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理財師給投資者做資產配置方案之前,通常需要雙方配合,共同起草投資政策說明書(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IPS)。IPS是形成資產配置方案的綱領性文件,可以使整個方案的輪廓變得清晰,主要內容包括理財目標界定、資產配置辦法、資金運行規范,以及明確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等。
通過IPS,可以看出投資者的期限、風險偏好、流動性要求和收益目標,以及對稅負的關注狀況等。換言之,IPS是對各項投資參數的陳述和設定。投資者要首先認識到自己的屬性,究竟是價值投資者、成長性投資者、中性投資者,還是純粹的投機者,理財師在此基礎上配置最適合的資產組合。
不妨把IPS看作資產配置方案的全球定位系統(13PS),目標是配置好投資組合,使你在可接受的風險承受能力之內,獲取最高收益。需要注意的是,IPS必須由投資者和理財師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逐步完成,不可忽視大意,心不在焉,更不能心浮氣躁,脫離客觀,它直接關系著資產配置方案的成敗。只有在客觀真實的情況下完成所有步驟,它才具有定海神針的作用,有助于增強應對云詭波譎的市場變化的能力,即使面臨如2000~2001年和2007~2009年那樣的極端市場狀況。
IPS能使整個投資過程免于脫離原有的軌道太遠。通常情況下,通過與理財師的時常交流,可以對資產配置方案進行有效監控,使各種理財工具運行在各自的邊界之內。但是必須認識到,資本市場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風險和收益狀況也在發生不斷變化,這時有必要根據.IPS來定期調整資產配置組合,比如說每季度做一次調整。
資產配置組臺的定期再平衡問題非常重要。數月或者數年之后,資本市場的興衰變化,將使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組合或多或少地偏離原有的目標。舉例來說,在某個投資者的組合中,配置了25%的(美國)大盤股,15%的中盤股,15%的小盤股,20%的國外股票以及25%的債券。幾個月后,由于小盤股持續上漲而獲得了較高收益,它的配置比重達到了21%而債券的配比降到了19%。
這是好事嗎?現在誠然是,但未來未必。投資者的收益增加了,但長期風險也隨之增加。高風險產品(小盤股)在整個配置中的比重大為增加,與之相對的是低風險產品(債券)比重的降低,這已經偏離了既定的風險偏好。如果未來小盤股大跌,可能將是不可承受之重。這就有必要對資產配置方案進行調整,免于暴露在過高風險之中。
對可遞延稅的個人投資賬戶及機構賬戶,可不考慮稅務問題,這種賬戶易操作,只需要在各類資產賬戶中做簡單轉換,根據IPS中設置的參數,使其恢復到既定的配置狀態。但對于不可免稅賬戶,投資者往往傾向于額外注入現金,加大薄弱配置資產種類的比重,而不是賣出超高配置資產種類,以免產生額外稅收。個人認為,既然我們的目標在于充分利用好現有資金,且稅收終將不可避免,額外注入資金的做法并不值得稱道。
IPS將幫助投資者以適合自己風格類型的方式進行持續投資。離開了IPS的指引,投資就可能變得盲目、沖動、感性和短視。對未來的預期收益,我們能做的并不多,然而可以盡力控制資產配配置組合的總體風險水平。在對IPS的長期價值進行評估之前,以及在資產配置的全過程之中,始終謹記這句話:你是投資者而不是賭徒,請按照IPS指示的方式辦。
Walid Petiri,資深RFC,亞洲管理教育聯合會(AAMS)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