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這是我國民主法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人大代表中引起強烈反響。在感嘆法治成就來之不易的同時,代表們也清醒地看到,這個法律體系尚處于初級階段,就目前的法治水平而言,我們距離建設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舊任重道遠。
法律的大廈還需精心裝修
2011年3月10日上午,吳邦國委員長作常委會工作報告時宣布:“黨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如期完成。”
“法律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法律的保障,我們的行為也無時無刻不在受到法律的約束和規范。”溫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笑華代表感嘆,這一歷史性成就,包含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及地方人大幾十年來為國家民主法制建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凝結著國家權力機關的集體智慧。
在感到法律體系形成來之不易的同時,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代表指出:“我們不能滿足于此,因為距離建設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還任重道遠。”齊奇說,我們要看到這個法律體系還處于初級階段,下一步的修訂、完善、補充等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老賴’問題嚴重影響著法律的尊嚴。之所以出現執行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一部詳盡完備的強制執行法。”齊奇表示,“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部分僅有30多個條文,遠不能滿足執行實踐的需要。”
據統計,近5年,全國每年執行案件約200萬件,占法院系統案件總數的三分之一,執行標的金額3000多億元,執行工作在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據介紹,由于法律制度比較粗疏和法律規定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使地方、部門保護主義和債務人逃避、規避執行有了可乘之機,被執行人自動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的比例普遍偏低。目前浙江省有60%—70%的生效判決需要法院強制執行。
“所以亟待制定一部系統、完整、操作性強的強制執行法。”齊奇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應以再次修訂民事訴訟法為契機,盡快啟動強制執行法的調研和起草工作,爭取這部法律盡早審議出臺。
“俗話說得好,無法可依是可悲的,有法不依是可怕的,有法難依是無奈的。”范誼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法律體系只是有了一個框架,要更好地適用于人們的生活,還有許多方面要完善。他表示,目前的法律剛性不足,許多法條只是一個概念性的規定,先天不足,難以執行。
“在2009年時,我國出臺了食品安全法,但僅明確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保健食品實施嚴格監管,而對保健食品品種管理、生產流通環節及市場的監管沒有明確規定。”在小組審議中,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代表表示,現有法規沒有對保健食品經營環節實行許可準入的具體規定。保健食品的經營主體多而雜,超市、商場、藥店、專賣店、食雜店等都可經營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經營環節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由于相關法律的滯后,基層部門對保健品市場的正常執法也面臨著‘一執法就可能違法’的尷尬局面。”鄭繼偉無奈地說。
不可否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人大今后的立法任務仍然艱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明確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法律的修改完善上來,放到法律配套法規的制定上來,同時還要制定一些新的法律,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與時俱進和發展完善。”
公務人員要成為守法的典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確保法律有效實施,首要是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于輝達說,現代社會法治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如果背離了這一法治精神,法治本身的根基就會遭到破壞和動搖。
法治精神就是要形成對法律的信仰。不信仰法律,將法律當做一種手段來用的話,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在審議中,許多代表坦言,目前,法律權威弱化,尤其是司法權威逐漸弱化,“信訪不信法”的問題十分突出。
齊奇舉了浙江的一個例子:一新任基層法院院長,上任不久就不斷遭受當地一個信訪人的騷擾。從糾纏叫罵到拉閘斷電,再到門口堆垃圾,甚至把他的家門連續11次用強力膠封死。院長一家人只能借住他人房屋,半年多有家難回。
據統計,僅2010年,浙江法院系統發生威脅恐嚇、謾罵侮辱、騷擾糾纏法官等事件1712人,2145次。
司法權威的弱化還表現在“人情案”的亂象之中。“輸掉官司的人不信服法院審判,覺得自己關系沒有走通;贏了官司的人也并不覺得法官公正,而是歸結于自己公關到位。”在小組審議中,不少代表感慨:“打官司找關系成了一種常態。”
“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樹立法治精神,培養法治文化,逐步形成公民“懂法、守法、信法”的法治氛圍,最為關鍵的問題是要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消除特權。在審議中,不少代表直言,由于受幾千年封建人治思想的影響,那種“權大于法”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時有發生,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領導干部是帶頭人,群眾都盯著干部,但這幾年領導干部權錢交易、特權思想、知法犯法的案例還是層出不窮。”周曉光代表表示,不僅是“官一代”案件觸目驚心,“官二代”也是仗勢欺人, “我爸是李剛”版本不斷翻新,就是最好的例證。
“目前,政策大于法的問題還很突出。信法、依法的意識還很淡薄,遇到問題想到的還是找關系、找領導。”在小組審議時,有代表表示,干部違法行為多從黨風上處理,而以違法角度來追究的比較少,“刑不上大夫”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在貪污腐敗案件處置上,執法彈性過大。“一個普通公務人員可能幾十萬就被判死刑,而有些高級官員幾個億還槍斃不了。如此,老百姓怎么能信服法律的公正性?”
