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師范附中位于鄭州市惠濟區清華園路北段,是一所新建的現代化農村初級中學,于2004年8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學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占地面積95381平方米,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區分離,功能齊全,環境優美。
學校建有校園網,物理、化學、生物儀器室、實驗室均按一類標準配備完善,并于2005年11月通過河南省實驗室建設示范校驗收。體育、音樂、美術、電教器材、衛生器材與設備均達到農村二類要求。學校圖書室藏書豐富。學校設有二層樓餐廳、面積達955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為寄宿生提供了較好的生活條件。
目前,學校擁有在校生1800多人,教職工148 人,專任教師136人,其中高層次學歷71人,占教師總數的52.21%。團結奮進的師范附中人,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正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無私奉獻的拼搏精神迎接新的挑戰。
水無常形東到海,學無定勢貴創新
人無學則無進。鄭州市師范附中校長王廣生撰寫的《教育超市》一文,讓學校有挑學生的權利,學生也同樣有挑學校的權利,打破傳統觀念,在求知的同時激發探索欲,在探索的同時激發求知欲。王廣生的這一理念體現了現代教育返璞歸真的科學性,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變“接受式”學習為自選“超市式”的主動學習,使課堂作為探索和求知的交流陣地,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長的幸福;變“苦學”為樂學、肯學、會學的成長模式,由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轉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樹人先樹德,育人先修身
近年來,學校以“以質立校、依法治校、民主辦校、科研興校、管理強校、特色榮校”為指導思想,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辦學原則,以“激發興趣,分類推進,培養特長,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標,將傳統管理與創新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高舉質量和責任兩面大旗,致力于實現“三個優化”:建設最優化的教師隊伍,探索最優化的教學模式,構建最優化的質量保證體系。該校基本實現了“上規模、創特色、爭一流、走向現代化教育”的辦學目標。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的“三風”建設成效顯著。教師“敬業奉獻、善道育人”,學生“樂學進取、奮發向上”,全校上下形成了“團結求實、爭創一流”的育人氛圍。學校領導班子深知:學校發展的速度在于教師素質的高低,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品位的學校。所以,學校以教育科研為突破口,鼓勵教師刻苦鉆研教育理論,舉辦“讀書沙龍”及各種研討活動,搭建教師互動交流平臺,推動教師向研究型、專業化方向發展。經過幾年的艱苦磨煉,學校培養了一支個人素質高、整體戰斗力強、精神面貌好、富有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該校教師立足教學崗位,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把學生的進步成才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光榮。近年來,該校共有數名教師參加省、市優質課比賽并獲獎。其中在近日結束的鄭州市政治學科教學優質課評比活動中,該校的陳慧琴、梁文新、王東明三位教師獲獎。
經過幾年的實驗,鄭師附中形成了自己的集體備課模式:學期開始前,首先,備課組老師結合新課標和教材特點共同研討全冊教材體系、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研究各單元各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其次,由備課組組長進行分工,明確每個教師的主備任務;再次,教師針對自己的任務進一步鉆研教材、搜集資料、研究教法、形成教案;最后,教案再拿到備課組審驗后供同組教師使用,每個使用者在上課后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書寫在旁邊, 大家進一步交流完善教案。
在辦學過程中,王廣生明確提出“知識固然重要,但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比道德重要的是信仰”的教育理念,老師們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關注每一個孩子成長,喚醒學生追求自我成長的生命意識,充分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愛的教育。”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幾年來,王廣生走出了一條特色的辦學路子,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先后獲得“惠濟區目標管理先進學校”、 “惠濟區中招工作先進學校”、“鄭州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學校”、“河南省校園網示范學校”、“河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實驗學校”、“河南省普通中學實驗室建設示范學校”、“鄭州市文明學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