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提出,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范,勇于實踐、銳意創新的模范,并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這從深度和廣度上對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學習型組織,是指把學習共享系統組合起來,并通過不斷學習來改革組織本身。對于擔負著國家財政、財務收支監督任務的審計隊伍來說,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全面提高隊伍素質,強化審計監督,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也必須在全系統范圍內大興學習之風,營造崇尚學習、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創建學習型審計機關。
一、 建立學習審計機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創建學習型審計機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而學習是堅持與時俱進的必要手段,是創新和發展的基礎。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充分說明,創建學習型機關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特征,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應看到,創建學習型機關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動力之源和重要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社會和人全面發展的目標。實現這些目標的原動力就是培養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素質和創造能力,這就需要建立無人不學、無時不學的學習型組織和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二)創建學習型審計機關是適應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創新突飛猛進,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的必然選擇。審計機關作為國家的綜合監督部門,不可能置身事外。要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在審計監督中掌握主動,就必須創建學習型審計機關。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果我們不抓緊學習、不抓好學習,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就難以完成肩負的歷史責任,甚至難以立足。
(三)創建學習型審計機關是落實審計署提出的加強“人、法、技”建設的需要
新的世紀,我們面臨種種挑戰,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財務會計核算與國際接軌,會計電算化的推廣和普及,等等。加上長期以來,審計機關只偏重于審計和會計業務知識的培訓,而對法律知識、金融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等缺乏系統的學習和教育,對新的信息技術掌握更少。要迎接挑戰,我們必須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和綜合水平,這樣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以不變應萬變,把加強審計監督落到實處。
二、怎樣創建學習型審計機關
(一)要明確創建學習型審計機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創建學習型審計機關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審計監督為目的,堅持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以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培育復合型人才,全面提升隊伍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為目標,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把審計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各項審計工作上來。堅持知識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全面提升審計干部的創新能力。
(二)審計干部要樹立“四種學習理念”
一是“學習為本”的理念。“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今后的競爭,是知識的競爭、技術的競爭、技能的競爭,但最根本的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二是“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是知識更新和擴展速度不斷加快的要求。不學習就要落伍,不學習就可能被淘汰出局。三是“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理念。把學習引入工作,使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從書本中學,從實踐中學,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領導工作的本領,通過學習使我們更好地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四是“提高學習能力”的理念。學習不僅是學習知識,更是學習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個人的學習能力比簡單地學習知識具有更大的作用。
(三)建立多種形式的學習載體
一是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制度,從緊張的審計工作中抽出一定時間集中學習。二是成立學習組或課題組,根據審計工作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和研究。三是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多讓審計干部參加學習培訓。
(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審計干部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
一是領導重視、領導帶頭,明確目標和責任,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培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營造“學而優則榮”的氛圍,形成人人注重學習的氣候。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強化考核。堅持學習與考核同步,公布考核結果。把學習培訓的績效同崗位、晉升、獎懲、福利等緊密掛鉤。
審計干部要樹立起“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全新學習理念,用知識的力量推動審計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用知識的力量推動審計事業的發展,用知識的力量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商丘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