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讓他們逐漸學會和錢打交道至關重要。家長可以幫他們開立存款賬戶,鼓勵他們自己攢錢來購買想要的物品,國外很多家長還會讓孩子做義工賺錢。其實,如何讓孩子管理和使用零用錢,一直是家長面臨的棘手問題。比如:
該給孩子零用錢嗎?
如果應該給,從什么時候開始給?
該給多少?零用錢標準是否要與做家務的多少和成績的好壞掛鉤?
哪些東西該讓孩子用零用錢買,哪些該由家長買?
孩子年齡增長或學習成績進步,零用錢標準需要隨之提高嗎?
孩子花零用錢的自由度該有多大?
孩子花零用錢的自由達到何種程度時需要家長介入加以限制? 在處理孩子零用錢的問題上,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方式。現在許多家長出手闊綽,給孩子的零用錢甚至多得離譜;也有許多嚴謹的家長,對每一筆零用錢都要求孩子有所解釋;也有些不給孩子零用錢,理由是孩子要什么給什么,沒有必要再給零用錢。其實,家長給孩子零用錢,是提供給孩子獨立做事情的機會,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和責任感,并鍛煉自我調節能力,這些問題馬虎不得。
支付零花錢遵守兩原則
對于家長來說,支付零用錢的基本原則有兩點。
原則一:
所有的孩子都該有零用錢
在一年級甚至更早些時期,就可以開始給孩子適量零用錢,禁止談論金錢只會讓孩子在金錢問題上無知。當然,在給孩子零用錢的同時,應讓他們知道零用錢的作用和保管方法,充分發揮零用錢的教育功能。比如,孩子幼兒階段,家長應教會他們識別鈔票,存儲壓歲錢、生日紅包等。讓他們懂得儲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比如可告訴孩子,如果一周得到50元,他沒有全部花掉,一個月后存到300元時可再得到50元(可簡單解釋為:將錢回借給父母,父母用其投資賺錢取得的部分回報),這就是儲蓄和利息的概念。
零用錢可固定由某人發給孩子,不得向其他人再要。比如,每周固定一天給孩子同樣數目的錢,用完必須等待下一周這個時間,這樣可以使孩子做到心中有數,在零用錢支配中學習合理消費,統籌安排。還需注意的是,年齡越小的孩子,給零用錢的間隔時間也應該越短。比如,一個6歲左右的小孩,可以考慮給他小額的零用錢,然而10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一次多給一些零用錢,并考慮每周或每兩周給一次,金額及間隔時間再依孩子的年齡逐步做調整。
年紀較小的孩子,零用錢可由父母代為保管和記賬,想要買東西時,可向父母申請,由父母陪同孩子一起選擇購買。開始學算術后,可以適度由他們自己支配,鼓勵他們參與家庭事務,這樣也可培養孩子進行預算和制定開支計劃的能力。
小學階段,可按周給孩子零用錢,家長可開始指導他們簡要記錄零用錢的去向,協助其有計劃地支配零用錢。這個時期,孩子的零花錢一般可用于購買早點、零食、學習用品,以及能體現興趣愛好的玩具。中學后,可按月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做好零用錢的使用計劃,并適度監督。這個階段,可將孩子購買衣服、鞋帽等日常用品的支出作為孩子的零用錢,設置購買標準,如超出標準,則孩子得從其他收入中支出,培養孩子計劃用錢的習慣。國外很多孩子通過幫鄰居修理花園,幫商場做工等掙錢,這也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生存和管理金錢的能力。家長不妨讓孩子參與一些付費的勞動,避免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壞習氣。
原則二:
家長循循善誘做引導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標準,如一群10歲左右的孩子,有些家庭一周給的零用錢是20元,另一些家庭是50元、100元,甚至更高。在孩子自己所處的群體中,他們可能會很快知道彼此零用錢的數目,這會讓部分孩子產生一種失落感。這時,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家庭的價值觀,不亂攀比,并讓他們理解有計劃地使用零用錢的意義。
如果孩子總是在期限之前花完零用錢,家長就必須好好琢磨其中緣由了。是零用錢給得太少,還是孩子的支出方面存在問題,花在了一些不該花的地方?要教會孩子如何討價還價,購買經濟實惠、性價比強的東西,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從哪些渠道及地方可以購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比如,可帶孩子一起去購物,跟孩子一起享受貨比三家的過程,分析如何選擇不同價格的相似商品,并讓孩子一起做決策。
零用錢給了孩子,支配權就屬于他們了,只要花在合理的地方,家長都不應干涉,但家長需經常對孩子零用錢的用途做一些建議,讓孩子學會分清“想要”、“需要”和“愿望”的區別。比如,可以抓住孩子希望獲得老師同學認同的想法,建議他將零用錢用來買書,成為同齡人中的“小博士”,而不是用來吃一頓肯德基以解口舌之饞。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零花錢未花費在日常生活、學習及興趣愛好上,而是購買一些不良用品,或用于其他不當用途,如購買一些電子游戲卡、無聊的玩具、CD甚至煙酒等,或是支付報酬請人幫忙做作業等,家長就必須及時制止,防止孩子誤入歧途。另外,孩子因自己管理不善,丟失了鉛筆、橡皮、書本等學習用品,或損壞了他人的東西等,都應當用零用錢來開支。如果不夠,可由父母先墊付,再從每月的零用錢中逐月扣除,或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錢來償還本金和利息,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學會珍惜,增強管理能力,又可以讓孩子了解到借錢的代價。
