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歲習武,11歲小試牛刀在電視劇《水滸少年》里飾演孩子王狗娃,并由此踏上影視表演之路,可以說,潘元甲是個不折不扣的武術童星。而今,剛剛從中戲畢業的潘元甲已經先后參演了《少林寺傳奇》、《相伴》、《老爸老媽兄弟姐妹》、《紅軍村》等多部影視劇,眼前的潘元甲臉上掛著羞澀的小酒窩,讓人能感受到他的真摯、樸實,雖然他一再強調自己不善言談,但對于他所從事的表演事業認識卻相當深刻。潘元甲這樣說:“表演就像武術里的太極拳一樣,萬變不離其宗,最根本就是真誠。在這個圈子里保持真誠很難,就像游在水里的魚一樣,游著游著就被沖到一邊去了。”年輕的潘元甲害怕被沖走,這也更要求他保持原本的單純和真誠,即使水流越來越急,也要逆流而上不被沖走。
十年習武的“水滸少年”
習武既能強身健體,還能多個一技之長。懷抱著這個純粹的想法,潘爸爸把8歲的兒子送離濟南老家到宋家武術學校學習武術。武校封閉式軍事化的管理氛圍壓抑,跟潘元甲同時就讀的學生一個個離開了學校,最多的一個撐過三年,潘元甲是當中最有耐力的,一呆就是十年。鄰居直說潘元甲的爸媽太心狠,爺爺奶奶每次看到孫子瘦得像干柴一樣的小臉更是心疼不已。中途撤退就等于半途而廢,再苦再累潘元甲也要堅持到底。
學校如往年一樣舉行著冬運會,突然一張大胡子的陌生面孔出現在操場上,在找尋著什么,“最后那個眼光就落我身上了,跟我說,你過來一下,我給你拍兩張照行嗎?”靦腆的潘元甲生怕被拉出來,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就擺出了幾個武術動作。幾個月之后潘元甲跟十幾個被選中的孩子開始參加電視劇《水滸少年》的表演培訓,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潘元甲被選中飾演男一號狗娃,事后潘元甲才知道那個大胡子的人就是《水滸少年》的導演。那年潘元甲11歲,之后跟著拍了《水滸少年》第二部。
已有兩部電視劇表演經驗的潘元甲,面臨即將到來的高考選擇考取中央戲劇學院,正式踏上表演之路。在接下來的《少林寺傳奇》三部曲當中,潘元甲飾演了沒兄弟、高飛揚、五毒兄弟三個不同的角色,他的表演也日趨成熟,逐漸向一個專業演員靠近。
表演要像武術一樣打出自己的味道
學武術是苦,做動作演員亦是苦。拍攝《少林寺傳奇》第三部是潘元甲有生以來最痛苦的經歷,在沙塵暴肆虐的寧夏,7個月的打戲,風強勁,導演只能坐在車里看監視器,這不算什么,最糟糕的是潘元甲水土不服,6個月的腹瀉外加低燒,讓潘元甲一度擔心會不會命歸他鄉。后來中醫配的人參、枸杞等補藥使得潘元甲病情有所好轉,順利完成了拍攝。
“進中戲之前演戲就是演自己,完全不懂得演戲,上中戲之后就是塑造人物了,就不是最基本的演自己了,有了主觀的創作。”潘元甲說拍《水滸少年》第二部的時候是最尷尬的,天真的東西基本上消失殆盡,但還不會塑造,他最不滿意自己在《水滸少年》第二部中的表演。經過專業學習的潘元甲逐漸積累著經驗,嚴格要求自己向元彪、元華、黃秋生這些前輩學習,放下身段后對工作敬業的態度。
作為一個動作演員,潘元甲擅長長拳和棍術,也許會是明日的成龍、李連杰,可他最崇拜的卻是阿爾帕奇諾、西恩潘、李雪健這些用心靈與人溝通,靠演技征服觀眾的演員。“演戲就像武術,只有馬步扎得牢才不會被踢到,演藝之路才會長久。像武術一樣,打出自己的味道,我現在就是要把表演吃透,取一個平衡點,塑造出有自己個性和人物魅力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