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近兩年了。其豐厚的奧運遺產仍在造福人民。奧運會措施并沒有作為短期效應而消失,反而正在成為長效機制。奧運的三個理念正成功轉化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一直被國外廣泛關注的北京奧運場館作為奧運會的巨大遺產,也成為北京奧運會后的亮點。
奧運遺產沒有成為負擔
在北京奧運會舉辦前,人們一直在擔憂奧運會曲終人散后體育場館會不會無所事事??v觀歷屆奧運會舉辦城市,最棘手和最難以可持續發展的是賽后奧運場館資金投入的回收。鑒于奧運經濟前期的場館建設是一種非生產性投資,從近五屆奧運會的情況看,各國在奧運會后都存在從申辦成功到舉辦期間經濟增速突然遞減的現象,都不同程度上出現了體育場館閑置、奧運村樓宇銷售困難、基礎設施使用率不高、投資難以得到回報等問題。奧運會后的重點是要解決好投資巨大的體育場館的后續利用問題,否則耗資巨大的體育場館僅養護費用就會成為舉辦城市的沉重負擔。
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局的首席執行官布賴恩·紐曼說,北京奧運會有可能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奧運會。但北京奧運會的宏大和輝煌也讓人不禁擔心,奧運會結束后這座城市將如何有效管理那些場館和設施。所有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都曾遇到過這個問題,但問題的難度都不及北京的大。
像以上這樣的論斷的確不少,其論據似乎有一定道理。關于奧運場館的利用,北京作為舉辦城市在奧運舉辦前就一直在冥思苦索,國外的一些報道出于不同的理解,也對北京奧運場館的利用作出預測,有不少表達出不夠樂觀。
不能認為外電的報道都懷有偏見,因為奧運場館的后續利用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北京奧運會結束兩年多的實踐證明,中國的確也走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利用奧運場館的道路。
之所以說走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利用奧運場館的道路,源于我們不具備國外大型體育場館維持的重要手段——足夠的大型比賽,比如歐洲的五大聯賽、美國的NBA,都使一大批體育場館不會虧損經營,而且大多有盈余。但中國競技體育的優勢項目如兵乓球、羽毛球都不適宜在大型場館進行,而且大多商業價值不高。比如讓北京的國安足球隊進鳥巢,雖然上座率也能有三四萬,但低廉的門票錢很難租得起鳥巢。我們可以比照一下其他世界馳名體育場,當今老特拉福普通球迷的季票標準是475英鎊~836英鎊。在斯坦福橋球場切爾西球會所公開的季票是650英鎊~1150英鎊;酋長體育場主隊阿森納的季票則是885英鎊~1825英鎊。而中超聯賽套票僅僅相當于20多英鎊,票價、上座率如此懸殊,讓鳥巢通過這些比賽可持續發展至少在目前是不現實的。
此外,大型體育場館的有效利用很大程度取決于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做出來收入就能做出來。像歐美的大型體育場館70%以上都賣冠名權,其中在2000年美國休斯敦得克薩斯體育場館以3億美元售出了30年的冠名權,還有澳大利亞電信體育場1000萬澳元/年;為了舉辦2006年世界杯,德國在慕尼黑修建了體育場,慕尼黑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斥資1.2億買下了30年冠名權。鳥巢與這些場館相比毫不遜色。北京奧運場館的豪華包廂是全世界最好的,一共149個豪華包廂。僅僅將冠名權做好,其收入就無法估量。但在中國,相當一部分人對于國家體育場冠上外國企業的名字不能接受。如果國家體育場館不能冠名,那么它所屬的包廂應該沒有那么多的顧慮,但缺少大型連續性比賽,也使包廂的冠名缺少吸引力。在“兩會”上當被問及今后奧運場館是否會繼續尋求商業冠名時,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予以否定的回答:“大家不是都不同意嗎?那我們就從善如流?!?/p>
奧運場館的可持續發展
在努力和探索中
缺少大型持續性比賽與冠名的難度,對大型體育場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但中國也有其特殊的優勢,就是人口眾多所帶來的旅游門票效應。
2009年8月7日,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在紀念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舉辦一周年的大會上宣布:“北京市高度重視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和運營,在建設初期,就從整體布局、市民需求、社區配套和市場運營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考慮和統一規劃。奧運會后,鳥巢、水立方已經成為北京的新地標和最富吸引力的旅游景點。2009年,在網友選出的60家北京景區中,鳥巢超越了八達嶺長城和故宮,躍居首位。自去年10月對外開放到今年5月底,鳥巢通過旅游門票、演藝、比賽及特許商品經營,共實現營業收入3.64億元,在鳥巢、水立方舉辦的一系列高水平商演和賽事,不斷為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令人興奮的亮點。此外,建在北京高校的奧運場館賽后也如期成為大學生體育文化活動中心,滿足了廣大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開展大型活動的需求……”
這的確使國外每一個奧運會舉辦城市都會羨慕不已:7個月的時間鳥巢營業收入3.64億元!在人口眾多和經濟高增長的中國,使得北京奧運會場館的可持續發展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佳績。
