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群特別應該銘記的人,卻大多被人遺忘。
這是一群特別可親可敬的人,卻大多生活堪憂。
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間,浙江省公安機關對全省20多年來評選出的451名省級見義勇為先進人物進行生存狀況調查。結果發現,這群為國家、社會、公眾和他人作出過卓越貢獻的民間英雄及其家庭,八成以上生活堪憂,特別困難的占了52%。他們中,“三多三少”情況突出,即傷病的多、貧困的多、有需求的多;獎金少、保障少、關注少。
這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如今卻成了一個令人唏噓又讓人敬佩的群體。
欠缺的關愛
“如果再路見不平,我一樣不會猶豫。”
第11屆浙江省見義勇為十大勇士之一的李俊慶,2006年因仗義揭穿歹徒陰謀而遭圍毆,致左眼失明、多處骨折,構成二級傷殘。盡管現年55歲的他依然滿腔豪情,但現實中,他只能和老伴租住在麗水市蓮都區的一間小房子里,靠背煤氣罐艱難謀生,老家的房子因無力維修早已倒塌。
2005年3月的一個晚上,李俊慶駕車經過麗水市區壽爾福路東海浴場門口,發現有人假裝被撞敲詐一對騎摩托車的男女。目睹這一過程的李俊慶十分氣憤,仗義走進現場,要求這事交由警察來處理。
這伙人見敲詐陰謀不能得逞,兇相畢露,反過來對李俊慶進行兇殘圍攻、毆打,隨后倉皇逃離。現場的二三十人,包括騎摩托車的男女在內,沒一人上前相助。當李俊慶昏倒在血泊中后,騎摩托車的男女竟飛快地離開了現場。
經醫院診斷,李俊慶左胸肋骨骨折,左眼球破裂等多處傷殘。
浙江省公安機關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省451名省級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中,與各類違法人員或犯罪嫌疑人作斗爭的有283人,僅直接抓獲的各類違法犯罪人員就在2000人以上;與突發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有168人,挽救了600多條生命。
這些民間英雄對社會安寧的貢獻和對社會正氣的弘揚,根本無法用數字來衡量,而他們自己也為此付出沉重代價:93人獻出生命、180人身負重傷。
李俊慶的左眼,現在裝上了假眼球,乍一看,與常人無異。只是,吃飯的時候,常常看準了菜,夾過去,卻是一場空。
怕桌面上丟臉,李俊慶很少參加親朋好友的宴請,“連菜都夾不準,我自己也受不了。”
重提失去左眼后的第一年,假眼球還沒裝上前,李俊慶眼角有淚水。他說,那時經常躲在家里陽臺的一個角落,一張小竹凳,一坐就是半天,“我是要面子的,突然一只眼睛沒了,也接受不了。”
受傷后,治療加上修補眼睛的費用,李俊慶大概花了10多萬元。這筆錢,很多是借來的,至今還欠親戚2萬多元,沒還掉。
曾經的英雄,如今卻欠缺關愛。李俊慶的遭遇,也不僅僅是個案。出生在寧海縣馬岙村的女孩鮑海苗,患先天性聾啞,母親因病早逝。父親鮑興全在2005年7月9日晚因救人而犧牲后,她不得不來到新昌縣萬石坑村,與年老體弱的外公外婆相依為命,生活艱難。可是除父親犧牲那年受到一系列表彰外,鮑海苗也很少得到慰問或撫恤。
乏力的救助
如果不是左臉這道從眼角貫穿到嘴角的駭人刀疤,姜雪雷的人生可能不會遇到這么多坎坷,但他這18年就是這樣過來的。姜雪雷苦笑了一下,淚水悄悄溢出這個40歲男人的眼角,他趕緊用紙擦掉。
“你看我像什么?第一印象,我是個混混,疤肯定是打架留下的。我的一些外國客戶,甚至以為我是黑手黨。”這是姜雪雷見到記者后的第一句話。左臉的刀疤從眼睛貫穿到嘴角,使姜雪雷看起來有些嚇人。這一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但他看起來已經習慣了別人投來的異樣目光。
獲得“浙江省第3屆見義勇為勇士”榮譽稱號的時候,他才22歲,那是1992年。
杭州人或許還記得,1992年某天凌晨,一名溫嶺人在杭州市一醫院的急癥室里鬧事,“后來聽說這個人精神有問題”。
姜雪雷當時正和杭州市上城區保安公司的同事們巡夜。接到醫院的求助,姜雪雷和同事們趕去處理,鬧事者剛被帶到市一醫院大門口時,突然從包里掏出一把菜刀,先砍向了姜雪雷的同事。
“說實話,當時那么黑,我也不知道他手里拿著什么。”但姜雪雷還是毫不猶豫地去救同事,被一刀砍在臉上。
“縫了36針。”姜雪雷語氣輕描淡寫,其實他身上還多處受傷,“當時也挺自豪。”可轟轟烈烈被表彰一番后,光環迅速退去,快得讓這個年輕人措手不及。這長長刀疤,不僅將陪伴他一輩子,而且還時常變成一把尖刀,無情刺破他一個又一個色彩繽紛的夢想。
傷好之后,姜雪雷去飯店應聘當服務員,“我高中文憑,當時找份工作并不難,可我被人家直接回絕掉的次數,記都記不清了。”
去報名考公安巡特警,“倒是沒當面回絕我,只是讓我回去等消息。”結果卻是石沉大海。
屢敗屢戰,姜雪雷瘋了一般找工作,既是生活所迫,也是想證明自己能被社會接納。
本以為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社會會張開雙臂熱烈歡迎這個勇士歸來。但現實那么殘酷,刀疤讓他到處碰壁。有時候,當他獨處時,感覺自己像片浮萍,有那么一瞬間,甚至覺得“見義勇為勇士”稱號成了一種嘲諷:當初出于良知和勇氣的挺身而出,卻使自己陷入了無限的困境。
半年后,姜雪雷徹底放棄了找工作,在吳山腳下的城隍牌樓巷,開了一家小電料商店。1994年,他創業,辦了鴻圖節能燈制造有限公司,現在的廠址在杭州市西湖區三墩工業園區內,廠房是租的,目前有員工60多人。
在歷屆見義勇為的勇士和先進人物中,能像姜雪雷這樣自強不息并有所成績的,寥寥無幾。
一條露著棉花的破被子,一張用磚塊支撐的破桌子,一碗沒有什么油星子的霉干菜……
