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經緯天地》,讓編劇周志方投入了整整三年的心血,精心研究原著,期間歷經四稿,并對原著進行了再度創作。內容跌宕起伏,細節別出心裁,最難得是本劇的商戰中有商道,有人道,有智慧,有感情,幾種元素水乳交融,商中有情,情中有商。
前不久,又一部堪比《大宅門》、《喬家大院》反映民族工商業興衰、描述商戰題材的大戲《經緯天地》在央視八套熱播。該劇根據周大新歷時十年創作完成的茅盾文學獎入圍作品、人民文學獎獲獎作品《第二十幕》改編而成。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這部作品的問世同樣經歷了一番波折。二十年前,這部小說誕生,該劇的制片人馬潤生就拿到了小說的版權;十年前,制片人將此書送給了導演黃建中,希望將來他可以執導這部作品;五年前制片方確定了編劇人選來進行文學創作;一年前,此戲最終攝制完成。
一部《經緯天地》,讓編劇周志方投入了整整三年的心血,精心研究原著,期間歷經四稿,并對原著進行了再度創作,終于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劇集。電視劇將原著中柞綢世家一百年間的故事壓縮至三十五年歷程,內容上也從一個在各種政治勢力擠壓下倍受挫折的小絲綢作坊的苦難史,改為一位民族工商資本家的艱苦創業史。劇情從二十世紀初葉的清末亂世起筆,講述主人公尚達志一生以“仁道”行商,以“和諧”處世,經過險象環生的商戰,擊敗“詐道行商”的市霸,成就一番大事的感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還設計了多處商戰情節,并從當今的視角出發,通過“仁道”與“詐道”兩條線索揭示人物在利益面前的不同態度,以此呼吁工商界乃至全社會的道德良心。此外,“屯積炒作”、“以次充好”、“成立工會”等大量商業橋段的運用,使該劇不僅是民族工商業的傳奇,也稱得上是現代社會的行商啟示錄。
導演黃建中無招勝有招
黃建中導演與《經緯天地》有著不解之緣,早在十年前制片人就力邀他執導該劇,直到2009年春節期間,黃導拿到了幾易其稿后的劇本。黃導坦言,“我接戲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具有極強的故事性,其次是人物特征要鮮明,第三是具有一定的思想啟迪性。而《經緯天地》恰恰都滿足了這些要求。而且它的劇本寫得太好了,劇本雖然是以尚達志一生行商為主線,但情節曲折動人,內容跌宕起伏,細節別出心裁,最難得是本劇的商戰中有商道,有人道,有智慧,有感情,幾種元素水乳交融,商中有情,情中有商。很是吸引人,春節這幾天假期我就把它都讀完了。我相信這是一部可以拍得非常精彩的作品。”
生動是藝術 選角是關鍵
一部電視劇的成敗,除了導演的掌控能力外,演員的選擇也是最為關鍵的。大部分導演都喜歡啟用合作過的演員,因為彼此間相互了解,容易擦出火花。黃建中導演也是如此,“這部戲我最先定下的演員就是張光北飾演的楚陶朱,這個角色是劇中‘詐道’的線索,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之所以選擇他,因為和他特別熟悉了,他是位很愛動腦子,善于琢磨的演員,相信他有能力駕馭楚陶朱這個反面角色。片子拍完后,很多人都贊嘆張光北把這個角色演得太壞、太出彩了。
而與馬伊俐以前也有過合作,她不僅具備極強的女人味,而且表演的控制力很強,所以一看到‘順兒’這個角兒,我馬上就想起她,事實證明她把‘順兒’的賢良淑德詮釋得非常到位。啟用賈一平是這部戲中給我最大的驚喜,原本制片方有三位男演員備選,看過后我都不太滿意,后來看到了賈一平飾演的一些片段,他的表演很具爆發力,當即決定啟用他。他的表現證明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賈一平是一位特別認真的演員,拍攝中他始終在思考角色,不斷揣摩,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議,讓這個人物角色越發豐富、鮮明。我還曾經給他發過信息,‘相信你將來一定能夠成為表演上的大家’。這也是我對他表演上的認可吧。”
此外,黃導認為這部戲的幾位關鍵演員不僅表演到位,而且演得還非常生動。“我對演員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準確不是藝術,生動才是藝術。生動是演員最高的天分,生動是智慧,角色的生動會給觀者帶來無窮的樂趣,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時,不要忘記生動。這幾位主演都出色地完成了他們生動的角色塑造。”
給演員最大的寬容度
作為有著五十年從影經歷、三十多年導演經歷的黃建中,他對演員的引導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我特別喜歡和演員交流,給他們最大的施展空間,讓他們充分去創造角色,然后我跟著他的感覺再去加以引導,這樣既能最大程度地讓演員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又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更事半功倍,塑造出的角色也更具特點,給觀眾的印象更深刻。畢竟,每部劇中都會有若干個主要角色,如果都讓演員按著導演的路子走,恐怕太模式化了。”