門票是鳥巢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水立方、國家體育館等場館收入的重要來源。鳥巢每張門票50元,是參觀人數最多收入最高的。國家體育館每張20元、水立方每張30元,國家體育館平日有300名觀眾,雙休日能達到600人,水立方平日有2000名觀眾,雙休日能達到5000人。截至2009年8月,“水立方”收入1.04億元,其收入來源除旅游門票外還有演藝比賽及特許商品經營,其中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的7成左右,正常的經營維護已不成問題。
鳥巢也曾經進行過多次有影響的體育比賽和文藝演出,搞了多次會議和活動。國家體育場待開發的5萬平方米商業面積未來將成為奧林匹克主題餐廳、健身休閑中心等。此外,2009年還有過成龍演唱會、宋祖英演唱會、歌劇《圖蘭朵》,多元化始終是奧運場館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特征。2009年,多家體育經紀公司就開始運作2010年的意大利超級杯、皇馬中國行、巴薩來華、AC米蘭來訪、ROC世界車王爭霸賽等多項重要體育賽事,這些公司和國外體育組織心中場地的首選都是鳥巢。2009年冬季,落戶鳥巢的首個冬季娛樂項目——鳥巢歡樂冰雪季對市民開放,滑雪高臺、雪山舞臺、冰雪森林等景觀都悉數亮相,為市民帶來了歡樂。
鳥巢正是在多種經營中達到可持續發展,非如此將難以填平高額的維護費用。總體來說,奧運場館在中國有不同于其他國家城市的經營方式,大型比賽是中國的弱項,而旅游門票和多項活動是中國的強項。
不同類型場館摸索不同的方式
奧運場館承擔了多項比賽,而且項目之間差異很大,奧運場館的后續利用也要不斷摸索。
五棵松體育館因奧運會男女籃球比賽而影響巨大。本來北京申辦2014年世界男籃賽是后奧運利用的最好良機,但多少有些意外未能成功。好在早已有把五棵松體育館建成以體育賽事為核心、集休閑娛樂、商業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一個區域,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F在場館到毗鄰的商業建筑已經竣工,今后北京市民又增添了購物、餐飲的集中地。當然體育館的功能是重要的,這里仍然是欣賞精彩體育賽事的地方。這里已經成為NBA在中國的第一個固定比賽場館,每年都可帶來高水平的NBA季前比賽。此外,體育館下要修建一個滑冰場,是一個國際標準的比賽冰場,比賽前只要幾天時間把上面的地板拆掉就行,下面的制冰設備早在奧運之前就鋪齊了。五棵松體育中心今后的目標是要建成以體育賽事為核心、集休閑娛樂、商業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
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在2008北京奧運會上承擔了賽艇、皮劃艇(靜水)、激流回旋、馬拉松游泳等項目,它的公園水面面積約63.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綠化率超過82%,再加上周邊的地區綠化,使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對于久居城市喧囂地帶的北京市民來說,這是節假日、周末娛樂、放松的極佳地帶。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充分體現了“賽時服務奧運,賽后服務于民”的原則。賽后場館除了可以進行體育比賽之外,還可以兼顧大眾健身、展覽、訓練、娛樂、培訓、演出等多方面的需求。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將成為北京地區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市民水上游樂中心,為未來城市發展留下了一份寶貴的奧林匹克遺產。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在北京奧運會后還可延續舉辦國際比賽的功能,并將成為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和北京市體育局的訓練基地。此外,廣大市民還可以在公園內了解賽艇、皮劃艇運動的基本知識,并可以親身體驗賽艇、皮劃艇運動。
后奧運場館體現的公益性
后奧運場館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同樣重要的是體育場館要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為全民健身服務。市委、市政府及時提出了奧運場館“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今年5月4日,鳥巢舉辦了“鳥巢杯”青少年足球邀請賽。此前鳥巢只舉辦過奧運會足球決賽和意大利超級杯賽,而第三場比賽就是草根足球賽。對群眾性的重視可見一斑。而部分奧運場館建在高校,使得北京一些大學不僅有了世界水平的體育館,還為大學生強健體魄創造了良好條件。以北京大學體育館為例,經過改造于2009年9月正式開放。在開放前的過渡時期,將主要對內使用。場館的定位是先滿足師生的體育訓練和校內協會活動,有限度地對外開放。場館每年運營成本需800萬~1000萬元,所以將采用“以館養館”的策略。為保障學校的使用,場館對外開放時間為周一到周五下午4點以后,周六和周日全天。校外人員將實行辦理年卡等方式,需要通過預約使用。大學生體育館較之大型體育場館更多地為全民健身作出貢獻。
同樣的例子還有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作為北京奧運會留給北京市民的一 筆寶貴財富,總占地面積680公頃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在奧運會后不久全部免費開放。北京尤其是外地的很多游客對于公園不收費很是驚訝:這么好的公園怎么會不收票?這也正體現了后奧運場館的公益性。而對于后奧運場館來說,公益性與經營是同樣重要的。
編輯/王文娜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