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干年前,蔡明幾乎在每一次說出自己的超前想法時,都會遭到強烈質疑,但最終都能變為現實。他說,每個人的成功,都取決于他當時的見識與視野,正因為對外界一直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他才不斷有新的認識和變化。
很難用貼標簽的方式來定義蔡明,他太多面、太跳躍,故而頭銜太多,實在無法用一兩個詞準確描述。他是昆曲發燒友、狂熱的看展人、曾經的文藝青年、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又是一位有著中國士大夫情懷的成功商人。
之所以有如此繁多的身份,是因為他對外界一直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自身才不斷有新的認識和變化。這些認識與變化成就了今天的蔡明,也促使他時常迸發出鮮活的創意,并因此踏上一段又一段新的征程。
因創意而存在
1987年,蔡明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學習。當時的北航,人文科目的任選課和限選課非常豐富,使這所理科院校的人文氣質顯得尤為出眾。入校不久,蔡明便如獲至寶地選擇了素描、青年心理學、現代文學等課目,甚至在80年代,他就學會了踢踏舞和美式橄欖球。但是,此時的他尚未找到職業方向。“上學的時候大多數人不知道將來要干什么,學的專業也不是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所以我一直想創造,想創新。”蔡明回憶起學生時代,眼神里依然充盈著眷戀與渴望。
不安于現狀的性格,再加上清晰、靈動的思維,蔡明畢業后沒有戀棧中科院的“鐵飯碗”,而是毅然下海從商。蔡明做的第一個產品已經成為千家萬戶的日用品——擰水墩布,第一年的銷售額達到100萬。但是很快就做不下去,因為它沒有品牌且極易模仿。隨即,他又推出了新產品——排煙柜,附加值不高,所以近水樓臺地做起抽油煙機和燃氣灶等廚房電器,而且打造出了科寶的品牌,此后,科寶每年的銷售額以千萬元速度增長。可是做到幾千萬時,瓶頸又來了。“廚房電器,成本拼不過廣東浙江作坊,品牌拼不過海爾。靠它活不是不可能,但也許一輩子都沒法登上更大的舞臺。”為了打開眼界,尋求更廣闊的市場,蔡明于1996年入美國佛克納大學,學習工商管理。
由于公司的原因,這段求學經歷很短暫,沒有給蔡明的管理理念帶來質的飛躍,但是改變了他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知道怎樣去學習,怎么根據一個線索去獲得信息。最重要的是,他學會了國際化的做事方式。“歐美人更直接,不像中國人總要拐彎抹角。”1999年,蔡明進軍家居市場,簡潔、高效的工作作風,使他和他的公司贏得了歐美眾多企業的信任,欣然與之合作。尤其是合作伙伴之一意大利博洛尼公司,他們熟悉當地所有大牌或實用的設計師,了解奢侈品行業運作的規則與規律,跟他們合作放心,而且業務進展迅速。蔡明和他的公司成熟之后,順手將這家意大利公司反收購。這也成為科寶#8226;博洛尼最終躋身生活方式品牌的重要一步。
意大利可謂是蔡明的福地,不僅僅是因為博洛尼,還因為這里先進的設計,極大震撼了他。“中國的設計師水平是小學生,而人家是大學生”,每每談及意大利設計理念及成功模式,蔡明便會滔滔不絕:“意大利設計,絕對不是意大利人的設計,而是意大利企業家買單的設計。意大利企業做高端奢侈品,愿意買單,各個國家的設計師去做這個設計,所以都叫意大利設計。我們跟意大利合資,既用中國的設計師,也用意大利的設計師,但是我們繼承了這個思想,企業一定要為設計買單,才會擁有真正的品牌。”
在中國企業沉醉于規模化市場、不知歸路的時候,科寶#8226;博洛尼秉承“價值市場”理念銳意創新,用開放且實用的設計,打造著自己的品牌。在蔡明的帶領下,如今的科寶#8226;博洛尼已是年銷售額近20億的企業,堪稱業內巨擘。當然,視創新為生活的蔡明不會為眼前的成績而停歇。為了尋求靈感,打造新品牌,他每年都會輾轉世界各大展覽。十幾年來,維羅納室內家具展、雅典游艇展、威尼斯當代藝術雙年展、倫敦時裝周、米蘭時裝周、東京百分百創意周,都會出現他的身影。這位執著的行者,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尋覓著創意火花,醞釀著企業規劃,為企業創造新的傳奇積蓄力量。
生活方式引領者
“技術革新影響商業模式、受眾意識、審美哲學,最終影響了生活方式。”這是蔡明看完電影《阿凡達》的評論,看得出他對“技術革新”與“生活方式”心有戚戚焉。與《阿凡達》在電影界的地位一樣,科寶#8226;博洛尼在家居設計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販賣的不是單個商品,而是生活方式。
蔡明情迷意大利設計多年,深得其中三昧,影響巨大的是“孟菲斯集團”設計理念。他們認為,在一個高雅而又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消費時代,設計價值觀應當多元化,更多展示出文化個性。通過對比中西方社會,蔡明得出結論:“歐洲銷售的是更新換代的產品,其中蘊含著更多的夢想。而中國的是基礎需求,更注重功能,不注重生活方式……我們要想成為話題,必須從原創、精神和生活方式著手,才會受到尊重。”
