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學生物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生物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去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喚醒學生尚未被開發的能力。創造生動有趣、充滿活力的生物課堂是提高生物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怎樣使生物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知識和提高能力呢?本文就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經驗并結合新課程的理念談幾點做法。
關鍵詞:創造;活力;新課程;課堂教學
學校教育,課堂是主戰場、主陣地。生物教師應該重視組織課堂教學,承認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通過啟發引導學生的內在要求,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情境,營造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表達與交流。那么,怎樣才能使中學生物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是我們每一位生物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要認真思索的問題。
一、塑造讓學生喜歡的教師形象,煥發課堂生機
首先,服裝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人向外界表達自己的一個重要窗口。作為教師,我們的衣裝要為學生而容:是尊嚴而不是刻板、是美麗而不是妖艷、是自信而不是寒磣、是高雅而不是高貴、是大方而不是怪異。當你注意自己的衣著服飾,穿著優雅得體時,便會使學生眼前一亮,贏得了喝彩,其精神面貌也會隨之振奮起來,覺得教師是認認真真來上課的!
其次,讓學生從情感上接受我們。任何人都喜歡和一個健康活潑、充滿激情的人打交道。課堂本身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而且交流雙方的情感態度對所要表達的效果是極其重要的。而且課改后,更加強調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同等重要的。教師在課上是充滿激情,還是無精打采;語言表達是淋漓盡致,還是敷衍了事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因此,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做一個激情飽滿、使學生熱愛的人吧!
二、運用教學機智,創造課堂生機
教學機智是教師管理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利用獨特的能力來駕馭課堂,既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又能使教學任務順利得如履平川。但是,教師的教學機智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經過磨煉、運用教育科學理論逐漸形成的,是其經驗、才能、智慧的結晶。那么,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教學機智,創造出課堂的勃勃生機呢?
例如,在講到“膝跳反射”時,我讓一位同學蹺起二郎腿,給大家演示一下,當我用手掌內側迅速地輕擊該同學的膝下韌帶時,卻沒有發生大家所期待的反射性彈跳。于是,我讓學生們展開討論,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最后,大家的意見漸趨一致,認為可能是那個同學的腿部不夠放松。于是,有一位同學就主動要求再試一次,這次果然成功了,敲擊時,反射現象十分明顯。這時,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地效仿,在自己的腿上以及別人的腿上都進行了敲擊,獲得了成功。遇到問題,大家找原因,要比說“噢?讓我再敲幾下看看”來得明智。這樣,學生們自主學到了新知識,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如果沒有一定的教學機智,也許會手忙腳亂、措手不及,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適時地運用幽默,收獲具有生機的生物課堂
在新課程標準下,傳統的授課方式逐漸被新型的師生關系所取代,課堂上師生頻繁互動,就需要教師能用幽默風趣的授課藝術來駕馭課堂,并把它運用于課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這樣,也能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里學習,使學生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快樂的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比如,在討論“如何預防齲齒”這個問題時,一位比較調皮的學生故意說:“首先要養成刷牙的習慣,少吃零食,少吃含糖多的食物,當然也可以把牙全部拔掉,這樣就絕對不會有齲齒了。”他的發言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我肯定了他的前半部分,同時也幽他一默:“如果怕發生齲齒就把牙全部拔掉,這樣的辦法恐怕行不通。如果大家怕生病,是不是就應該以自殺來阻止了呢?”這樣的幽默既沒有破壞課堂氣氛,又解決了問題。
在課堂上,適時地運用幽默,只要能輔助教學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就行了,根本的任務還是要圍繞課堂學習目標、內容,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張弛有度,渾然一體,從而保證獲取相應的知識。
四、使用教學策略,收獲課堂活力
課堂氣氛沉悶,往往與教師缺乏教學策略有關。課堂上教師若能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采取有效策略,激發學習欲望,就能讓學生想學、能學、會學和堅持學,從而使學生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熱情,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1.聯系內容法
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出現的實際情況,聯系上課內容巧妙地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上課內容上來。例如講到反射時,我說:“咱們現在有些同學正面帶著笑容,你知道這笑容是怎么產生的嗎?”這樣,不僅成功地警告了說話的學生,而且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轉移過來了,使得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來討論這個問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及時阻斷法
在介紹有關視覺的知識時,我發現有學生低著頭在座位下做小動作,影響了教學的進行。于是我拿起粉筆就問:“大家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學生紛紛抬起頭答:“粉筆!”接著問:“那你為什么能看到這支粉筆?”
“因為粉筆反射的光線進入了我的眼睛,在我的視網膜上成像,所以我能看到?!薄澳枪饩€也會進入盲人的眼睛里,為什么盲人卻看不見?”
“盲人的眼球結構可能不完全,或者有損傷?!?br/> “但是,有些盲人的眼球結構是完好無損的,為什么他卻看不見?”
這樣就引發了學生們的積極思考,使他們放下手中的小動作,回到課堂中來,同時也理解了視覺的原理。
3.因勢利導法
在課堂上,有時發生的情況與學習內容無關,但教師可以借機啟發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一次,課堂上突然飛進一只小鳥,當然會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這時需要把課停下來,打開門窗,把小鳥放出去。然后說:“連小鳥都想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可見學習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讓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吧。”接著就繼續上課了。
五、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課堂生機盎然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從新課程理念來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不僅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把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生物學科教育融為一體,從而提高教育質量,適應現代教育對教育的需求。
生物課堂效果與教師實施的教學措施和是否順應了學生的身心特點等有較大關系。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進行教學能優化教學內容、教材結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
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中學生物教學,能啟發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科學分析、積極思考;能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地構建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積極的參與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習起來便會興趣盎然。
總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聯系社會現實,多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去審視和解決社會生產與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物學的應用價值的認同,煥發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
參考文獻:
[1]張貴紅.創設愉快課堂環境,引領學生健康成長.中學生物教學,2006,7:25-26.
?。?]郭永峰.生物學課堂教學中學習情景的假設.生物學教學,2006,8:19-20.
?。?]曹慧玲.生物教學參考資料.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7:21-22.
?。ㄗ髡邌挝?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耿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