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戟優尼科5年后,中海油或以中國企業在拉美的最大交易切入海外并購的快車道
如果要撰述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史,2005年中海油以130億美元競購優尼科未果,堪稱中國本輪并購大潮的發軔。不過,這位先行者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揀貝殼”游戲中顯得有些沉寂,幾次交易意向最終都無疾而終。
3月13日,中海油終于打破沉寂宣布了該公司史上最大交易,同時也是中國石油公司在拉美最大并購案。其上市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斥資31億美元現金收購阿根廷第二大油氣公司Brldas Energy Holdings Ltd(下稱BEH)全資附屬公司Bridas Corporation(以下簡稱Bridas)50%的股份,并在交易完成后對Bridas的管理進行共同決策。憑借這次并購,中海油也成為進入阿根廷的第一家中國石油公司
Bridas于1948年由Bulgheroni家族創立,在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等地擁有石油業務,其資產還包括在PanAmerican Energy LLC(泛美能源)中持有的40%股份。后者的業務主要在南美洲南部地區,英國石油公司持有該公司其余60%的股份。
這筆交易的成果顯而易見。中海油有限公司內部人士向本刊透露,交易達成后拉美地區占中海油探明儲量和凈產量的比例將分別約為11%和8%。此交易的獨家財務顧問摩根大通亦向本刊表示,交易將使中海油的探明儲量和平均日產量分別增加3.18億桶油當量和4.6萬桶油當量。這或將成為中海油未來原油產能提高的補充因素之一。此前,中海油在2010年的發展戰略報告中曾透露了欲將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提高28%的雄心。
中海油的介入時機拿捏非常微妙。根據中海油相關人士提供數據,拉美作為能源行業的接續區域,擁有目前全球探明油氣儲量的7%。最近兩年,巴西沿海發現了大量天然氣資源,這意味著這一區域可能還有很多未發現的油氣資源。中海油亦十分看重PAE擁有的“世界級油氣資產組合”,認為其成本結構非常有競爭力,勘探資產組合極具上升潛力。
在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看來,阿根廷、巴西等國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國,當地獲取的資源可以就地銷售,更進一步,也很容易由此作為跳板賣到北美和歐洲。
在此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作業范圍已延伸至拉美地區的厄瓜多爾、秘魯、委內瑞拉等地,卻始終徘徊在阿根廷的大門之外。其中原因,在社科院拉美所國際關系室助理研究員孫洪波看來,皆因1980年代阿根廷經歷的能源產業私有化,使西班牙YPF公司基本控制了石油產業,盡管2007年和2009年中海油和中石油多次洽購YPF,但最終因實力不足而未能成功。
而此次中海油與BEH成立合資公司的背景已悄然扭轉。阿根廷在經歷了200i年金融風暴伴生的能源安全危機之后,逐漸開放了能源合作,出臺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政策。而中國與阿根廷之間近年形成的戰略關系,也為此次交易奠定了政治基礎。
厚積薄發
挺進阿根廷對于中海油而言可謂好事多磨。據摩根大通大中華區并購業務主管顧宏地透露,中海油與BEH方面接觸了至少一年以上。中海油某高管也曾對本刊表示,中海油一直在研習各地可能出現的并購機會。
“中海油在過去幾年幾乎每年都在看一些非常龐大的項目,相比其它公司積累了更多經驗,”顧宏地對《環球企業家》評價說。在并購優尼科失利5年后,中海油在國際經營方面似乎已經完成了一個痛苦的學習期,比別的中國資源型企業積累了更多的經驗。通過與BEH的合資,中海油可能會就此拉開一系列的海外資源并購。
中海油的并購個案或許也是中國油氣企業真正發力海外并購的一個信號。事實上,過去兩年,在中國礦產并購案頻發時,整個油氣行業并購并不多見?!霸诮鹑谖C影響深的時候,雙方對長遠石油價格和整體金融環境都沒有判斷,不能達成一致?!钡虑跁嫀熓聞账①徑灰追蘸匣锶送跷慕軐Ρ究硎?,之所以此時能夠達成交易,與大宗商品價格恢復,雙方對資產價格的判斷開始趨于一致有關。
另一個層面的原因,據最近連續10年位居全球并購顧問市場第一位的高盛觀察,中國的油氣企業因在海外資源布局上浸淫多年,實為中國國有企業中最具國際化管理經驗的一個群體。在中國油氣企業在去年度過了較為平淡的一年后,現在或許正是厚積薄發的時候。
不過,王文杰也提醒,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在資金來源方面比國際公司更充足,但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這一優勢正在逐漸消融。
目前,中海油的這一交易尚待中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批準,預計將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顧宏地傾向樂觀看待此交易的結果。在顧看來,交易規模在中海油可以承受的范圍內,是在中方獲批的重要支持因素。而至于能夠與BEH達成該交易,顧將經驗總結為過程中的謹慎處理,更重要的是合資的交易性質。
合資的形式還對其日后經營或將起到更大作用?!爸袊艘呀浘哂辛死酪庾R,但是還沒有本地化能力?!睂O洪波說,就以往中國公司在拉美運營的經驗來看,政權變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以及社會各方利益等因素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體現尤為突出。最近案例是:2009年11月初,中國企業紫金礦業在秘魯銅礦因社區政治等原因遭遇襲擊導致兩名保安身亡。
較之中石油、中石化開拓的厄瓜多爾、秘魯、委內瑞拉等地,阿根廷在法律、稅收等方面要更健康、規范和透明?!八麄儠凑找欢ǖ囊巹t,一視同仁。就是因為有先例,歐美已經實驗過了口”但是同時,孫洪波認為盡管交易達成,阿根廷的地方政府也是有可能形成日后經營的阻礙的。
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已有教訓。中石化因在2009年8月收購的瑞士Addax石油公司包含伊拉克庫爾德地區資源(該交易僅得到庫爾德地區政府通過),而被伊拉克當局拒絕進入其油田招標(詳于Gemag.com.cn參見《火線狙擊》)。
拉美國家面對中國人的心態也頗為糾結。拉美國家大多以發達國家自居,經歷金融危機重創后,來自中國的投資對其而言是機遇,但中國人的迅速崛起也觸動了拉美殖民主義的歷史記憶,對中國自然心存戒備。而在非洲這樣嚴重欠發達地區,反而沒有這種矛盾心態。
為了應對此方面的特殊性,中海油和摩根大通相關人士達成共識:采取與BEH成立臺資公司的方式,充分利用Bulghetoni家族在拉美和中亞地區有超過50年的油氣行業經驗,使其繼續發揮在經營、市場知識和對該地區內社會政治局勢了解等方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