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號”事件引發朝鮮半島南北關系新一輪惡性循環,雙方既有的經濟合作四種形式氣若游絲
朝鮮半島南北關系2010年關鍵詞是“天安號”,應該沒有疑問。3月26日,韓國海軍“天安號”警戒艦在韓國西部海域值勤時突然爆炸沉沒。5月20日,韓國公布調查結果,稱“天安號”系遭朝鮮小型潛水艇發射的魚雷攻擊而沉沒。同一天,此前對沉艦事件一直保持沉默的朝鮮開始用言辭抨擊韓國。
朝鮮國防委員會、外務省等密集發表談話或聲明,強度層層升級。朝鮮認為韓國捏造調查結果,拒絕接受,要求向韓國派遣事件調查團,還嚴重警告韓國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將予以“物理性”強硬還擊。同時,韓國在美國支持下擬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解決。
從技術角度看,朝韓仍處于休戰狀態,雙方沒簽署和平協議,沒實現真正的和平。從南北關系的歷史看,半島任何微小的突發事件都可能加劇緊張局勢,使脆弱的南北關系大幅度倒退。
一直以來,朝韓關系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南北互不信任。分裂60多年導致朝韓對對方行動的動機與后果無時無刻不抱著擔心和疑慮;二是國際局勢波動。一旦有不和諧聲音出現,彼此信任度便大打折扣,并陷入惡性循環。“天安號”事件不幸成為又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不僅導致南北關系益發僵冷,更令朝韓貿易往來和旅游合作雪上加霜。
開城工業園區,雙方都網開一面
目前,朝韓經濟交往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開城工業園區經濟合作項目;二是金剛山等旅游合作項目;三是韓國政府及民間組織向朝鮮提供的糧食、化肥等物資援助;四是韓國在交通運輸、電力等基礎建設方面提供的支援或合作。
經濟在南北交流中已占有很大的比重。韓國統一部將南北人員往來分為經濟、社會文化、離散親屬和對朝援助四大領域,其中經濟領域的人員往來占99%以上。2010年1月,韓國國內訪朝人員9324人,其中經貿人員為9310人;再細分之,其中9154人是去往開城工業園區的。這一數字顯示,開城工業園區在朝韓經濟合作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
5月24日,韓國總統李明博宣布終止對朝貿易、合作與交流,禁止朝鮮商船進入韓國海域。不過,對于開城工業園區仍網開一面,給予保留。5月25日,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宣布“全面凍結朝韓關系,廢除朝韓互不侵犯協議,全面停止朝韓合作”。28日,朝鮮軍方宣布7條反制措施,全面廢除朝韓之間的軍事保障,但同樣,對于開城工業園區則說將“著手研究有關陸路通行問題”,并未采取在金剛山旅游項目上的驅逐、沒收等強制手段。
自2008年以來,南北旅游合作中斷、韓國對朝援助停滯,開城工業園區成為南北交流的唯一渠道。即使在韓朝關系十分惡劣的時段,雙方也未曾叫停這一事關雙方巨大經濟利益的合作項目。
盡管如此,朝韓經濟合作的前景仍陰云密布。據韓聯社報道,朝鮮年貿易規模僅為50億美元,其中朝韓貿易額為16.66億美元,朝鮮實現約2.39億美元的順差。韓國國立經濟發展研究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朝鮮對韓順差達到3.33億美元。“天安號”事件引發的緊張局勢如不能緩解,朝鮮將承受隨之而來的經濟之痛。
朝鮮掌握南北關系節奏
韓國自1975年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GDP首次超越朝鮮以來,在綜合實力上占有優勢。但長期以來,卻是朝鮮主導著南北關系節奏。包括朝韓峰會在內的南北間對話和交流是否進行、在何時何地進行,基本上都由朝鮮掌控。
2009年,朝鮮發射衛星、再次核試、試射導彈等舉動,招致進一步的國際制裁。朝鮮認識到經濟發展與本國政權穩定之間的密切關系,也急于突破外交和經濟的雙重困境。2009年下半年起,朝鮮重拾南北關系這張牌,希望重現10年以來以“南北關系”盤活外交棋局的奇跡。
