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相繼出臺,職工維權意識不斷提高,加之受國際金融危機和部分企業用工管理不規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勞動爭議案件近年呈增長態勢。針對這種不利態勢,冷水江市總工會乘勢而為,聯合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全力推動各用人單位和企業相對集中的鄉鎮辦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市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212個,全部由工會主席任調解委員會主任,共有調解人員672人;全市已建立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6個。由于冷水江市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網絡全、機制活、方法多,全市勞動爭議案件的增長態勢得到遏制。全市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一是創新創優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全市各級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創新創優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建立多元化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新機制,從穩定勞動關系、強化服務理念、進行柔性調解入手,以“以調為先,以調為主,調裁結合”為原則,著力在“事了案結”上下功夫,公正、及時處理好各類勞動爭議案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的化解矛盾糾紛,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今年1-6月份,全市勞動爭議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7%。
二是調解關口前移,加大前置調解力度。全市各級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加大勞動爭議立案前的調解力度,努力將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和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企業發生的勞動爭議,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動及時介入調解,這類爭議多數都能在基層調解成功。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層調解組織成功調解爭議351件,占勞動爭議總數的48%;對少數調解無法達成協議而當事人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進行申訴的,辦案人員也會采取對一些爭議事項簡單、明了、訴求標的數額小的案件暫不立案,主動邀請職工和用人單位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調解,向他們宣傳勞動方面的法律法規,以此緩解雙方緊張的關系,化解對立情緒,爭取相互理解和諒解,力求將爭議化解。今年上半年全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理申訴382件,其中,通過案前調解化解爭議161件,占受理申訴總數的42%。
三是變開庭審理為庭外服務,注重做好庭前調解。近年來,該市出現了一些由家庭作坊發展起來的企業,這些企業在管理上仍延用過去的“家長式”管理模式,勞動用工管理很不規范,勞動爭議案件頻發。在受理此類爭議案件過程中,仲裁機構在案前調解未果的情況下,堅持不放棄,千方百計鈍化矛盾、平息爭議。立案后,從申訴、被訴雙方的證據和答辯中認真分析和查找不同意調解癥結,再作努力。采取主動出擊辦法,變“上訪”為“下訪”,變“開庭審理”為“庭外服務”,由分管領導帶隊,主動進企業,送服務上門,反復為企業老板講解勞動法律法規,解釋職工仲裁請求事項的合法性,提出規范用工管理的建議和意見。同時也注重做好申訴人的溝通。對庭外調解后效果仍不明顯的,辦案人員還想方設法邀請該企業幫辦部門的有關人員和市總工會的同志一起深入企業調解,直至雙方接受彼此意見。這種庭外服務,庭前調解的工作方法化解了一起又一起勞動糾紛。今年上半年立案處理221件案件中,通過庭內和庭外調解化解爭議164件,占立案處理總數的74%。
四是實行仲裁建議書制度,強化庭后調解工作。一些經過案外調解、庭前調解均不成功的勞動爭議案件,大多數是違法違規的一方還沒有認識自己的過錯,甚至對法律法規不能正確的理解。對此,冷水江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及時進行開庭審理。在庭審中通過舉證、質證、辯論、陳述,使雙方對爭議事實認識清楚,準確理解法律的條款。對經過庭審仍然固執己見的用人單位,庭審后不是馬上作出裁決,而是向用人單位發出“仲裁建議書”,詮釋裁決依據,并提出規范勞動管理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指導用人單位提高管理水平,力促庭后能調解成功。對庭后調解仍不成功的勞動爭議案件,仲裁機構及時發出仲裁裁決書,讓違法違規一方支付違法違規成本,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今年上半年共發出裁決書57份,占立案處理總數的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