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企業越來越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地位,關注集體的作用。于是,工會工作和企業文化也就越來越受到重視。
企業文化是經過企業領導者的倡導和全體員工的認同所形成的價值觀念、信仰追求、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的總和。作為職工的“娘家”,工會組織容易形成強大的歸宿感和凝聚力。由此可見,工會組織與企業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工會在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中有何優勢?利用企業文化能否推進工會工作?如何加強工會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從而增加企業經濟效益?這些都成為企業發展中的新課題。
一、工會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優勢
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著共同的目標、基本理念和基本內容,因此,工會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一,工會具有人數優勢。在企業的各類組織中,從會員人數上來說,工會無疑是最大的組織。尤其在國有企業中,工會幾乎涵蓋所有員工,企業工會遍布企業各基層單位,群眾基礎廣泛。
第二,工會具有組織優勢。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最貼近職工,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因此,從工會會員人數和組織特點來說,工會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有利于從上到下貫徹企業精神,在較大范圍普及企業文化。
第三,工會具有資金經費優勢。工會的資產財務相對獨立,可以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文體比賽或者戶外活動。并且,工會有比較固定的文化和娛樂場所,聯系著一大批文體愛好者。所以,工會可以利用此方面的優勢,在各類活動中宣傳企業文化。
第四,工會具有宣傳教育優勢。通過推廣和普及使企業文化成為所有員工和利益關系者所接受的文化,實現企業文化與群體文化、社會先進文化的對接。在這方面,工會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通過舉行文體比賽、英模報告、管理培訓等形式,使企業的管理理念滲透并體現在員工行為中,通過定期活動把企業文化鞏固下來。
第五,工會具有民主監督優勢。民主管理和監督是工會組織的重要職責,工會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引導職工參與企業的管理和監督,促使企業文化向著更有利于企業的方向發展。
二、企業文化建設是推進工會工作的動力
企業文化建設是激發工會創造精神的動力,是構造強大企業力量和凝聚員工個人力量的制度體系。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是推進工會工作的重要動力。
第一,企業文化建設是促進工會工作進步的精神動力。在市場競爭中,企業文化所宣揚的精神成為激勵職工奮發進取的“助推力”;在企業文化塑造中,“利用典型,弘揚勞模”,充分發揮典型人物的影響力,使職工在實際工作中“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全員文化,是全體員工共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因此,它對員工有著天然的“親和力”; 把企業文化與職工思想教育相結合,工會可以開展豐富的學習活動激發職工的學習熱情,提升企業凝聚力;依據企業文化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工會可以有針對性地因人施教,著力打造一批優秀人才,不斷提升企業發展實力。
第二,企業文化建設是工會工作順利推進的制度保證。雖然企業文化大多表現為不成文的準則,但其依然有強大的約束力。由于能力和利益取向的差異,員工自發的思想與行動可能產生矛盾。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是用共同目標、共同價值與信念凝聚企業全體員工的思想,使員工的思維與行動成為體現企業精神的有機統一體,從而保證工會工作的順利推進。
三、加強工會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相互促進。但工會工作受傳統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制約,在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中不能很好地與企業文化的要求相契合,導致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因此,工會應科學地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使企業文化更好地促進工會發展。
第一,在思想方面,工會要樹立自己的角色意識,要認識到自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這將有利于工會在工作中放開手腳,勇于擔當企業文化建設的大任。
第二,在工作方法方面,工會要改變傳統工會“工作政治化、娛樂化、福利化”的模式,提升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努力做到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的構建、滲透、轉化、鞏固與傳播的有機貫穿,把工會的各項工作和企業文化的科學建設融合起來。
第三,在工作內容方面,工會要明確自己工作的核心內容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圍繞“企業文化的建構、滲透、宣傳、展示、推廣”這個主旋律去開展各項活動,實現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工作從無意偶合到有意結合的轉變。
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工會是一支強有力的、不可忽視的力量;在工會工作的推進中,企業文化建設是其順利進行的內在動力。工會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相互促進,可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提升企業的團隊精神,增強企業凝聚力,促進企業加速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集團華北石油局職工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