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3年始,好萊塢許多大制片公司開始緊鑼密鼓地從自己的電視節目中“收集”10到15歲的少年明星,對他們稍加包裝后便送上銀幕,悄悄推動他們成為未來“影帝”或“影后”。這主要是因為制片公司看到了少年觀眾數量在不斷增長的事實。迪斯尼頻道的娛樂總裁瑞奇-羅斯則認為:“兒童電視劇是培養電影明星的絕佳途徑。他們不僅是今天的明星,更是明天的明星?!?/p>
而蔡明、馬曉晴、金銘、關凌、張一山、楊紫等人,也都曾是從中國影視劇中走出的小童星,頭頂光環、令人歆慕。不少家長對兒女也有許多期盼,夢想著她們未來可以成為明星。那么,怎樣才能成為明日之星呢?
給孩子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
孩子學藝過程中,不主動練習、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逃避或者拖延練習時間、出錯、退步或不愿繼續學下去等現象是很正常的。這需要父母認真地想一想,哪些因素能夠更好地激發和保護好孩子的興趣,快樂堅持;不斷地調整教育孩子的方法, 使他們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理去面對社會上的各種狀況。
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并正確引導,學藝和學業并重。
做童星的父母一定要放下自己的私心,不要把金錢和物質享受看得很重要,堅持不懈地加強小孩子的基礎學習和教育。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需要加倍重視。這些都需要根據小孩子的情況不斷地調整,父母要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向他人和書本取經的同時,提高和反省自己。
根據興趣參加一些專業才藝培訓機構錘煉技藝。
人不分美丑、高矮和胖瘦,而在于自我的氣質和精神。美國電影《出水芙蓉》中有一段芭蕾舞課的情節,舞蹈老師在上課前有這樣一句臺詞:“大家跟我說——看看我,我很美,人人都愛我。”無論學習舞蹈還是表演,都利于培養孩子的內在修養和外在表現力,使他們更快樂的感受和表達他(她)眼中的世界。
參加一些正規專業的才藝大賽,豐富舞臺經驗、增強信心。
經常去參加各種選秀比賽,有贏有輸,教會他(她)們都能以平常心面對。他(她)們比賽就是去表現自己,在舞臺上他(她)們得到滿足和快樂。每次的演出后,都要認真分析他(她)們的優勢和不足,這種活動能夠幫助小孩子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他(她)們逐步懂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在寒暑假里可以參加一些文體活動、接拍影視劇。
寒暑假是參加類似實踐活動較好的機會。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參加一些才藝比賽、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在上學期間就接觸新鮮的人和事,若練出一手絕活更好。
比如,舒暢從5歲就開始演戲,是人見人愛的小童星。她先后憑借電視劇《單親之家》《好好過日子》《新霍元甲》等十多部電視劇,走進了觀眾的視野。
如果孩子喜歡表演,可以在不影響文化課的前提下,向這個方向努力。
這方面張一山是個很好的范例。他曾說,就算再怎么熱愛拍戲,也得見縫插針地把學習成績提高上去。他的目標是報考中戲或者北影的表演專業,為將來提高演技打好基礎。“現在演出比較多,公司也考慮到我明年要參加高考,盡量幫我把工作安排在節假日或放學后。我現在的學習情況還比較理想,也考慮過如果上課時間不夠專門請輔導老師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