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接到過推銷保險的電話,一般可歸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通保險代理人和經紀人的推銷電話,一類是銀行或保險公司銷售部門打來的電話。第一類來電一般是固定的8位座機電話號碼或者普通手機。后者電話一般是95或400開頭,還有一些是固定8位座機號,尾號相同,這些一般都是電話保險。
前有餡餅后有陷阱
電話保險是通過電話來溝通產品類型、保障范圍、保險期限及年繳保費等信息,通電話的同時就能確定是否購買該保險。一般無需投保人簽字,錄音是同意簽訂保險合同的證據。有的也需要投保人簽字,在電話里確定要買保險,然后保險公司或銀代部門通過快遞將合同寄送到投保人手里,簽好字后再送回,該保險生效。電話保險的產品相對比較簡單,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還有一部分電話保險是免費送的,這時要注意區分是免費可以得到保險還是為以后推銷保險打基礎。這樣的免費保險,需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地址和家庭成員等信息,免費保單即將終止時,就會再次來電推銷新的保險產品。免費保險一般保費非常少,幾元或幾十元的意外險居多。如果家庭保險規劃已有專人來服務,自身的保險意識又比較強,就可直接拒絕所謂的免費送險。
一天,李婷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要送一份意外險,保險期間3個月,只需提供姓名、出生日期和通信地址就可以免費獲得保額為1萬元的交通意外險。恰巧李婷也經常出差,聽到交通意外險可以免費送,就不加思索把自己的信息告訴給了對方。過了半個月,果然收到免費贈送保險憑據。李婷當時很高興,但仔細看了以后才發現送的是為期3個月的航空交通意外險,李婷雖經常出差,但距離都比較近,根本不需要坐飛機,這份保險對她來說并沒有什么用處,但自己的信息卻被保險公司記錄了下來。3個月后,李婷不停接到該保險推銷員和其所在公司的推銷電話,無奈之下只得選擇更換電話號碼,這也為她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在接到電話保險時,仔細詢問保險的保險期間是多長,如果太短,如10天、1個月或3個月,意義不大。要清楚免費送保險的保險責任,如從來不坐飛機,而送的是航空意外險,這個保險用途就不大。要看送的保險的保額是多少,如果是幾千元、一兩萬元的意外險,這份保險意義不大。如果接受這份贈送的保險,就要接受以后不斷推銷保險的電話,因為送保險的時候已經把個人信息留給對方。
沒有免費的午餐
張云東接到某銀行保險銷售部門電話,說不需要花錢就能擁有保險,只要張云東提供銀行賬戶,每個月固定從該銀行賬戶轉到保險公司幾百元,相當于換個賬戶存款,連續存10年,就可保障20年,滿期后本金全部歸還,20年內若患大病,可獲得保額10萬元。張云東聽到有這樣的好事,于是同意購買。過了兩年,張云東兒子住院需要用錢,他想到在銀行每個月存的幾百元,現在也有1萬多元可以救急,于是聯系銀行。銀行告知他買的是一份保險,保費已經到了保險公司,現在連本金都拿不回來,張云東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通過張云東的遭遇中可以總結出,保險公司的產品是需要花錢買的,而不是在保險公司存錢買保險,正如不能在家電企業存錢買冰箱、買彩電,不能在房地產公司存錢買房子一樣,存錢買保險是嚴重的誤導行為。在保險公司繳納的保費可分解成兩大部分:純保費和其他費用。前者是擁有這份保險必須要的成本,后者包括管理費、工本費、公司員工薪水、福利待遇等,繳納的保費和銀行存款不一樣,銀行存款(活期)是隨時可取,而繳到保險公司的保費不是什么時候都能取,若取需扣除相關的費用,而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是銀行存款所沒有的。保險期間內沒有發生風險,滿期保費也能全部返還,如果發生風險,直接賠付保額。許多人感覺不會有這么好的事情,得了大病保險公司賠付,沒有得病,把保費返還。實際上,在銀行存款不管活期還是定期,或多或少都會有利息,如果保險合同到期返還本金,損失的是這么多年的投資收益。保險公司收了保費不會放在那兒不動,而是選擇渠道做投資,獲得收益,用投資收益來沖抵這份保險應繳納的保障費用。張云東不是沒有花錢,而是用未來獲得的投資收益、利息作為代價換來了20年的保障。
認清山寨版電話車險
王芳車險馬上到期了,恰巧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電話車險投保比較容易,保費也比較便宜。王芳計算保費后也覺得既方便也便宜,以前也看到過電話車險的廣告,就給對方匯了錢。對方說很快將保單寄送給她,等了好幾天都沒有送來,照原來的電話打過去,但已找不到人了。
電話車險的電話不是手機號碼或普通的8位電話號碼,一般是400或95開頭電話,并且是不變的。一旦接到普通手機號碼打電話說是電話車險,大多是假的。王芳就是接到了騙子的電話,其實手法并不高明。電話車險費率比較便宜,也是由保險公司總公司統一進行服務,在理賠手續上會復雜一些,理賠時間也會較長,一旦和保險公司出現糾紛,協調起來比較麻煩,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當的投保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