朝鮮對韓國主動搖起橄欖枝。2009年,朝方高規格接待韓現代集團會長玄貞恩,希望盡快重開中斷已久的金剛山和開城旅游;派主管對南關系的高級官員赴韓國展開“吊唁外交”,提議舉行第三次朝韓峰會。后又與韓國共同組織考察團,對中國、越南經濟開發區進行考察。2010年頭兩個月內,朝鮮更是加快了與韓開城工業園區建設等磋商步伐,并希望盡快重開金剛山和開城旅游項目。但所有南北工作會談均無果而終。
南北關系連續“探底”的原因很簡單。2008年2月,李明博當選總統之后,南北關系來了個乾坤大逆轉。由企業家轉入政治圈的李明博,將“實用主義”經營理念移植到外交和南北關系上,拋棄了“無利可圖”的“陽光政策”,施行“耐心等待”戰略,不急于推進南北關系,堅持“對朝援助”與“朝鮮棄核”相掛鉤,政策籌碼正是切中朝鮮糧情危重、急需韓國糧食和化肥援助的“軟肋”。
應該說,朝鮮要求緩和南北關系的舉措,對李明博政權造成了一定壓力。李明博在內外壓力下,也曾在南北首腦會晤問題上顯露出讓步跡象。但“天安號”事件使得韓國國內壓力立即轉向朝鮮。韓國民眾反朝情緒上升,對保守政府的支持率上升,親朝勢力大受打擊。這對朝鮮的對南政策的實施和南北關系的緩和構成新障礙。
朝鮮在韓國之外尋求經濟伙伴
朝鮮自上世紀90年代起,獲取外部資源的渠道有國際援助、外國直接投資、外國貸款、國際貿易盈余等。當國際政治環境惡化時,朝鮮從外部獲取的資源就會減少。為減少外部安全問題對本國經濟活動造成的沖擊,朝鮮也在內政和外交上作好了應對準備。
對內方面,朝鮮將2012年“打開強盛大國之門”作為新時期發展戰略目標。2009年,朝鮮掀起了“150天戰斗”和“100天戰斗”的革命生產大高潮。2010年以來,朝鮮更是把發展農業和輕工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重要工作來抓。
“天安號”事件似乎也未影響到朝鮮推進經濟建設的堅定決心。5月21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在譴責韓美炮制“天安號騙局”時表示,“朝鮮將用社會主義朝鮮的強盛復興來回應并證明,美及其仆從勢力的美夢必將落空。”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朝鮮長期面臨美國的經濟制裁,政府也因缺乏財政收入和新的稅源來擴大國內生產能力。2009年底起,朝鮮實施了一系列新的經濟舉措,以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比如,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宣布將朝鮮與中俄接壤的羅先市升格為特別市,政府則放寬了外國企業進入該市的審批手續;成立朝鮮國家開發銀行;指定鴨綠江與中國丹東市相鄰的威化島和黃金坪為自由貿易區,擬進行大規模開發。
朝鮮領導人金正日5月初訪華歸國后,朝鮮各大媒體用大量版面介紹和宣傳中國改革開放成就,肯定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和經驗。面對南北旅游合作帶來的損失,朝鮮也在尋找潛在客源。2009年,朝鮮正式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2010年4月21日起,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團前往朝鮮。條件是旅游前需事先辦好團體簽證,并整團出入境。
解讀朝鮮的這些政策可以發現,朝鮮把尋找合作伙伴眼光投向了韓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從中長期來看,朝鮮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對于本地區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在此意義上,如何處理好地區安全合作與促進朝鮮經濟合作的關系問題,仍是擺在包括韓國在內的周邊國家面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