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不僅是中國銀行業的縮影,23年來的先行一步使其在下一次發展浪潮中率先做好準備
1978年以前,中國的銀行業幾乎處于空白狀態,沒有一家真正的商業銀行,只有充當財政部“出納”的中國人民銀行。經過32年改革發展,如今的中國銀行業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招商銀行成立23年來取得的成就是中國銀行業發展縮影。這首先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良好外部經濟金融環境:過去32年,中國GDP年均增長9.5%以上,為居民財富積累及企業加速成長奠定良好經濟基礎,由此帶動金融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市場化取向改革縱深推進,金融環境日漸規范,金融體系不斷健全;招行總部所在的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為招行的創新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寬松環境。
日趨扁平化的世界中,中國企業要擁有持續競爭優勢,首先要具備戰略意識,善于從未來、世界、宏觀的視野中來研究和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性變化,進而在戰略層面上比別人看得早三五年,看準了就堅定不移地做下去。
招行發展初期,我們認識到,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三大力量必將極大改變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格局,引發中國銀行業的深刻變革。于是針對當時招行業務規模偏小、競爭優勢不明顯的情況,我們于上世紀末開始制定并實施了業務網絡化、資本市場化和發展國際化三步走的戰略。
1999年,招行抓住互聯網興起的歷史機遇,推出國內第一個網上銀行“一網通”。11年間,招行個人銀行客戶數從近300多萬增加13倍到超過42007/,同期物理網點只從164增加3.5倍到745家。
為有效解決長遠發展的資本問題。招行上演A股上市,發行可轉債和H股上市的三部曲。2002年,招行在國內股份制銀行中又率先設立香港分行,正式開始國際化發展的探索,2008年又成功設立紐約分行和并購香港永隆銀行。與此契合的是,加入WTO后,中國經濟加速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中國企業和居民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日增。另—方面,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結果是為適應資本監管要求,歐美銀行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處于“去杠桿化”階段。而與此相應,金融危機使得中資銀行的品牌形象與實力相對提高,在國際市場上與歐美銀行業的競爭有了新空間,在并購和以較低成本選聘高端金融人才方面也有新機會。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世界經濟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多,加之監管要求日益嚴格、資本約束不斷增強、直接融資快速發展以及利率匯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中國商業銀行將面臨許多嚴峻考驗。同時,從中國經濟金融的發展趨勢與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規律來看,中國銀行業也面臨著不少新機遇。
第一,中國已進入重化工業加速發展的工業化中期階段,資本和技術密集型正在逐步取代勞動密集型成為主要生產方式,同時城鎮化率已達46.6%,未來五六年內,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并超過50%。在農業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雙重作用下,中國未來一段時期全社會投資仍將快速增長,中國經濟仍將延續高速增長的基本態勢,由此帶來銀行業市場拓展的空間持續擴大。
第二,近年中國居民消費增速很快,遠超其它世界前十位消費大國的同期表現。居民消費觀念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迅速與國際接軌,信用卡分期付款、透支消費、按揭貸款等金融消費行為日趨活躍,消費革命為銀行業發展提供廣闊市場機會。
第三,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國民財富不斷增長。波士頓咨詢公司統計,未來幾年中國家庭財富總額將保持17%生右的年均增長率,到2013年達7.6萬億美元,其中百萬美元資產家庭的數量將增至8.8萬戶。國民財富的快速增長構成全社會對金融服務的巨大需求,奠定中國銀行業快速發展堅實的基礎。
第四,隨著中國金融業體制機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縱深推進,中國銀行業的商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將不斷提升,活力將不斷釋放,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將不斷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