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該扼殺在萌芽狀態的主權債務危機或將得到臨時遏制,但其觸發的連鎖反應卻剛剛開始。
以神話展現出巨大想象力的希臘,在給全球經濟制造懸念上也同樣出色。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里,其主權債務問題已發展成有可能讓整個歐元體系崩盤的現實危機。如果不施以霹靂手段加以遏制,這個GDP僅占歐洲2.6%的小國將變成另一個雷曼兄弟,給全球復蘇的脆弱征程狠狠地踩上一腳剎車。
這一無法承受的后果,終于觸發整個歐洲的自救行動。5月10日凌晨,歐盟成員國財長經過10多個小時的談判,通過了一項總額75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其中4400億歐元將由歐元區國家根據相互間協議提供,600億歐元將由歐盟委員會從金融市場上籌集,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提供2500億歐元。
7500億的規模遠超過此前歐盟剛通過的1100億歐元計劃,事實上,這并非僅針對希臘一個國家。根據這套機制,如再有歐元區國家陷入債務危機,將可以申請獲得資金支持。
這實際上承認了希臘債務危機向周邊國家擴散的現實威脅。在4月底希臘被標普下調至“垃圾級”前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信用評級也被下調,這引起投資者進一步拋售股票以及歐元區非核心、高負債國家——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的國債。這四者連同希臘在內的“豬五國”(PIGS,五國首個字母的縮寫),正醞釀成高懸在歐洲上空的達摩之劍。投資者憂慮的是,隨著上述國家股市的下挫和債券收益率的上升,他們的借貸成本會不斷提高。而一旦市場信心不在,人們把在希臘或西班牙的存款轉移到法國去,雷曼倒臺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再次上演。
連環救助計劃讓希臘贏得喘息之機,但這委實來之不易。為得到歐盟和IMF的援助,希臘政府宣布大幅減少公共部門薪資、降低退休金等緊縮措施。在經濟位列歐洲15國下游,但一貫有享受之風的希臘,這是太過劇烈的變化。當天,希臘爆發史上最大的全國性大罷工,有三名平民在沖突中喪生。
“現在來看,這些措施將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浦永灝告訴《環球企業家》,最壞結果出現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了。但毋庸置疑的是,問題本不至于到這一地步。
在救助希臘問題上,歐洲主要國家一度采取了漠視的態度。其中最大的障礙來自德國。勤勞節儉的德國人并不愿意為比他們早退休的希臘人埋單,有2/3的德國選民反對援助希臘。猶豫給市場帶來更為恐慌的信息。早在4月份,特里謝就對外界表示“希臘不可能出現債務違約”,這一表態反而讓市場恐慌情緒不斷蔓延。此后半個月,希臘的融資成本不斷抬升,兩年期國債收益率漲了1倍多。而歐元對美元也逐漸跌入14個月來的最低點。到此時,希臘問題已上升為一個系統威脅,德國無法坐視不管,因為他們的銀行持有大量的希臘債務。
何以至此?表面上看,這五個環地中海國家不愿意削減開支,只能選擇不斷舉債來抵御經濟危機。另一個現實原因是,囿于歐元的一體化匯率政策,他們無法像英國那樣通過貨幣貶值來緩解財政壓力。
但根本原因卻在于歐元體系。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籟思認為,在歐洲一體化過快的進程之下,一些本不具備資格的國家被拉了進來,與德國這樣的富國相比,歐元的同一匯率政策并不適用其經濟現狀。在金融危機之前,歐元對歐洲較小經濟體的繁榮甚至發揮了更大的作用。自然地,在危機到來時它們的衰退也更加嚴重。
要解決根本問題,李籟思認為環地中海俱樂部需要使貨幣貶值并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完美狀態下,它們需要雙速歐元區。但在一個歐元體系下,這不可能實現。在這些結構問題存在前提下,援助只是帶來一線希望,而非問題的根本解決。
歐洲財長們的共同聲明稱,將盡可能地加快步伐削減赤字和推行結構性改革。作為最有可能步希臘后塵的歐元區成員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時承諾,將在今明兩年加大力度削減赤字,并會在明18日向歐盟財長們提交具體措施。
“歐盟現在到了必須解決問題的地步,”德國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海瑟(Michael Heise)向《環球企業家》指出,“如果最終沒有成功的話,歐洲央行只有收購豬玀五國的債券。”
潛在沖擊
5700億歐元的援助款項涵蓋希臘今后三年的債務再融資以及財政赤字。經過此次援助,官方預測希臘經濟今年將縮水4%,明年為2.6%,直到2012年才能恢復增長。瑞銀經濟學校Stephane Deo認為,希臘幾年后還可能會遇到麻煩,比如當它重新在公開市場發債的時候。
歐洲傳統型國家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即使能將短期債務長期化,但無法改變經濟長期衰落的趨勢。“唯一能做的是減少社會福利。”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但問題在于,在經濟始終不景氣時削減支出將使經濟雪上加霜。李籟思舉例說,這就像是汽車的追尾。
短期來看,如果援助計劃執行順利,主權債務危機將不會蔓延至整個環地中海國家。但這并不意味著歐洲主權債務風波可以徹底平息。悲觀論者認為,“PIGS”五國就像五根正在流血的手指,其中一根手指的血止住了,市場仍然會嗅到另外四根手指散發出的血腥味。因此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也必須盡快拿出令人信服的財政緊縮計劃才行,不然裂縫的傷口是逃不過市場的法眼的。
不過有一個共識,主權債務危機不會拖累世界上那些復蘇的先鋒地區,如中國。多名經濟學家向本刊表達了這一觀點。原因在于,希臘本身的經濟規模很小,而現在全球的流動性是充裕的。而中國對歐洲的出口,雖然占了中國出口總額的20%,但也主要去往英國、法國等幾個大的國家,影響有限。
但主權債務危機或可加速推進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5月6日。美國股市發生史上最大跌幅。這一看似由“手誤”引發的大跌實則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國緩慢的復蘇開始缺乏耐心;與這一趨勢同時發生的是。中國政府正在實施一系列堪稱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房地產一向被視為宏觀經濟政策的橋頭堡。這或許意味著全球高度關心的懸念——中國何時采取退出政策,開始變得越來越明朗——就是現在。
但如果希臘背后的歐洲以及美國的情況進一步惡化,中國宏觀調控的腳步會放緩。事實上,近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調,已經使得對中國宏觀調控的緊迫性減弱。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一些銀行減持了“豬五國”的債券。中行一季報稱,該行擇機減持了部分政府機構發行的債券。截至3月底,仍持有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西班牙等歐洲五國各類機構發行債券賬面價值約48億元,但較去年末減少23億元。這些新釋放的流動性將會尋找低債務的經濟體,亞洲無疑是首選的安全港。這或將引發新一輪的資產價格與經濟復蘇之間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