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爾吉斯斯坦,“搶新娘”是一種古老的結婚習俗,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新娘是被先綁架而后強迫成婚的,而姑娘的父母、祖父母乃至其他親朋好友都有可能成為這種特殊綁架行為的幫兇。
貝格薩特起初并沒有綁架姑娘的打算。幾年前,他曾幫朋友搶過一次新娘,他們雖然是第三伙“劫匪”,卻最強壯。被搶的姑娘在被他們用租來的汽車載去新郎家的途中哭得死去活來,這讓貝格薩特感到了一絲不忍與自責。但現在,他也想結婚了。“我愛艾古爾,但我連跟她打招呼的勇氣都沒有。”所以,他選擇了最容易的那條路——“搶新娘”。
10月的一個星期五下午,在首都比什凱克人文大學,21歲的環境工程系女學生艾古爾正躺在宿舍的床上午睡,她沒脫外套,睡得很淺。她剛從老家得到一條壞消息:有人想綁架自己。接近傍晚時分,艾古爾的室友突然急匆匆地推門進來,“樓下有個陌生男人在打聽你。”
艾古爾穿著拖鞋跑下樓去。在側門,她的同鄉兼同學塔拉齊就等在那里,正如他們事先約定好的。他們一起穿過校園,坐進塔拉齊的汽車。這時候,艾古爾一顆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了下來。然而,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在下一刻:塔拉齊打開后車門,一個陌生男人擠了進來,將艾古爾推倒,死死地按在后座上。車開動了。
艾古爾不斷地咒罵,抽泣,苦苦哀求。她可以預見自己就要跟以前的生活永遠說再見了。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時光:置身于繁華都市,遠離那個連自來水都沒有的故鄉村莊,懷揣著未來成為一名環境工程師的美好夢想,還有愛情——也許真命天子就會在哪天不期而至。
汽車突然停在了大街拐角,又一個年輕男人坐進副駕駛座。這個人艾古爾認識,他們畢業于同一所鄉村中學。“你喜歡他嗎?”塔拉齊和后座的陌生男人放肆地咧嘴大笑。這下艾古爾全明白了:眼前這個名叫貝格薩特的家伙就是自己未來的丈夫。
在吉爾吉斯斯坦,有超過1/4的婚姻都是以這種形式開始的,有些地區甚至達到1/3到1/2。“阿拉庫舒”——當地人這樣稱呼這種“搶新娘”的傳統風俗,意思是“搶了就跑”。年輕姑娘們在公園里散步、在商店購物、在去上班的途中或者在從大學教室回宿舍的路上都有可能被綁架。更有甚者會直接沖進姑娘家中,強行將人綁走。古爾雅,18歲,受邀參加朋友的婚禮——走到半途才得知自己竟是新娘。索菲亞,19歲,被朋友的朋友綁架。艾莎達,18歲,光天化日逛集市的時候,被一個陌生男人攔腰抱起扛到了肩上,而那天恰逢總統換屆選舉,四周站滿了警察,她拳打腳踢,呼喊救命,竟無一人理睬。
專門為“搶新娘”服務的出租車在吉爾吉斯斯坦遍地開花。此外,在某些車輛無法通行的偏遠地區,還有人提供用手推車將可憐的姑娘推至新郎家中的有償服務。“她們的眼淚沒有任何意義。”一個出租車司機說道,“這就是我們的風俗。”婆婆、母親、祖母、外祖母都有可能成為幫兇,而她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也是被強迫成婚的。雖然根據法律,這種暴力搶親屬于非法行為,卻極少有人因此獲罪。警察對姑娘的喊救不予理睬甚至幫助搶親的情形時有發生。
事實上,“搶新娘”風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游牧時代。但那時,暴力搶親并不多見且通常易釀成極其嚴重的后果。氏族部落之間會因此紛爭不息甚至結下世仇。
歷史上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搶新娘”——綁架事件是由新娘和新郎事先共同策劃好的,只因為戀情不被雙方家庭認可或者由于男方家貧付不起彩禮。這種羅曼蒂克式的“搶新娘”在20世紀初相當流行,因為在嚴刑峻法的蘇聯時代,極少有人敢于實施違背當事人意愿的綁架行為。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暴力搶親竟在近幾年死灰復燃且愈演愈烈。今天,在吉爾吉斯斯坦遭遇暴力搶婚的年輕姑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得多。
“道德崩潰,法律形同虛設,這就是我們國家的現實。”退休女中學教師塔圖烏·尤蘇波娃說。她在米沙羅維卡地區相當出名。當地人都愛向她請教問題,而她是惟一一個敢指著男人的鼻子、叫他們不要再打老婆的女人。塔圖烏說:“我的影響也十分有限。因為在這里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也曾經有國際人權組織官員建議我們的政府拿出相應對策,制止暴力搶親,可政治家們只是一笑了之,他們根本不能理解外國人為什么偏偏對這個感興趣。”還有男大學生在談話節目中直言不諱:“如果禁止‘搶新娘’,我們該去哪里找老婆?”
最令塔圖烏痛心疾首的是,她的侄女——19歲的信息學系女大學生薩米拉也成了“搶新娘”風俗的受害者。去年8月,薩米拉遭遇了第一次綁架。塔圖烏乘坐出租車搜遍周圍幾個村莊,終于在幾公里遠的土普村找到了已經坐在掛著帷幔的婚床上頭蓋白婚紗的薩米拉。當薩米拉被塔圖烏拉著離開土普村時,一群中年婦女追至村口高聲咒罵:“你這輩子都休想得到幸福!”幾個月后,薩米拉外出參加朋友聚會,再次被綁架。而這次的新郎塔圖烏居然認識——正是上次幫她一起搜尋解救薩米拉的那名出租車司機,他比薩米拉大了整整15歲。“跟我走!”塔圖烏向又一次被蓋上白婚紗的薩米拉伸出手,卻遭到了拒絕,“我想留下,不然總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
相比之下,艾古爾要幸運許多。雖然被貝格薩特綁架到了伊塞克湖州的波士頓村,但這里畢竟也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他們在乘車抵達的當天晚上就舉行了婚禮。但貝格薩特并未在新婚之夜強行施暴,他甚至還向艾古爾表示了歉意。4天后他們真正成為夫妻。
現在,他們結婚已有兩年時間了。艾古爾只有在假期才回到波士頓村生活,因為公婆同意她修完全部大學課程。貝格薩特也跟著她到了首都,在一家面包店當面點師。“他既不抽煙也不喝酒,更不會辱罵或毆打女人。他是個好人。”艾古爾說,“但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譯自德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