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近一半(49.3%)的網民無法清楚區分殺毒軟件、木馬查殺和清除流氓插件等安全軟件的功能和用途
不斷增長的網絡安全需求,讓一款名為360安全衛士的軟件,在功能上越滾越大。從“流氓軟件”卸載,到修補系統漏洞;從木馬、病毒查殺,到安全瀏覽器……高舉免費服務大旗的360軟件,市場版圖快速擴張著。
對大多數的中國互聯網用戶來說,免費享受的網上安全服務,使他們暫時忽略了對軟件安裝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他們更加不會思考,當一款軟件憑借免費策略而鎖定數億計算機用戶時,原本正常的行業競爭邏輯是否會遭遇扭曲?
6月10日,金山、百度、搜狗、騰訊、傲游、可牛等10家公司針對近期互聯網客戶端軟件行業“惡意競爭”、“無視用戶選擇權”等行為,聯合發起“互聯網軟件自律聯盟”。
在此之前的5月21日,金山公司稱360安全衛士惡意卸載金山網盾。4天后,360安全衛士的開發公司——奇虎360(以下簡稱奇虎)董事長周鴻祎在微博上大爆金山公司的各種安全問題,金山安全CEO王欣隨后在微博上回應,同時亦有數家公司加入論戰。5月31日,奇虎與金山分別向對方發起訴訟,目前雙方案件均已立案。
走出爭議的漩渦還需要很長時間,而爭議的起源則需要撥回4年之前。
出身公益
360安全衛士原本是一款“公益、中立的第三方軟件”。
2006年7月,奇虎公司正式推出360安全衛士產品時,對這款互聯網安全軟件有著清楚的定位,即為用戶提供免費的惡意軟件查殺、系統診斷及修復、病毒查殺等功能,“凈化互聯網空間”。
當時的360安全衛士在奇虎公司內部只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小項目。奇虎公司一份早期通訊錄顯示,360安全衛士整個團隊只有不到10人。360這個名字也是項目負責人傅盛根據自己生日和身份證號碼起的,帶有很濃厚的個人色彩。
為體現其公益性質,奇虎公司甚至宣布,“將在適當的時機把360安全衛士的所有權轉交到第三方機構。”
彼時正值“惡意軟件”肆虐互聯網,網友對強制安裝和運行、干擾其他應用程序、自動彈出廣告等種種惡意軟件的“流氓”行徑深惡痛絕。而傳統殺毒廠商們對此并未推出很好的解決辦法,因而360安全衛士在產品功能上對用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安天實驗室首席技術架構師肖新光認為,在360安全衛士問世之前,傳統殺毒廠商在流氓軟件這個問題上沒有解決好。
“一些廠商認為流氓軟件沒技術含量,還有一些則擔心法律訴訟和人情問題。”肖新光表示,“360很好地應用了‘二八定律’——與幾十萬種病毒相比,360面臨的對手只有幾百種流氓軟件。”
“打擊流氓軟件讓360一戰成名。”一位前奇虎員工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360在產品功能設計上非常貼近用戶需求,通過口碑的力量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
同時,奇虎在2006年8月承諾:360安全衛士作為一款公益軟件,不以盈利為目的,并保證自己不變為惡意軟件。同時成立了由知名博客、業內觀察人士和媒體人士組成的督導委員會,監督360安全衛士履行承諾。
隨后,360安全衛士又在漏洞補丁修復、軟件管理、木馬查殺等關鍵點上抓住了機會。“此前的殺毒體系都是在非互聯網環境下的開發模式,但是有了互聯網以后,病毒制造與傳播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因此360給殺毒領域帶來了新的定義。”傅盛在一次活動上表示。
這一時間,根據艾瑞市場咨詢的數據,360安全衛士用戶覆蓋數從2006年7月的272萬增長到2007年6月的3157萬。2007年10月,奇虎宣布360安全衛士用戶量超過瑞星、金山,成為國內用戶量最大的安全軟件。
轉身盈利
2008年8月,5名成員宣布退出360安全衛士督導委員會,稱當初對督導委員會的所有承諾已經有所改變,委員會“事實上早已結束”。
督導委員會中的一位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360開始是一個公益項目,后來走的免費路線則是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不可能與商業化絕緣。”
奇虎隨后發表聲明,稱“流氓軟件產業鏈已基本消滅,360安全衛士的主要任務轉向查殺木馬,感謝督導委員的工作。”同時,“奇虎360商業化有助于向用戶提供更好的免費服務”,“歡迎督導委員會和1.4億用戶、2.3億網民共同監督。”
與此同時,奇虎的其他業務一直沒有起色,反而是之前不被看好的360安全衛士成為最重要的業務。
2008年3月,奇虎宣布360安全衛士正式從公司剝離出來,由奇虎股東共同出資3.6億元成立新公司運作。4個月后,奇虎正式發布采用Bitdefender引擎的360免費殺毒產品。至此,奇虎正式進軍殺毒領域。
傅盛缺席了那次360殺毒產品的發布會。在后來接受媒體采訪時,傅盛表示當時“已經開始休假”。8月,傅盛正式從奇虎辭職。
傅盛的離開,亦被業內人士視為360安全衛士的重要轉折點。在占據一定規模的用戶裝機量后,360安全衛士更為主動地尋求免費背后的盈利模式。此時的360安全衛士已經擁有包括安全衛士、木馬查殺、免費殺毒、軟件管家、瀏覽器等在內的多個產品系列,可在“安全輔助軟件”的定位上探索商業利益。
奇虎總裁齊向東在通過郵件回應《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提問時說,360安全衛士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代銷NOD32殺毒軟件、搜索分成、游戲聯合運營、網址導航廣告等。“將來與安全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會快速增長,譬如安全備份存儲、一對一人工電腦遠程維修服務等。”齊向東說。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觀察人士認為,軟件管家、聯合運營等都不能作為支撐360安全衛士的終極商業模式。
