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的葛劍雄教授,將2009年圖書館的經費開支對外公布。他稱,錢少時腐敗不起來,然而錢多了制度卻沒有跟上,公開財務支出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腐敗。
葛劍雄公開圖書館財務支出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腐敗行為,更為關鍵的則是“在救自己”。因為“購買圖書時產生的回扣一直以來是行業慣例”,一年數千萬元的圖書購買費用,回扣即有數百萬元之多。
錢多了扎手,再說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腳。葛劍雄怕時間長了,經不起誘惑,因此改變了采購“潛規則”,與復旦大學、校財務處簽訂了三方協議:學校不bFoyl+0ZNLgY0nQtDUhjLw==干涉圖書館的管理,圖書館也不搞回扣,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薪酬由學校財務處統一發放。“潛規則”變成了明規則,權錢交易的空間也就消失了,圖書館的購書經費得到保障,不會被亂用,也不怕被私人吞沒。書商也不必再打關系牌,而是靠圖書價格和質量說話,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而最為關鍵的是,一旦公開圖書館財務支出,就意味著再無秘密可言,要受到公眾的監督和審查,從而形成外部壓力,逼迫圖書館及其他相關部門必須自我約束,不能再浪費一分錢了。這樣做,正是符合現代民主社會的公開原則,也是預防腐敗的最佳手段。葛劍雄堅持長期公開財務信息,不僅是為了約束自己,也是為了形成制度化,讓復旦圖書館永葆清廉。
如果復旦圖書館可以做到堅持公開財務,那么其他部門、其他大學的圖書館,也一樣可以做到。如此則又何患腐敗呢!反觀以往各地推出的種種防腐舉措,都是在玩表面功夫,追求所謂的防腐“創意”,搞噱頭有余,動真格不足。而葛劍雄的防腐之道,其實非常簡單實用,沒有華而不實的虛招,才能夠立竿見影,讓腐敗無隙可鉆。這樣的防腐措施,完全可以推廣開來,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都不妨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