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以來A股市場的投資者,對跌宕浮沉的大盤股怒其不爭,而為中小盤股的百花齊放一再驚嘆。新和成、洋河股份、中環股份、浙江醫藥、開元控股等諸多消費、醫藥行業的股票躍身成為超額收益最顯著的個股。對黃敬東來說,他所管理的信達澳銀中小盤在前三季度成為最耀眼的公募基金之一,這些股票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盲目追逐熱點
生活中的黃敬東,是個樂觀向上、充滿激情的人,這從他敏捷的思維、偏快的語速、抑揚的語調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他認為激情是一個投資人不可或缺的特質,然而激情把握不好就容易變為急躁。 “在中國股市中,熱點一直在變,而資金對熱點的追逐卻始終不變。”黃敬東坦言,在這種大環境下做投資,很難不迷失,起初他也難免有些急躁。但近十年來歷經市場浮沉,隨著眼界漸寬,他漸漸地磨掉了急躁,學會了忍耐。
信達澳銀中小盤甫建倉時,不被市場看好的中環股份卻進入了黃敬東的視野。 “很多人都認為這只股票無論在行業或公司層面都缺乏亮點,這只是表象,不經過深入挖掘看不到它潛在的價值。通過調研后發現,這家公司有數個項目在穩步開展,基本面逐漸改善,業績也出現反轉。”至今,中環股份已經從8.6元附近上漲到17元以上,為黃敬東帶來逾100%的收益,這個曾經的冷門股也開始被眾多資金紛紛追捧。 “2011年市場對它的關注可能還會更多,到時這棵蘋果樹也就到該收獲的時機了。”
潛心挖掘穩定增長個股
提及“忍”字,黃敬東的言語中透出了十足的篤定。 “剛入行時,操作往往會因對某家公司的喜好而走極端,后來慢慢體會到,無論青睞哪個行業或公司,都可將步調放得略微慢些。現在做投資,喜歡慢慢琢磨,不愛爭搶熱門股,買的時候能比較從容,持有時也很堅定。只要認定它的盈利能持續增長或在未來有業績突破的可能,就算它暫時表現不夠好或估值略高,也要相信市場終究會給予其公允的價值,即便減倉也會謹慎而緩慢。”多年來養成的這個習慣,不僅讓黃敬東在投資中愈發從容,投資成效也日益顯現。
“從容”二字說易行卻難,黃敬東多年的研究和投資經歷在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公募基金產品的掌舵人,通常都是某個細分投資領域的能手,黃敬東則是一個例外,除股票之外,他對債券、期貨等多個細分市場都有過廣泛的涉獵。進入基金行業前,他曾在南方證券從事過不同投資品種的組合設計,做過以把握買賣時點為重的金融工程,讓他思考問題的角度不易受局限。巴菲特、波頓等眾多投資大師的成功經驗給他不少啟發:“在中國做投資經歷的事情,有很多在國外成熟市場都已發生過,我們正在走別人的老路,多看看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或多或少都會有幫助。但中國市場有自己的特色,單純的模仿并不可行,關鍵還是要形成自己的風格。”
在黃敬東執掌的信達澳銀中小盤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出現了許多穩定增長類公司的身影。他堅信,中國未來的經濟活力會來源于中小市值公司。節能減排、經濟結構調整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方向,符合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眾多優秀的中小股票都具有很高的成長性和投資價值。“周期類的大股票在前期的一輪估值修復之后,可能又將沉寂一段時間,但增長類公司有望持續地獲得較為穩定的增長,至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