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信息時代,網絡發展之迅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越來越多的領域和人群正在涉入它的范圍,高校亦不例外。我國從1994年4月獲準接入互聯網,到2010年6月,上網用戶約為1.7億,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網絡體系。在上網人員中,高校是主體。在大學校園,網絡直接服務教育、科研、學科建設以及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上網已經成為高校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領網絡這個陣地,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新路子,逐步形成德育科學化建設、主體化實踐和網絡化運用相結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課題和新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內容
(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課題和新要求,要不斷提高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以科學實踐觀為指導,積極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善于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和創新。
(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機制
建立校園網的高校,要成立學校信息化領導小組,統一規劃校園網的建設和管理,成立校園網管理中心,配備專職技術人員,構筑高校思想政治網絡平臺,制定有關校園網信息服務、網站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加強對網絡思想文化信息的管理與監控。堅持教育、管理、服務相結合,網上工作與網下工作相結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效應。
(三)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
校園網要不斷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拓寬網絡的服務渠道,初步形成集教育、管理、服務于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體系。要重視對師生網絡道德的教育和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建設活動,讓學生多參與網絡的基本建設,設立學生論壇,把高校的學術活動最新動態發布在網站上,以高雅的學術文化網絡育人,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使師生自覺抵制有害信息的影響。
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方法
(一)探索網上教育的有效途徑
高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重點規劃建設有特色、有吸引力和有影響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堅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整體育人工作相結合,切實加強網絡正面宣傳;開展網絡“兩課”教學,加強網絡形勢與政策教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將課堂延伸到網絡,打造德育教學的網絡平臺。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開展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網絡文化活動。開設具有交互性、開放式的校領導電子信箱,開展在線交流,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化解學生的思想困惑。開展網上專項服務,及時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校內輿論引導,糾正錯誤信息和批評錯誤言論。
(二)積極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要對廣大師生開展維護信息內容安全的法制教育,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和有關要求融入網絡道德教育之中,開展文明上網和互聯網安全的宣傳教育,增強師生上網的政治意識、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和自律意識,在思想上構筑抵制不良沖擊的“防火墻”。同時,注意將教育和管理結合起來,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有關規章制度。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要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了解網絡文化特點,又能有效地掌握網絡技術,在網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這支隊伍應由專職、兼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技術保障人員組成。專職隊伍主要是指黨委宣傳部、學工部(處)和“兩課”教學部門的有關人員,兼職隊伍由師生骨干組成,技術保障隊伍由網絡中心有關人員組成。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應該切實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增強網絡建設和管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搶占思想輿論陣地的制高點。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同時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和網站版主及骨干人員的培訓,并為他們提供學習、考察、交流以及熟悉和使用網絡的條件,著力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技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要主動加強學習,盡快具備運用互聯網有效、快速地獲取信息,準確地評估信息,主動參與信息的創建,利用信息豐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等多方面的能力。要主動走進網絡,與學生開展平等交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能力和水平。
三、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需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既要“趨利”,又要“避害”
凡事有利必有弊,互聯網也是這樣。趨利避害是我們處理網絡問題的基本原則。首先,必須看到“利”的一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積極的心態應對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深刻認識信息網絡技術的巨大力量,積極推進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
就其“弊”而言,由于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精華糟粕并存,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內容,也有不少迷信、色情、暴力的內容,不但使自制力較弱、好奇心較強的大學生容易受到誤導,而且極有可能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加強互聯網的管理,及時清除互聯網上的有害信息,是一項經常性的、長期的工作,也是一項艱巨和復雜的任務。充分認識可聯網的利與弊,需要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扎實努力地工作,從而趨利避害,興利除弊,把可聯網的“利”發揮到極致,把互聯網的“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既要加強監督,又要注重引導
加強網絡的管理,首先要加強對網絡的有益監督,也就是運用多種手段,抵制網絡“黑客”和有害信息的侵害,保證校園網絡安全、健康、有序地運行。高校要按照“誰主管、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把網絡監督放在重要位置,及時刪去有害信息。
監督和引導是網絡管理的兩項重要職能。只注重監督,不注意正面引導,也不可能真正占領網絡陣地。因此,要利用網絡形成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課程教學相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配合、校園文化活動與學生學習生活各個環節相協調的網絡體系,教育和引導廣大師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三)既要加強教育,又要做好服務
發揮網絡的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使命所在。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倡導和弘揚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在高校師生中形成凝聚人心、統一意志的正確指導思想和共同理想信念。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網絡教育功能的實現離不開服務。由于受教育者的網絡學習具有自主選擇性的特點,接受與否,最終要由受教育者自己來取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如果沒有較高的點擊率,即使內容全都是正確的,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也無從談起。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包括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說到底,就是針對廣大青年學生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通過適當的方式,釋疑解惑,化解矛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服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網上提供有關招生、就業、勤工助學、心理咨詢等多方面的服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和內容。
(四)既要重視網上,又要抓好網下
網絡具有互動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主動走進網絡世界,積極參與網上活動,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思想,并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但虛擬空間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現實世界的折射。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優良傳統,積累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現實生活中更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們應該創建一種網上網下聯動、全時關注、全程覆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首先,對大學生樹立自律意識,以及提高對信息的甄別選擇能力等要求能否實現,取決于平時所接受的網下教育和取得的經驗。其次,網絡并不限于校園網,互聯網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主要靠網絡來解決。再次,對于一些重大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網上往往難以說清說透,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面對面的教育和引導。網上反映出的涉及校園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要靠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認認真真地逐個去解決。同時,我們還要通過網上和網下的互動,增進情感交流,引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正常的人際關系,消除對虛擬生活的迷戀,培養健康的人格。
(作者單位:廣東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