顛覆者
在當初討論是否推出免費殺毒時,奇虎公司內部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除董事長周鴻祎外,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其他人都表示堅決反對。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360安全衛士在代銷收費殺毒軟件上收獲頗豐。
“已經達到一年有幾億元。”齊向東說,“這一收入的成長性毋庸置疑,推出免費殺毒會使這一收入來源基本歸零。”
最終周鴻祎力排眾議,認定免費殺毒是大勢所趨。
免費模式極大拓展了360安全衛士的市場份額。按奇虎的官方口徑,360安全衛士目前已擁有3億用戶;360殺毒的月覆蓋人數比例達50%,擁有2億用戶。
一位安全軟件領域資深人士表示,“360一路走來,惡意軟件查殺、漏洞補丁修復和軟件管家前三步精彩絕倫,非常符合用戶體驗和互聯網原則。但在免費殺毒上,360并沒有合理描繪出收入模型,破壞了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基礎。”
“在中國通用軟件領域里,桌面反病毒是最大的一塊蛋糕。”該資深人士說,“360通過打擊一個年銷售額10億元的反病毒產業,造就了一家年營業額不足2億元的公司。但由于產出能力低,只能通過破壞式的競爭維持生產力,不惜毀滅產業為代價。”
對此,齊向東反駁說,殺毒行業規模在最近10年僅增長一倍左右,遠低于互聯網和IT行業的增長率,這是極其不健康的。“我們預計未來五年,互聯網將把殺毒行業的收入規模擴大10倍,即從10億元增長到100億元。”
前述360安全衛士督導委員認為,傳統殺毒軟件公司過于軟件化,必然被互聯網公司沖擊,互聯網的特點就是開放與用戶體驗。“但免費不是互聯網的本質特征,在安全這個特殊市場里,我更贊同付費模式。”他說,“其實免費和付費不是最核心的問題,關鍵是要用市場化手段合理合法地去做事情。”
“互聯網是產品下載通道、用戶付費通道、銷售通路、推廣渠道,我們是通過互聯網來做安全,解決互聯網上的問題。”金山安全CEO王欣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而某些公司是通過安全來做互聯網,以安全的名義做瀏覽器、下載站等。商業模式還是不一樣。但商業競爭必須遵守行業規則,首先尊重用戶選擇權利。”
可牛是一家剛剛進入的免費殺毒軟件公司,該公司CEO正是從前出走于奇虎的傅盛。他在談到互聯網對傳統殺毒軟件行業沖擊時表示,“免費模式無可厚非,但免費的另一含義是自由,不能因為提供免費服務就控制用戶。”
安全還是控制?
傅盛所說的“控制用戶”,是指可牛殺毒被360安全衛士攔截的事件。
5月25日,可牛殺毒軟件發布還不到5分鐘,就有網友反饋,下載后打開可牛殺毒安裝文件即遭到360安全衛士的攔截。提示框顯示“正在安裝的軟件會破壞360為您提供的安全防護”,同時只有一個“停止該軟件安裝”的默認選項和“確定”按鈕。
可牛對360安全衛士5月23日和5月24日的升級包進行分析,發現“360趕在可牛殺毒發布前,就制作好了攔截數據庫,以方便在可牛殺毒發布后,第一時間就開始攔截。”
分析還發現,攔截指令是由360安全衛士的云服務器來發出。因為都是云端控制,“這樣就很難取證。”傅盛說。
“反病毒軟件從來都在相互卸載,因為會在系統底層發生沖突。”上述安全領域資深人士針對此事說,“后裝的能卸載已經安裝的,這個機制是合理的,用戶有選擇權和后悔權,這次的攔截把‘后卸前’的約定規則打破了。”
“360沒有攔截可牛殺毒軟件。”齊向東說,“我們注意到網上的消息,對于可牛方面提供的截圖,我們不清楚是從哪里來的。只有經過公證的頁面才是可信的。”
如果說360安全衛士攔截可牛還給出選擇的話,對傲游瀏覽器的攔截,則是直接將其認定為“危險木馬”,用戶只能選擇“立即清除”或“暫不處理”。
傲游CEO陳明杰說,傲游從前是360軟件管家里的推薦軟件,但在奇虎推出自己的瀏覽器產品后,傲游瀏覽器就變成了360安全衛士的攔截目標。
此外,一款名為“惡意軟件清理助手2010”的軟件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該軟件制作負責人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我們從2004年就開始開發清理助手,目前每天的在線用戶量約為10萬人。最近突然被360安全衛士報告‘正在攻擊360安全衛士’,還給出了‘惡意軟件清理助手會導致安全保護失效,并對電腦和個人資料造成危險’的提示。”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和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聯合發布的《2009年中國網民網絡信息安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近一半(49.3%)的網民無法清楚區分殺毒軟件、木馬查殺和清除流氓插件等安全軟件的功能和用途。
上述安全領域資深人士表示:“現在很多廠商站出來,背后并非是免費和收費之爭的問題。以前軟件行業約定俗成地保持互相兼容,都在一個平臺上才能給用戶選擇。不能因為你的用戶量大,口碑好,就根據某些軟件的某些缺點作為屏蔽它的理由。應該是由用戶來決定,而不是某一個軟件來決定。這才是核心問題。”
對于這種說法,奇虎總裁齊向東表示,作為安全廠商,360安全衛士有義務向用戶告知其電腦中到底發生了什么,并由用戶選擇將做什么操作以符合用戶自己的利益。“這是360認為自己所應該負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