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業之心漸冷,資本熱情升溫。越來越多的實業集團正在投身私募領域:雅戈爾、美的,這一次是杉杉。2010年5月在深圳悄然成立的杉杉資產第一次浮出水面。這不是第一家背靠大實業集團的陽光私募了。雅戈爾(上海凱石),美的(深圳合贏)早已投身私募行業,并發行了多款私募產品。是什么催生了實業派私募?
實業集團紛紛涉足資本市場,選擇職業投資人進軍私募領域,表現出逐漸冷卻的“實業之心”。究其原因有三:其一,資本市場(包括股權投資和經營房地產等)的回報大大高于工業經營。其二,傳媒過分渲染投資神話,打開報紙網站,隨處可見哪位投資家看中一家小公司,僅僅幾年就得數十倍、成百倍回報的神話。其三,實業投資的宏觀環境未得改善,特別是2009年以來出現了國進民退現象,挫傷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實力派私募:含著金湯匙出生
上海凱石、深圳合贏、杉杉資產分別背靠雅戈爾、美的、杉杉3家實業集團,母公司的資產都在100億元以上。設立的私募投資公司所選擇的掌門人也無一例外從公募派里選出。與國內其他私募相比,實力派私募們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資本實力十分雄厚,注冊資本超過一般的私募公司lO∞萬元人民幣的水平,上海凱石的注冊資本更是高達10億元。雄厚的資金實力讓實力派私募們在投研方面不再縮手縮腳,他們不必像一般私募公司那樣從新手中培養投研人才,而是直接將行業內頂尖的研究員招至麾下。
上海凱石:雅戈爾控股70%
上海凱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雅戈爾集團占70%,堪稱國內最大的私募投資管理公司之一。公司2008年10月成立以來,不僅有資產管理業務,還設有股權投資和管理、投資咨詢、財務顧問等綜合性投資管理業務。
凱石投研團隊堪稱群星璀璨,公開能查詢的就有13人,在私募里算上研究團隊相當全面的。核心人物陳繼武擔任凱石投資總經理,金融學博士,15年投行、證券和基金從業經驗。
深圳合贏:
美的集團的孫公司
深圳合贏投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元,在私募中名列前茅。從股東背景來看,公司控股股東為廣東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該集團是美的集團的子公司,是以實業經營為基礎,集金融投資為一體的跨行業多元化投資控股集團。
從核心人物來看,目前合贏投資的核心管理層中,總經理為曾昭雄、副董事長為劉鷹、副總經理為易建軍和李建斌。在公司研究團隊里還包括7名行業投研員及3名投資經理。翻開這些人的履歷,基本覆蓋全部行業。
杉杉資產:
杉杉股份子公司
杉杉資產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元,大股東為杉杉股份,其資產總額超過100億元,產業涉及時尚、新能源新材料、投資、園區開發以及國際貿易5大板塊。杉杉創投公司已經成功進入多個投資項目,部分項目實現IPO。杉杉通過合資合作成立多只私募基金,進行二級市場投資。
其陽光私募投研團隊可圈可點。董事總經理余路明,資深投資專家,19年證券從業經歷。為國內證券市場的最早參與者之一,對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有深刻的認識,擁有豐富的金融機構管理經驗。其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陳茂仁等也是出身公募。
貴族血統業績可期
背靠大集團的這些私募,無一例外都是采取實業集團出資、基金經理管理的模式。如果二者對投資的判斷相符,自然很好。但如若相左,究竟該聽誰的呢?一般做到資產幾百億元的實業家都比較相信自己的眼光。但完全以做實業的角度去做判斷,可能會看不懂資本市場的東西,畢竟這個市場很多時候都不是以邏輯或實業的眼光能看明白的,職業投資者會和大股東的意見可能發生相左。但對于私募公司的基金經理和高管們而言,只要管理的資產足夠大,即使只占有很少的比例(如30%)也遠遠比自己獨立創業要更有吸引力,還不用忍受創業初期的痛苦。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會很大程度選擇隱忍并用好的業績來爭取越來越多的資產管理的資格。
除杉杉投資的紫杉1號正在募集期,凱石和合贏目前都已發售了多款產品,業績分化較大。可以看到,凱石僅有國投凱益凈值在1以上,而合贏則悉數在凈值以上,見附表1、2。但兩家產品均帶有明顯的公募基金基因。在上揚市中明顯領跑,而在下跌市中風控能力有所欠缺。
實業派私募享受大實業集團提供雄厚資金支持,這使他們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頗有經驗的研究團隊,從這個角度看,“實業派”私募長期業績值得期待。
作者現供職于展恒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