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詢價體制市場化改革不到位是超募現象形成的罪魁禍首,權利與責任失衡的詢價制度使得不合理報價普遍存在
2009年以來實現IPO掛牌的454家公司共募集資金6911億,其中超募額高達3847.64億。截至2011年1月10日, 374家公司披露僅使用了1264.44億的超募資金,67%的超募資金由于缺乏合適的投資項目仍在沉睡,未能發揮作用。
超募危害虛擬、實體經濟
對上市公司而言,超募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了經營風險。上市公司使用超募資金,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維持原有的投資項目不變,在原有項目上追加投資;二是擴大投資范圍,尋求新的投資項目。受公司運營能力、技術水平和項目市場前景等各種因素的制約,追加的投資往往不能獲得很好的收益,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而盲目投資沒有經過調研、論證的新項目,很容易導致公司經營方向偏離主業,不利于長期穩定發展。
超募現象的背后,是多數資金流入少數公司,部分公司融資過量,而多數公司卻資金匱乏。對證券市場而言,超募導致資金分配不均衡,大量超募資金閑置,無法發揮其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