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數據上來看,這家人選百億俱樂部的汽車公司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它不是中國乘用車市場中銷量最大的公司,也不是最賺錢的公司。更何況去年在美國通用汽車一度進入破產保護,這些情況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被廣為報道。為什么通用汽車值得如此重視?
首先,在過分強產品質量、性價比這些冷冰冰概念的大眾汽車市場,通用汽車向其中注入了感情因素這一新的標準。該公司為中國顧客推出了一系列外形時尚靚麗、同時運動感十足的汽車。這激發了更多人購買汽車的欲望。在通用之前,曾有一些汽車制造商推出過一兩款外形惹眼、操控性能出色的汽車,但只有通用將時尚運動這一理念貫徹到整個產品線和品牌建設中。“上海通用為整個行業完成了一種突破。之前這種趨勢已經積累量變好幾年。”CSM公司大中華區汽車市場預測總監張豫。
這為通用汽車帶來了豐厚回報,2009年它連續12個月銷量創紀錄,并超越豐田成為按銷量計中國乘用車市場第二大汽車制造商,同比增幅達到66.9%。今年前四個月,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累計銷量超過84萬輛,同比增長62.5%。
生產,銷售,消費者認可,進而引領風潮。一款產品成功大抵如此,通用做到了。以別克新君威、雪佛蘭科魯茲為代表的時尚運動車成為通用提振在華銷量的法寶,也掀起了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時尚運動風潮。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車型重點轉移至時尚運動風格。
通用汽車的成功反映出中國汽車市場真實的需求趨勢。隨著越來越多“80后”成為購車主力,簡單滿足代步功能的汽車已不能輕易打動消費者,相反,那些能夠提供額外體驗,具有時尚動感元素的車型,顯然更容易贏得年輕消費者的贊譽,受到市場青睞。
“我們非常依賴于自己的中國員工和中國合伙伙伴,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的時尚潮流。”談到為何通用汽車能夠預先洞察中國市場的需求趨勢時,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兼董事總經理甘文維告訴本刊,“我們也通過一些研究來了解中國用戶真正想要什么,然后我們提供這些需求。”
這個頗具幽默感的澳大利亞人自稱其既要戰略又追求細節的管理風格“簡直會逼瘋我的員工”。甘文維基本上每月都會前往一兩個省拜訪當地經銷商和客戶,以確保能了解市場上發生的真實情況以及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和反響。對他來說,目前中國只有寧夏和西藏還沒有去過。
顯然,通用抓準了中國市場風向。但這并不是偶然的碰運氣,而是基于其長期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和充分授權。這與甘文維強調長期戰略的管理風格一脈相承。
1997年,通用與上汽各出資50%共同組建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汽車設計開發中心,也是國內最大的研發中心。泛亞自成立以來已研制開發了多個項目,從中國第一輛概念車“麒麟”,到燃料電池概念車“鳳凰”;從2.0L手動變速箱四缸發動機,到參與新凱迪拉克SLS豪華轎車的改進……泛亞見證了通用在中國的本地化歷程。
但甘文維并不喜歡“本地化”這種說法:“本地化更多是對現有產品進行調整然后投入當地市場,但是我們會讓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就有所考慮,是在研發早期就考慮當地需求的,融入中國元素的。”甘文維特意強調,新君越的設計便融入了中國特色——因為這款中高級轎車的?自費人群更喜歡坐在后排,就要確保后座的舒適和空間,還提供了DVD、按摩等功能。通用汽車還會定期審查中國元素在總部的車型設計中是否體現,確保產品能符合中國人的喜好。
談到通用汽車在中國的成功,一位競爭對手的高管表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太量使用中國當地人才并充分授權。通用汽車在華最重要的合資公司上海通用,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由中國人擔任總經理的合資汽車公司,銷售部門也由中國本土人才負責。
“通用汽車在不同國家做事都會依賴當地員工,他們了解當地的文化的潮流。我們傾聽他們,并且確保他們的建議在汽車設計過程中能得到重視和體現。”甘文維對本刊表示。通用汽車對中國市場的研究精細且準確。一系列大獲成功的時尚運動車型背后,是通用汽車充分尊重中國市場需求和給予中方合作伙伴更大空間的“中國化”努力。
去年12月份通用汽車宣布將上海通用的控股權轉讓給中方股東上海汽車,上海通用是通用汽車在華最重要的合資汽車公司。今年2月份政府監管部門批準了這一股權轉讓計劃。美國人得到的回報,是上海汽車將與通用汽車攜手進軍印度和其它新興市場。
通用汽車看到了印度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并且判斷其發展狀況與十年前中國市場的加速階段類似。而通用汽車恰好在當時的中國市場取得了初步成功。今天這家美國公司決定率先將這些已獲市場驗證的中國經驗應用到其它新興市場。按照通用汽車的產品投放計劃,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車型在內的多款產品將于201 1年開始陸續投放到印度市場。
而在中國市場,上海汽車實現控股后一大變化出現在今年4月份北京車展期間,上海通用透露將會全面接管雪佛蘭品牌。在這之前,通用汽車和上海汽車的另一家合資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生產銷售一款雪佛蘭品牌的微型轎車Spark。未來這款轎車仍然繼續生產和銷售,但將不再使用雪佛蘭品牌。這樣,由上海汽車分別控股的這兩家合資公司將各自擁有清晰完整的品牌戰略。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對于當今跨國汽車巨頭都至關重要,但通用汽車在利用中國本土資源方向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