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商界
坦率的說,在IBM被聯想收購之后,作為消費者我就再也找不到愿意購買的筆記本電腦品牌,連最有可能的惠普也因為最近的質量問題而被放棄。
貴刊《宏碁的王牌》一文道出了作為一個中國市場的消費者,緣何對宏碁品牌缺乏足夠的好感和購買沖動,實際上是在此之前宏碁對于中國大陸市場并不夠重視所致。這實際上也是大量的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真實定位和判斷——并非沒有實力,其在全球市場有問鼎老大的絕對能量——只不過中國市場的利潤雖高,市場空間卻并未開拓足夠,也沒有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產品和服務。這根本是十分可笑的,多年以前,包括索尼等在內的很多跨國公司就已經宣布將全球最先進的產品同步在中國市場上市,因為中國的消費力量非常可觀,而三星,就是這些對中國市場及其重視的跨國公司的代表。但是時至今日,大如宏碁這樣的Pe巨頭,依然還徘徊在“更加重視中國市場”的開端,不能不說是令人扼腕的故事。
(Gemag.com.cn讀者Joe)
在當前中國的高科技公司中,中興與華為這兩家同城對手都是無可置疑的翹楚。無論從銷售收入、研發投入、專利數量、國際競爭力哪個方面來看,其它公司短期內都難望其項背。而這兩家公司又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低調。相比很多占據著媒體版面的新興公司,它們在外界看來頗有些神秘甚至陌生。也正因為如此,中興此次低調換帥未能受到多數媒體關注,難得貴刊《中興疑云》這篇文章為我們展現出中興此次換帥背后的脈絡。
如此文所述,中興目前的“困境”,近可以歸結于2004年殷一民的上任,遠則可以追溯至1993年的“國有民營”改制。不可否認,“市場驅動研發“和高管隱形利益均是在特定時期行之有效的措施,這也推動中興獲得如今的成就;而當其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當其面對更兇猛的對手,其弊端逐步凸顯,反成為公司前進,的阻礙。中必的歷程雖有特定人事和歷史條件因素,但其中所展現的市場與研發協同,高管與員工利益平衡卻是每一家高科技公司發展壯大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的問題,值得深思。
(Gemag.com.cn讀者 趙疏朗)
當我看到貴刊上期《高盛罪與罰》一文時,高盛欺詐危機正在進一步蔓延:4月底,美國司法都已經對高盛展開刑事調查,以了解高盛員工是否在次貸交易中犯有刑事欺詐罪名。進入刑事指控階段,對高盛而言可不是個好消息,這除了造成高盛股票繼續大跌之外,還意味著高盛越來難在美國政府的窮追猛打下脫身。要知道,當年安達信面臨著和高盛現在同樣的局面,盡管其最終通過上訴推翻了有罪判決,但這家曾經的會計師事務所巨頭早已四分五裂。
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電影《華爾街》里,“貪婪是個好東西”這句臺詞深刻刻劃了華爾街金融體系的本質。在這場危機中,高盛的聲望已經遭到巨大破壞,連帶受損的,是整個華爾街乃至整個投資銀行界的信譽。高盛試圖以“行業游戲潛規則”的理由為自己開脫,與此相呼應的是,那些高盛交易中的受害者如ACA資產管理公司、德國銀行IKB等,至今未能說明自己到底是否知情,又從中受到了何種傷害。即使在監管嚴苛的華爾街,尚且存在種種不為投資1人所知的“潛規則”,在中國尚在發展中的金融市場,這樣的“潛規則”又有多少。
(Gemag.com.cn讀者 呂苗)
非常特別的一篇文章,是我在貴刊最新一期看到的《無間商略》。這個世界上真正有趣的人是隱匿在白天的亮光幕布后面,黑暗或者灰色的現實,以及能夠參與其中的人。這篇文章的主角法蘭杰斯便是其中之一。
對法蘭杰斯這樣的人的解讀,到底應該采用一種怎樣的角度呢?黑道和商業哲學中的共性和不同是什么?將法蘭杰斯前后的人生串聯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小細節是,商業世界中開會的拖沓從來不會在黑幫會議中出現。法蘭杰斯的改變也讓我印象深刻。閱讀什么樣的書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交往什么樣的人也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簡單的道理在這位傳奇人物身上也得以見到。而那些將哲學理論,發揮到極致的人,才是成功的人,不論是走黑道還是白道,就像馬基雅維利之于法蘭杰斯。
如果說還有一點不足的話,我想,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美國社會背景的交待,個人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沖撞,永遠是最吸引人的故事。
(Gemag.com.cn讀者 K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