使用零花錢避免兩誤區
誤區一:
將零用錢作為獎罰的手段
如果零用錢被作為做家務的獎賞,容易讓孩子對錢產生一種狹隘而粗俗的觀念。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有責任感和家庭觀念,則要讓孩子明白權利和責任永不可分,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既享受了家庭的權利,也要適當分擔些家庭責任。這樣堅持下來,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少家長反映,會意外收到孩子用積攢下來的零用錢買給他們的禮物,感動之余也不免感嘆小小孩子竟有這般責任意識。
還有很多家長會用零花錢作為交換條件來讓孩子做某些事情,甚至很多事情都是孩子本應該做的。比如,作業做得工整干凈獎勵2元,好好吃飯獎勵1元,自己系鞋帶獎勵1元等。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讓他們懂得獲得報酬的基本條件是為他人提供了服務。以做家務為例,收拾自己的房間是自己分內的事情,而清掃爸爸媽媽臥室的地板可以適當獲得報酬。
誤區二:
將零用錢和學習成績及其他活動掛鉤
孩子成績好,特長突出,有興趣愛好,可培養孩子的個人成就感和滿足感,而不能讓其養成從家長手中掙錢的壞習慣。家長獎勵的方式可采用外出吃飯慶祝、旅游獎勵、購買某件孩子喜愛的物品獎勵等。這樣,既鼓勵了孩子奮發進取,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增長見識。
作者系深圳市康瑞德理財顧問有限公司財富總監高級理財師寫了8套理財應用軟件程序,被全球5000多名理財規劃師、會計師和培訓師所廣泛應用,其中發布于1980年的全方位理財規劃應用程序——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ext Library System,當時稱“預規劃”,現改名“規劃構建者”)至今仍在600余家金融咨詢公司中占據主導地位。
從1967年開始付費理財服務,愛德就與羅倫·達頓成為了最親密的伙伴。兩個人的分工不同,羅倫主要開發國內市場,愛德則集中精力在理論研究、文稿撰寫、軟件開發以及開拓國外市場,羅倫稱他是“財務顧問事業的共同構建者”。羅倫1997年去世,愛德在2005年接受了羅倫·達頓紀念獎這個榮譽獎項,以寄托對親密伙伴的懷念。
寄語感人心
8月27日是個難忘的日子,愛德光臨《大眾理財顧問》雜志社,在會見郭銳社長、李鴻主編后,與編輯部全體成員親切交談。愛德幽默風趣,精力充沛,繁忙的一天下來,竟比年輕人的體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不敢想像,這是一位已屆80的老人。
愛德風趣地說他已經記不清自己來過中國多少次了,主要以IARFC‘主席兼CEO的身份來開拓這個偉大國度潛力巨大的市場。“中國的經濟正在騰飛,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目前中國的情況和40年前的美國很類似,但外國的里程在中國會被壓縮,現在市場苗頭已經出現,所以我們選擇進入。”據愛德介紹,人口2.7億的美國有5萬名財務顧問師, “假如用此比例來計算,中國未來應該有數十萬人人事財務顧問工作。”
在回答“隨著金融服務與產品日益發展,銀行、經紀公司和保險公司的營銷能力日益擴大,如何才能保持競爭力”這個問題時,愛德說,“在于您的形象。您被看作是代理人還是理財顧問。”
當問到“在您的早期職業生涯中,您認為哪些事情本應該做得更好”時,愛德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說, “我當時把形象塑造僅僅局限在進入NAIFA、SFSP、ICFP、FPA和MDRT等專業機構和獲取專業資格,但現在看來,成為理財專家并不是全部,我更大的興趣在于通過開拓付費理財服務實現自我價值提升。《代頓日報》曾經在周末增刊中為我做了整版封面報道,我當時太傻了,僅僅買了5份,白白喪失了絕佳的展示自己的機會。”
愛德強烈建議每一個人拋開現在的職位和選定的職業,重做職業生涯規劃,以發現自己獨特的興趣和特長。 “要確認它是你自身情況的真實寫照,并且傳達了你對該職業帶來成就的真正渴望。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過程,就是重要的形象塑造過程。”
“一二十年后,《大眾理財顧問》幾乎每一位讀者都將從事不同的工作。他們即使可能在同一家公司,但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職責差異很大。一些人可能離開現在的職位,去尋求更好的工作。在同一家公司中得到新的位置甚至更換工作,都要求你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能力,而這建立在清晰認識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上。”愛德說。
在談到自己的家庭時,愛德飽含深情。他有三個子女,大女兒凱特,愛德說她是位非常好的母親;二女兒蘇珊,一家數字先鋒印刷公司的軟件高管;小兒子愛德三世,是美國國家銀行投資顧問。愛德說他非常愛自己的子女,并為他們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