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作為國家首批認證的15位注冊珠寶評估師之一、中國珠寶首飾評估準則起草小組成員,萬珺提出的“收藏級”翡翠概念已深入人心,其倡導的“不求每件價值不菲,但求件件值得收藏”的理念已漸成翠友收藏之準則。10月13日,剛從尼泊爾度假歸來的萬瑁接受了記者采訪,眼前的她溫婉雅致,單純的眼神讓人無法與其“商人”身份掛鉤。正如她自己所說,“除了很多偶然因素,進入翡翠行業也確實是自己興趣使然。”事實上,萬瑁的思想,甚至是人生規劃,確實簡單得一如她那雙大大的眼睛,如她所說,“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給愛翠之人與稀罕物件牽線搭橋。”
結緣翡翠興趣使然
萬珺有江南女子的舉止優雅,卻又不乏豪爽與隨性。讓人不得不感嘆,這樣一位時尚美麗之女子,竟也能在商道中走得如此平坦。正如一位翠友所說,“她的美不僅來自外表,優雅自信、沉靜從容,還來自于她對自己職業的態度,有事業,有榮譽,卻始終如一地淡定。”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喜歡翡翠事業,但從沒想過要做一個女強人,更多的時間是在家做一個賢妻良母。”
不是因為翡翠市場紅火而突然決定走進這個行業,萬珺的翡翠情節其實源于自己的大學時期。“說偶然,主要是因為當年很偶然地進入了與寶石相關的專業。我報考了北京大學心理系,考得不好,服從分配進入了地質系。”看到萬珺毫無負擔的表情,記者全然想不出她當時的落寞。
“不過也正是在這里,我對寶石學這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是一發不可收拾,就連畢業論文也直接做了寶石鑒賞。”
1994年,當剛剛成立的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招聘珠寶部經理時,萬珺未能抵擋住誘惑,做了興趣的“奴隸”,由一家收入高很多的公司轉入嘉德。1995年5月,她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個高檔珠寶首飾拍賣專場,拍賣品種涵蓋鉆石、紅藍寶、翡翠及珍珠等,但她對翡翠卻情有獨鐘。在1996年嘉德的記者招待會上,萬菌曾號召媒體一同推廣翡翠這一東方人的珠寶,而當時的國人多數都還不知道翡翠是什么樣子。翡翠收藏古已有之
據萬珺介紹,其實清朝時期,翡翠有著廣泛的收藏者。那時,達官顯貴花幾萬兩銀子買個翠扳指兒,貴族婦女花幾千兩買到翠鐲子,商店老板花幾百兩買條翠表杠,小家碧玉花幾十兩買對翠耳墜,鄉村農民花幾兩銀子買只翠煙嘴,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1949年以后,珠寶市場漸漸消失。1956年大批的工場,珠寶店合并,大陸內銷的翡翠市場基本縮減為零。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臺灣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中華民族骨子里對翡翠的喜愛使得他們開始大量購買,這股風潮在90年代開始往大陸蔓延。但翡翠的來源有限,這種供求不平衡也使得翡翠的價格陜速上漲。
1995年的拍賣專場會上,很多人不識翡翠的情景對萬珺觸動很大,她開始有意將目光和精力轉向這種東方人專屬的玉石。從2001年開始,萬珺多次肯定翡翠的升值前景,但當時大家盲目跟隨市場,將信將疑,很少有人關注,下手的人更是寥寥無幾。自立門戶另辟蹊徑
2002年,萬珺創辦了國內首家專業翡翠俱樂部萬瑞祥。“當時市場很不規范,以次充好現象嚴重,而且多數翠友的鑒賞知識很不到位,創辦俱樂部的出發點也是希望翠友能夠成為懂行的收藏家。當年,我提出投資翡翠能夠升值,但多數人并不以為然。”
但事實說明一切,2003年以后的翡翠市場突然紅火起來,很多翠友和商家也開始蜂擁而至,人人都在談論翡翠升值,不論是否懂行都想投資翡翠獲利。萬珺看到了大家急于賺錢,卻不能把精力放在提高收藏水平上的心態,不失時機地提醒,“市場越火,收藏者反而越要提高警惕,因為市場上充斥著良莠不齊的貨品,并不是所有翡翠都能升值。”也正是在那一年,萬瑞祥開始推出國內第一本翡翠專刊,專門介紹翡翠收藏的專業知識。
“當時我們在俱樂部中提出兩個收藏方向,一個是種水好(最好是玻璃種、冰種),帶陽綠的翡翠;另一個是翠料一般,但工藝巧妙獨特的翡翠小品。第一種翠當年并不被特別看好,但卻是這幾年來上漲幅度最大的。現在這樣的翡翠已經非常昂貴了。隨著翠料的大幅上漲,我們現在著重提倡第二個收藏方向。因為下一步加工費用會大幅上漲,工藝精湛的小品會有很大升值空間。”
結合翠友的需求,萬珺陸續出版了《鑒識翡翠》、《翡翠收藏知識30講》等書籍。2006年,萬珺在西單圖書大廈簽售《翡翠收藏知識30講》,現場的熱烈氛圍出乎她的意料,很多翠友表示希望能夠系統學習翡翠鑒賞知識。2010年,萬珺的又一本新書《萬珺講翡翠收藏》出版,同樣受到了翠友的追捧。2007年,萬珺推出了國內首家翡翠收藏課程,專門教授翡翠種水、顏色、形狀以及工藝的判斷。她說:“玩收藏,總得交學費,隨便買錯一件,幾萬塊錢可能就打了水漂,一定要多看少買,先學后買。”
直至今日,每年兩次的課程仍由萬珺親自主講,她不無幽默的說,“不是沒有講師,而是怕怠慢了學員們的熱情。”的確,很多學員均是慕萬珺之名而來。扎實的知識基礎以及獨特的個人魅力,使萬珺熔鑄出自己獨特的講課風格,凡目睹過萬珺講課的人,無不為她端莊的氣質所折服。一位翠友說:“萬老師講課,可以帶我們揭開翡翠神秘的面紗,讓我們更理性的看待翡翠收藏。”
在翡翠行業,萬珺可謂一直是另辟蹊徑的典范。面對近幾年愈發紅火的市場,她總是提醒翠友,“如果買翡翠是希望升值后能夠出手賺錢,那就不要買。因為翡翠雖然能夠不斷升值,但出手變現很難,不如投資房產、股票等可隨時套現。”萬珺強調,國內翡翠市場復興,但成熟的二級市場卻未能及時形成,這也是翡翠出手困難的原因。事實上,對于翡翠二級市場的建立,萬珺早已有自己的思路,從2009年開始舉辦的民間換寶大會又是一次開國內先河之舉動。“未來要將換寶大會做到一年兩場”也成為萬珺目前唯一的規劃,萬珺說:“如果二級市場能夠發展起來,對所有收藏翡翠的人以及所有銷售翡翠的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