的化學知識趣味化,讓學生學得會、記得牢、樂意學、主動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鄭州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