當然,給演員空間的同時,也要善于觀察,隨時去調整、掌控。“像劇中的玉凌風,原來在角色設計上他的造型是與大家相同的,要突出的是他的智慧,他即使用‘詐道’,都會讓別人以為是‘術’。但在拍攝過程中,感覺演員有些達不到我想要的。于是我開始改變思路,先從造型上區別于他人,玉凌風改穿西服,讓他從視覺上就先跳出來,演員也更容易找到感覺。這樣的改變很見成效,觀眾反饋很好,這個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他就是成功的。所以給演員空間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正所謂金庸筆下的無招勝有招。”
詮釋唯美愛情 還原歷史場景
該劇還具有另外兩大看點,一是劇中人物唯美的愛情,另一個是還原了南陽柞蠶絲織業當年鼎盛時期的景象。
劇中關于愛情的描繪,既有尚達志與順兒平淡細膩的潤物無聲和相扶相持的與子偕老,也有尚達志與云緯的浪漫熾熱和感傷凄美,還有貞祺與玉凌風的欲言還休以及百合與顏聞濤的清純甜蜜。拍攝過《小花》,有浪漫主義大師之稱的黃導,將愛情的畫面都處理得干凈、唯美,讓人回味。“我們這代人都比較習慣在創作中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相結合,但我身上的浪漫主義色彩更多一些,實際上浪漫主義就是理想主義色彩,在這個劇中展現的愛情就是具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的。”
“而還原當年柞蠶絲織業的盛景,我們除了在南陽拍攝了部分外影外,還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尋找到了一百多部當年用過的織機,這些織機可以說是本劇道具中最重要的元素,當時拍攝這一百多臺織機一起工作時,場景特別震憾,我用機器的轟鳴聲當作同期音,相信觀眾在記住劇中人物的同時,也一定記住了那個壯闊的中國式的傳統手工織機的場景。這也是其它影視作品都未曾涉及過的畫面。劇中當日本轟炸機的炮彈落到窗外,而織工們仍堅守著織機織出最后一匹白坯綢送往前線的場景出現時,其場面之壯烈,恰與城外三千戰士的浴血奮戰交相輝映,從而達到激情的頂點。”
一部劇集的優劣取決于方方面面的因素,而如此周詳與盡善盡美的藝術創作,成就了它精益求精的品質,至于是否能夠被奉為經典,相信觀眾是最具有發言權的。
賈一平 “偷師”
瑞蚨祥
“我拿到劇本的時候,離開機只有一個月時間了,我看了前十三集后,被劇情深深吸引,于是打電話告訴我的經紀人,推掉了其它所有的邀約,全力準備這部戲。盡管那時候還沒有確定由我出演,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為它做準備了。因為身為演員,閱劇本無數,這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好劇本,雖然當時看的是電子版劇本,眼睛很累,但我還是一口氣看下去,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地吸引人。”賈一平說。
被角色吸引的賈一平開始著手準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瑞蚨祥觀摩。“因為尚達志是絲綢店的少掌柜,所以像撕綢子、量綢子這樣最基本的動作肯定都要涉及,于是我就想到了瑞蚨祥,向那里的工作人員學習最基本的一招一式。我所做的這一切制片方當時是不知道的,因為那時也沒確定由我出演此角色。但是這是我自愿去學習的,是否選擇我是他們的權利,但我自己要充分做好準備,假如他們最終青睞于我,那我也是有備而來。”
這只是賈一平為“尚達志”做的若干功課中的一項。
進組之后的賈一平,一直穿著戲服(大褂)揣摩角色,這點曾經讓編劇周志方印象深刻。“我進組第一件事就是向服裝要了大褂,無論吃飯、睡覺、還是討論劇本,我天天穿著它。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最大限度地去體會這個人物,去接近他的狀態,這個方法還挺奏效,穿了幾天以后,感覺果然就出來了。”
不僅如此,賈一平對角色的投入,不時地給角色“加料”,也是劇組有口皆碑的。黃建中導演就曾提到,正是由于賈一平的積極建議,讓“詐道”的奸商楚陶朱與尚達志博弈到了最后一刻才被日本人打死,增加了人物沖突,更具可看性。對此,賈一平表示“我承認我這個人比較簡單,只能投入精力去做一件事。在參與角色的時候,我只會做‘加法’,讓導演和編劇去做‘減法’,如果我有十個想法,哪怕導演只用了兩個,那也是好的啊,也是起了豐富角色的作用。”
全新角色,全新挑戰
賈一平稱尚達志這個角色對自己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他有著諸多的第一次,既是自己第一次飾演年代商戰類型的角色,也是第一次飾演年齡跨度大的人物,同時也是第一次與黃建中導演合作,第一次拍攝這么長的劇集。
角色賦予了人物完美的商人形象,既有民族大愛,又有凜然正氣,這樣的角色反而不好把握。“以前我飾演的角色大都是很具特點的,飾演過程中只要把特點放大,就能夠準確地掌握人物。但尚達志不同,他太完美了,演不好觀眾會覺得太假,太說教。所以這對我而言是全新的嘗試,比較有挑戰性。首先我要全情地投入進去,真正理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真正融入情感了,才能感染觀眾,角色表現才夠自然,觀眾們才能理解。我們這次拍戲也特別順利,主要演員創作熱情都特別飽滿,所以大家合作起來也很過癮,我相信優秀的導演、精湛的編劇和出色的演員一起創造出的作品是一定能夠受到觀眾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