來到家徒四壁的縉云縣雙港橋村民陶新蓮家慰問時,浙江省見義勇為基金會負責人一陣心酸。陶新蓮的丈夫楊官汀、兒子楊文松,在2000年3月因救山林大火英勇犧牲,分別被追授為第7屆省見義勇為勇士、先進分子。
像陶新蓮這樣的困難境況并不鮮見。據統計,浙江省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中,農民和農民工占70%以上。他們大多是22歲至45歲之間的青壯年,是家中的“頂梁柱”,一旦受傷或犧牲,整個家庭就失去主要經濟來源,陷入困境。
調查報告分析認為,這些民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原因,在于浙江省目前對見義勇為先進人物的救助水平仍然偏低,大多只是給予相應級別的榮譽稱號和數量不多的物質獎勵。這對于那些犧牲或致殘的民間英雄及家庭來說,只能解一時之困。同時,見義勇為犧牲人員家屬的撫恤撫助、受傷人員的繼續治療費用、致殘人員的再就業,及見義勇為者子女的入學就業等方面的撫助工作,也大多沒有跟上。
此外,見義勇為犧牲人員中,被評為烈士的僅兩成,在全國處于較低水平。這樣,家屬就無法按照因公傷亡人員的規定,享受撫恤、福利等待遇。
可喜的改善
令人欣慰的是,浙江省不少地方正在不斷加大力度改善見義勇為人員的生活狀況。
2010年12月21日,浙江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前往舟山,慰問病重的第9屆省見義勇為勇士、岱山縣宮門村民費文通。同時,也拉開了名為“春天的問候”的2011年春節慰問活動序幕。
2010年的慰問活動中,見義勇為基金會按照每一個省見義勇為先進人物家庭的不同經濟狀況,分別發放慰問金5000元、2000元、500元,共計65萬元。
“今后如果生活上有困難,見義勇為基金會一定盡全力幫助您。”2010年12月30日,72歲的杭州老人朱阿毛雙手捧著大紅色的“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證書,眼眶濕潤了。12月26日下午1點40分左右,朱大伯在河坊街佑圣觀橋附近奮不顧身跳入冰冷的水中,救起一位落水大媽。
僅4天后,杭州市文明辦牽頭在市政府召開“弘揚見義勇為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座談會,杭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秘書長姜建生宣讀了《關于表彰朱阿毛見義勇為的決定》,并給朱大伯頒發了“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證書,獎金2000元。姜建生囑咐老人今后如果生活有困難就找見義勇為基金會。
現年84歲的第5屆省見義勇為勇士、建德市乾潭鎮仇村村民胡成德,在1996年4月23日為撲救山林火災被燒成重傷,燒傷面積達80%。建德市政府除負擔全部搶救費用外,還堅持每年給老胡發放生活費、護理費等。2010年,建德市又決定參照因公特等傷殘人員標準加大補助力度,還幫老人更新空調、彩電等家用電器。
第10屆省見義勇為勇士、安吉縣良朋鎮良村村民華秀英,于2005年3月27日晚在挺身攔截盜竊犯方傳根時,不幸被撞死。當年,法院判決方傳根賠償華秀英家屬共計13多萬元。但事實上,方傳根沒有任何償付能力。為此,安吉縣今年撥出13多萬元,代為解決賠償遺留問題。
如今,浙江省各地對見義勇為人員的表彰和保障力度越來越大,但總體來說,還很不夠。有關專家認為,見義勇為人員基于良知與勇氣赴湯蹈火、維護正義,各級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不讓他們的生活因此陷入困境。專家們還呼吁應盡快依法建立起一整套見義勇為的政府補償和社會保障體系,確保見義勇為者不僅能得到榮譽肯定、道德贊揚,還能傷有所治、老有所養、生存有保障、生活有優待。
“我們身邊見死不救的現象多了,見義勇為的現象少了,因為很多見義勇為的英雄在他們身體受傷、致殘,甚至死亡后,其本人或者家庭沒有受到社會應有的關懷,我國還沒有建立一套針對見義勇為人員的長效社會保障體系。”
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政協副主席、寧波大學圖書館館長范誼呼吁,不能讓見義勇為的英雄流血又流淚。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現實社會的稀缺品質,值得大力提倡。”范誼建議,盡快建立《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和社會救助法》或相應條例,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對見義勇為傷亡人員及其家屬給予生活和醫療待遇,從根本上解決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的生活保障問題。
而在法律或條例沒有出臺以前,中央綜治委可以指導各省市自治區出臺標準相對統一的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障和社會救助辦法,把在職的見義勇為傷亡人員納入《工傷保險條例》范圍;對沒有工作的見義勇為傷亡人員及其家屬的生活和醫療待遇,參照《工傷保險條例》執行。
“同時,建立全國性的見義勇為傷亡人員社會保障基金網絡,資金來源由政府出資,由民政部門管理或基金會管理,每年定期向全社會公布基金運行境況。該基金可以接受社會捐贈,企業捐贈款可以稅前列支。”范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