遵循這一原則,蔡明為科寶#8226;博洛尼打造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企業模式:做櫥柜還做衛浴,做衣帽間還做家具,做現代家具還做古典家具,做板式家具還做軟體家具。除了賣產品還賣裝修,從室內設計到基礎施工,到最后整體解決。比整體家裝更吸引人的是科寶#8226;博洛尼的精髓——家居體驗館。蔡明提出一個“16間宅”的概念,號稱16種生活方式。打造它的目的,并非讓消費者照搬其中一種生活方式,而是幫助他發掘內心深處真正喜歡的風格,即便將來這種風格不流行了,他還是會喜歡。因此,家居體驗館也是拷問自己靈魂的地方。
蔡明很看重生活方式,尤為看重生活中的“儀式感”,將它作為一種對于心靈和生活的升華。比如,走進劇場,端坐入椅,靜氣凝神,注視戲臺。緩慢而完整地完成這些儀式,自然而然,心靈就超脫了日常瑣事,進入感官發達的冥想程度,等待主角上場,吐氣開聲,唱出百轉千回的一句,繼而自己驀地天庭通暢,臺上日暮滄波起。儀式感必不可少,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下,人需要適當放慢節奏,用一些時光來滋養自己。
肩起中國文化的閘門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代主流文化屬于西方,包括日本,而東方其他的國度是部落文化。盡管中國經濟以野蠻生長的方式迅速崛起,但是中國人的時尚文化還完全受著歐美主流文化的統治和剝削:我們看好萊塢電影,學英國人喝下午茶,用法國牌子的香水……什么時候,中式風格才能進入世界時尚主流,西方人紛紛研究易經八卦,吟唱京劇昆曲?我們曾經是一個有悠久歷史、先進文明的國度,當代中國卻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主要是文化自信不夠。博洛尼的設計亦如是,或源于德國包豪斯,或源于意大利的表現派,即便古典也是歐洲的文藝復興,就是無處尋覓中國的魂魄。蔡明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讓蔡明認識到時機來臨:國際知名品牌三宅一生之所以成功,首先因為1964年的日本奧運會,日本的國家文化得到世界的認同。蔡明借鑒這個成功經驗,于奧運會之后,推出中國本土文化品牌——九朝會。
所謂“九朝”,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九個朝代。這個頂級中式會所,集會議、餐飲、電影院、昆曲、書店于一身,是當代設計與中國古代文明劇烈碰撞出的夢幻之地。“九朝會是中國文化的窗口。世界各地的人來北京不見得去看博洛尼,但大多數人對這個美麗的窗口感興趣。”蔡明言及此,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眼神中也透露出堅毅與果敢。
為了打造九朝會這個純粹的中國品牌,蔡明已經立志拼出十年不賺錢,期待十年之后結出碩果。他把這當作自己的責任,這也是他骨子里士大夫情懷的一種表現。中國儒家文化向來倡導入世,雖然蔡明表示,很欣賞吉普賽人乘著大篷車四海漫游的狀態,但是血脈中的精魂依然鞭策著他,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與流布而奔忙。突然想改寫魯迅先生的一句話: “肩起中國文化的閘門,讓所有人領略到它的魅力”。當然,這需要以蔡明為代表的新時代企業家們共同奮斗。
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一個又一個的創意,已為蔡明積累了足夠的資本,但他仍然不肯休歇。他認為,過去30年是中國經濟騰飛的時代;接下來的30年是中國人建立文化自信的時代,中國企業家們正好大顯身手,而且責無旁貸。
問到下一步的規劃,他笑而不語。我們已經猜到,正在醞釀的事,依然沒有脫離他內心的士大夫情懷,以及弘揚中國文化的激情夢想。美國作家凱魯亞克說:“在路上,我準會大有所獲”。蔡明亦如是。在創意之路上繼續奔走,他將收獲更多的財富與快樂,而我們也會有更大的期待與驚喜。
蔡明
1969年生于北京,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專業。1996年,赴美國佛克納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專業。歸國后任科寶公司CEO。2001年,成立中國與意大利合資企業——北京科寶#8226;博洛尼廚衛家具有限公司,最終超越廚柜產品而成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
“歐洲銷售的是更新換代的產品,其中蘊含著更多的夢想。而中國的是基礎需求,更注重功能,不注重生活方式……我們要想成為話題,必須從原創、精神和生活方式著手,才會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