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沒有比在一家由夫妻經營的企業更讓人糾結的事情了。夫妻雙方同時出現在公司里,即使其中一方在公司一個很不重要的部門,總是會讓人產生一種不夠職業的感覺。這是一個在家族企業工作的經理人對筆者發出的感嘆。而同時,一家夫妻店的老板也曾向筆者大吐苦水:現在的員工真是急功近利,對他或她再好也沒用,一挖就走。員工的信任感、歸屬感和忠誠感太難培養了!這種“雙邊沖突”反映出“夫妻店”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所有家族企業在謀求長遠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
公司治理或管理架構中的親緣關系對企業經營產生的微妙影響,往往是從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開始,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后給公司經營造成致命打擊。有個朋友和一對夫妻共同把一家企業做到行業最大,一次發現老板夫人不經過簽字就把公司的錢私自支取出來。后來盡管老板幾番解釋,說是事出有因,但此事還給這位朋友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終于在一年后辭職。在家族企業中,這樣的“公私不分”何其多,有些老板甚至覺得理所當然,這也是家族企業的“親緣聯盟”看似強大其實非常脆弱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商業邏輯和家庭邏輯始終是兩條無法永遠并行的線路。當公司規模不大,業務相對單一,專業化分工不太復雜,所有權和控制權還沒有發生分離的時候,家族企業有著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個人和家庭成員的管理能力不濟、奮斗意識變弱,不得不依靠職業經理人的專業團隊運作時,掌門人的理智能否戰勝情感,能否具備戰略眼光和決斷能力,將公司價值和員工利益置于家族控制的本性之上,是決定這個家族企業命運的關鍵一步。
近日有一項針對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企業家們最擔心的事情是自己辛苦打拼出來的江山“后繼無人”。“富二代”們從小生活在錦衣玉食的環境中,沒有了上一代人改變貧困的強烈動機和生于憂患年代的危機意識,而且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接受過西方教育的熏陶,向往自由、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因此很多“富二代”不愿意子承父業。從情感上,大多數企業家們是不愿意把企業賣掉的,也不愿意把股權交給職業經理人,因此,他們常常陷于理智和情感的交戰中苦悶不已。
歷史上有無數的案例說明,家族企業一樣可以基業長青,但深入研究這些企業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最終成為偉大公司的家族企業,都在適當的時機由完成了由家族控制轉變成專業團隊控制,或者由家族成員和職業經理人共同持有的公司。這樣的轉變需要的不僅是審時度勢的智慧,更需要戰勝人性中固有的控制、占有和貪欲的弱點。往大了說,這樣的轉變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否則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將不可避免地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