當前,公務員招考作弊事件屢有發生,從“潛規則”進化到了給領導子女“量身定做”職位,官員子女在公務員招考上的“家族優勢”嚴重侵害了考試的公平性。在全團審議中,金穎穎代表舉例稱,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財政局下屬收費票據管理所的公開招聘啟事中,要求報考者“獲得國外學士學位,國際會計專業,大學英語四級,屏南戶籍,女,年齡25周歲以下。”在此條件下,僅有1人符合報考條件,并且因此無需考試而被直接錄取。
“‘蘿卜招聘’是公然的違法行為,直接損害大多數考生的權益。”金穎穎建議檢察機關對公務員招錄條件的設置進行監督,若發現招錄條件與招錄崗位不匹配,檢察機關有權將該情況移交當地人事主管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進行審核。
“法律不是花瓶,更不能成為一些人手里的橡皮泥。”不少代表表示,加強對法律執行情況的監督,人大要肩負起應有的職能。
監督“錢袋子”,人大要更給力
“三公支出”數年來一直是人代會和輿論熱議的焦點話題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等支出原則上零增長,切實降低行政成本。
今年人代會期間,財政部新聞發言人表示,2011年財政部將繼續加大財政信息公開力度,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中央預算部門將率先曬“三公消費”賬單。中央在對待“三公”問題上所釋放出的信號,在代表中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單位食堂招待一天吃掉13萬元,一個月招待費超過200萬元,一年招待費高達1200多萬元……談起被曝光的廣東省汕尾市煙草專賣局的“天價吃喝賬”現象,臺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少仙代表指出,這些消費屬“三公支出”,但背后反映的是行政開支的大手大腳。
降低不必要的“三公消費”,嚴格預算管理是第一道關。據悉,修訂預算法已經列為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重點。薛少仙代表認為,預算制度的修訂和完善,意味著國家將進一步把好全國財政支出的“總閘門”,擰緊公務消費的“水龍頭”。遏制鋪張浪費,不僅需要財政預算支出的公開透明,還要健全有關制度的監督體系,發揮人大、人民群眾和媒體的監督力量。
“錢要不受監督不腐敗才怪,非腐敗不可”。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中紀委副書記劉錫榮代表憤怒地說,“現在有些干部一見到錢就眼紅手軟”。
劉錫榮援引江西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例子,“一個財政局的股長,還不是科長,就能拿走9400萬”。
“世界上有個加拿大,中國則是‘大家拿’。”劉錫榮認為,監管跟不上,把國家和老百姓的錢拿走像從左口袋拿到右口袋一樣,僅靠教育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有監管制度跟上去,拿錢不能這么方便”。
目前,很多土地財政上的錢都是在預算外,“本身不受監督,不用匯報,可以拿出來用”,這就形成了很多小金庫。“一查小金庫,這些錢就悄悄塞進大金庫”,劉錫榮認為,預算外的錢不受監管,大小金庫就完全脫離了人大監管。他建議,土地收入要全部納入預算,納入預算后主要用于農民,“因為農民貢獻了土地,可以主要用于社保、養老、醫療、教育和技術培訓”。納入預算之后至少人大可以過問,人大可以監督這些錢到底用到哪兒了。
“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預算法修法,將對土地出讓金作出進一步的規范。”在聽了劉錫榮代表發言后,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高強代表回應道。
“在管好錢袋子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人代會應該恢復宣讀預算報告這項制度。”于輝達代表建議,預算報告要切實解決“外行看不懂、內行看不清”的問題,要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錯綜復雜,看得人云里霧里。
預算執行審計是人大監督政府預算的必要方式和有力手段。薛少仙認為,部門亮出賬本僅是一個開端,關鍵是執行得怎么樣。“這就需要加強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和監督。”他建議,要在審計深度、覆蓋面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審議工作的透明度。而對審議中發現的問題,人大要跟蹤監督,并將整治情況向社會公開。
登山的鞋子有了,但并不代表我們就一定能達到峰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使我們擁有了攀登法治山峰的鞋子,而要到達山頂依舊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攝影 蔡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