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與舊日親密戰友的決裂,可能與技術無關。
蘋果與Adobe的私怨沖突終于升級為對Flash未來命運的審判。4月29日,蘋果CEO喬布斯發布《關于Flash的思考》一文,使一切再無寰轉余地——Adobe隨即宣布不再開發可將Flash技術轉換為iPhone和iPad平臺應用的“Packager for iPhone”工具包,徹底放棄融入iPhone游戲規則的企圖。
“Flash是個人電腦時代的產物,它是為個人電腦與鼠標發明的。”喬布斯如是說。它為蘋果與Adobe在歷史未來之間劃下冰冷界河。“蜜月期”的1990年代,Adobe Photoshop與蘋果Maebook用戶重合率高達50%,奠定電腦出版業根基。那時,蘋果甚至是擁有Adobe20%股權的股東。
但Adobe為適應蘋果Mac OS X平臺的改進過于緩慢遲滯,漸漸引發蘋果不滿。iPhone誕生后,蘋果終于可以將自己的不滿淋漓盡致發泄出來,并且找到理由。
喬布斯的靶子是:Flash并不適合移動平臺——當革命性的多點觸控技術和越來越多基于網頁的開放標準(HTML5,CSS3和JavaScript)在手機平臺上被日益普及的今天,人們還有什么理由需要一款被反復改寫才能勉強應用的控件?
對Adobe而言,根本的恐懼來自于:無論Photoshop還是PDF,乃至后來從Macromedia收購的Flash,它們盡管在桌面操作系統時代成為領風氣之先的跨平臺應用和標準化工具,卻在突然來襲的移動風暴中喪失了根本。
作為Adobe用戶滲透最普及的產品,Flash幾乎是開發者在桌面操作系統平臺下打造跨平臺應用的首選工具,用戶只要給瀏覽器裝上Flash插件,在任何桌面操作系統下都可以方便使用基于Flash的應用。而把Flash搬到移動平臺上就太糟糕了——Flash本質是中間件,運行Flash應用需要調動的計算資源相當復雜。移動設備的計算處理能力遠不如PC,運行Flash應用要啟用瀏覽器、Flash插件和應用本身三部分,對手機太過復雜;而人們在手機上安裝Flash插件難度也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原本只能通過Flash實現的技術已可以通過其它方式脫離插件的束縛。一些原本只能依靠Flash實現的應用也得益于新的HTML5互聯網標準,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使用。
Adobe:是跨平臺開放的先知先覺者,卻一直昧于移動互聯網的大——Flash技術的開創者Macromedia曾通過向日本移動運營商授權Flash Lite技術創造了10億美元的Flash Lite內容市場,但Adobe在2005年收購Macromedia之后,先是將其原移動業務員工悉數解散,繼而又將“移動戰略”聚焦在非智能手機市場——它們也曾有過借助Flash Lite版本建立一個開發者生態圈并推出Flash App Store的美好設想,但iPhone以及智能手機的井噴使全力扶持非智能手機Flash布局的Adohe徹底失算。接著便是難以想象的“一錯再錯”:2008年初iPhone SDK首次發布時,Adobe甚至已經撤銷了移動業務部門。
時至今日,如果蘋果實在不愿意遷就Adobe的遲滯和緩慢,并且把優化Flash看作不必要的負擔的話,它至少還得盡量去掩飾另一個難以言說的隱衷:“我們自己的平臺的改善何時能夠傳遞到開發者手中,不能由第三方來決定。”喬布斯說。
這才是問題根本。當蘋果已形成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再到應用程序和終端的封閉生態循環,它不能容忍任何開發者和用戶依賴任何第三方工具,而Adobe Flash恰好是那個“先天不足”的執意闖入者。這還不是Flash唯一冒犯蘋果的地方——蘋果在線程序商店App Store中有上百萬款供用戶下載的付費游戲。而有不少iPhone開發者曾對《環球企業家》表示:為蘋果開發游戲應用并沖擊下載排行榜的最佳方法是找一款成功的Flash游戲,再以它為藍本開發一個新的游戲——而這些Flash游戲幾乎都是免費的。一旦Flash進入蘋果在線商店,危險就大了。
幸好Android愿為Flash背書。Adobe迫不及待宣布將在今年下半推出基于Android2.2版本的Flash插件。Android適用于多種硬件,使開發者對本地應用的維護非常麻煩,在HTML5標準尚未廣泛適用的情況下,開發基于Flash平臺的應用或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途徑。但號稱“CSS之父”的Opera首席技術官Hakon Wium Lie對《環球企業家》說:“你不僅要聽谷歌怎么說,關鍵是在Flash和HTML5之間。它究竟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