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年少成名的關凌,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部《我愛我家》,讓“賈圓圓”在人們腦海里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如今,十幾年過去,也許不少觀眾早已把關凌和賈圓圓融為一體,還停留在十幾歲的印象中,孰不知,當年的“圓圓”早已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開始了工作,像所有的80后一樣,在自己的領域里成長著、收獲著。
幕后新視角
真正與關凌對話,自己猶如穿越了時光隧道,腦海中還是那個可愛俏皮的小姑娘形象,可現實中的關凌早已成長為成熟干練的知性女。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管理系研究生的她可以說是演藝圈中學歷最高的演員了,關凌如今的身份也已不局限于演員,她是中國教育電視臺的主持人、制片人,前不久還剛剛完成了由她自己主演、制片并首次執導的情景劇《圓圓的故事》。
關凌坦言,拍攝這樣一部作品,她夢想了很久,“《圓圓的故事》不僅講述關凌這十幾年來成長的軌跡,同時也是我身邊的同學、朋友,甚至是所有80后關于學習、工作、生活、情感方面的感悟與成長的歷程。另外,由于《我愛我家》太深入人心了,直到現在,在情景劇中還鮮有能與它比肩的作品,所以把《我愛我家》中的家人重聚,也是我的一個愿望,讓所有喜愛它的觀眾看到這一家人現在的生活狀態,《圓圓的故事》同樣也實現了這個夢想。”
為了這部戲,關凌籌備了一年多的時間,“現在的不少情景劇太倉促上馬了,至使質量不高,讓觀眾失望。我既然要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對我而言,無論名利、贊譽、鮮花我都享受過了,所以拍這部作品我首先不會考慮利益,要確保它的高品質。其次,我不能讓喜愛我的觀眾失望,要讓他們看到他們喜愛的圓圓雖然長大了,但依舊能夠給他們帶來欣喜。而且這部戲中還有許多師長與我合作,盡管在他們眼中我還是孩子,但同樣不能讓他們失望。”
為了讓電視劇更具看點,“開拍前,我到許多社區去體驗生活,劇本中融入了不少現實中的故事,為了精益求精,開拍后我們還將150集的劇本縮減到80多集,保留最具觀賞性的故事呈現給大家。而且還在劇中加入了一些美劇和韓劇的元素,除了《我愛我家》的原班人馬外,《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等劇中的主演也都匯集到該劇中,力求讓它的展現方式更豐富、更多元。”
首次當導演的關凌,對此次的拍攝印象尤為深刻,“原來我對自己很有信心,自認為對情景劇非常了解,但拍攝開始后,各種問題,事無巨細都要參與,有時甚至要邊改劇本邊拍,確實壓力比較大。我特別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和二叔”,宋丹丹、楊立新老師他們主動為劇情加包袱,梁天老師也多次與我一起開劇情的策劃會,這些前輩對我的幫助都很大。這次拍攝不僅是一次鍛煉,更讓我成長了很多。這是我首次全權參與幕后制作,可以說是我又一個新征程的開始。只是我的爺爺文興宇老師過早地離開了,如果他知道他喜愛的孫女把一家人又聚到了一起,一定會非常開心的。”
曾經過往的那些事
關凌很健談,開朗活潑。“我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不好的事情轉眼就忘,不會放在心里,是得不了抑郁癥的性格。”
“雖然我演賈圓圓的時候才十一歲,但那個時代的環境和現在不太一樣,人們都相對單純,所以我并沒有覺得成名后帶給我太大的壓力,反而大家都對我呵護有加,可能成就了我的好心態吧。我聽過一個故事,‘草原上的最弱小最可愛的小羊永遠長不大,因為被太多人照顧,總有人摸摸它、抱抱它。’我也有這樣的感覺,骨子還覺得自己是小女生,喜歡各種可愛的毛絨玩具,喜歡把世界想得特別美好。自認為并沒有同齡人成熟,不會把事情想得太復雜。也許就是因為越簡單越樂觀吧,所以我的人緣素來也比較好。”
關凌回憶過往的經歷,印象最深的就是十一歲時父母就讓她遠赴我國的最北端,參加冬令營,自己燒火、做飯,而且耳朵還被凍傷,至今一到冬天還會犯。這次鍛煉,對關凌的身體和精神都是一次極限考驗。現在回想起來,她會覺得受益無窮。“雖然那個時候很苦,很多高年級的大孩子最后都退卻了沒有參加,但我堅持下來了,有了這番經歷,不僅磨煉了我的意志品質,面對困難時我也有了信心,拍戲的苦我都能承受,我真的不是個嬌氣的人。相比之下,現在的孩子們過于嬌氣了,被保護得過多,如果有機會應該適當鍛煉一下,絕對是有好處的。”關凌由衷地感嘆著。
年少成名的利與弊
作為少年成名的典范,關凌同樣分享了她一路走來的諸多感悟。“不可否認,從小成名,除了會有名利上的收獲外,關注度和獲得的機會也會大大提升。但是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些孩子成名,小小年紀把持不住自己,會變得瓢飄然,不知該如何面對父母、朋友。此外,成名后,原本獨立的成長個體,要被大眾所關注,一舉一動都有人注意,這種壓力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當初沒有選擇報考藝術院校,就是希望自己將來可以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為我家里沒有人從事這一行,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份穩定且有發展的工作,所以我報考了經濟管理專業,現在看來,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我轉向幕后發展,我的專業也幫了我很大忙。所以年少成名是好事,但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這樣不論將來做什么,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里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