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手率是考察基金投資風格的重要指標,用于衡量基金持有證券平均時間的長短,反映基金經理投資交易頻率。2010年上半年,有30只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的換手率超過200%。買入持有與頻繁交易,究竟哪一種風格更能勝出?
換手率水平呈現較大分化
本文以主要投資于股票的開放式基金作為分析對象,不考慮指數基金,僅以主動管理型的基金作為樣本進行統計。
附表1對樣本基金歷年的平均換手率水平進行統計分析,從歷年的變化趨勢看,整體換手率水平伴隨A股市場的起伏經歷了較大的波動。2004年、2005年的換手率水平較低,分別為176.15%和161.25%;2006年隨著牛市的到來,換手率迅速上升至354.10%的高點;2007年整體是單邊大牛市的背景下,換手率下降到230.05%;而市場單邊大幅下跌的2D08年,換手率迅速降至156.34%的低點;在市場大幅反彈且經歷大幅震蕩的2009年,換手率上升到316.70%。
規模與換手率呈反比
影響基金換手率水平有許多因素,最主要的是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或偏向長期持股,或傾向頻繁換倉。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基金規模,如大規模基金使得基金經理客觀上難以頻繁調整組合,而更傾向于穩定持有,換手率水平較低。小規模基金客觀上有利于基金經理頻繁調整組合換股票,尤其在系統性風險高、波動大的中國A股市場,換手率水平一般都比較高。
附表2分析了基金的資產規模與換手率的關系,規模越大平均換手率水平越低,反之亦然。以2009年為例,凈資產規模小于或等于10億元的基金群體,平均換手率高達561.06%j 10億~50億元的基金,平均換手率為346.73%;50億~100億元的基金,平均換手率為230.29%;100億~200億元的基金,平均換手率為175.39%;大于200億元的基金,平均換手率為159.66%。
值得關注的是,期間申購贖回的資金進出帶來的資產規模大幅變化,也會對換手率水平造成影響。例如,2006年換手率最低為26.68%,該基金是興業趨勢,由于當年大比例分紅持續營銷后引發大量資金流入申購,使得基金規模迅速擴大,超過200億元,而2006年底僅13.41億元,資產規模的擴大使得基金經理更多建倉買入股票,客觀上大幅降低換手率。業績分化:換手率高低各不同
以主動管理型和激進配置型基金為樣本,分別選出2007、2008、2009年的換手率均在樣本基金中處于前后1/4的基金,來觀察其換手率高低對業績的影響。
低換手率業績呈現明顯分化
興業趨勢、國富彈性市值和銀華價值優選業績出色,3年的晨星風險調整后收益MRAR明顯高于其他基金,晨星評級均為5星,富國天益價值、中銀持續增長、廣發聚豐和鵬華價值優勢業績良好,3年的晨星評級均為4星;而長城安心回報、光大保德信量化、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和長信金利趨勢業績落后,3年的晨星風險調整后收益MRAR較低,長城安心回報相比同類基金評級為1星,其余3只基金評級均為2星,見附表3。
高換手率業績普遍中庸
根據上述方法篩選出來的高換手率基金有12只,實證分析結果如附表4。
高換手率基金業績分化程度不如低換手率基金明顯,且多數基金業績中庸。泰達宏利成長股票業績出色,3年的風險調整后收益MRAR明顯高于其他基金,在同類基金中的晨星評級為5星,中海優質成長混合、泰達宏利周期股票和信誠精萃成長股票業績也較好,3年評級為4星;而東吳嘉禾優勢精選混合、泰達宏利穩定股票業績相對落后,3年的風險調整后收益RAR較低,3年評級為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