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在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初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筆者將對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將課堂充分地交給學生,意味著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適應新形勢的新型教學模式。本人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對于初中信息技術這類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比較適合的教學模式之一。
一、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概念
所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的形式,教師通過布置任務,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遇到問題合作探究,發揮集體智慧,促進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在自由、自主、合作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是適合時代發展、教育發展的先進教學理念。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對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等方面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學生終究是要走進社會這個大集體中的,那么在初中學習時,教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在班集體的適應能力,讓其通過合作的方式增加對同學的了解,在相互的交流互助中增長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增強團隊合作的意識;其次,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以便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小組交流中主動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滿足了學生的自尊需求,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第三,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解決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中都得到了發展,而且小組之間的競爭氛圍也便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踴躍地表現自己,便于教師進一步進行教學工作;而且,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給予了課堂活躍的氛圍,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應注意的事項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很多的優勢,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問題。作為教師,應當未雨綢繆,避免一些不應出現的問題。本人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要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就必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前提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前提是合理的分組。有的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的完美,也使用小組合作的模式,結果卻差強人意。原因就在于他們忽視了小組的合理分配。隨意性、強制性的分組不僅無法完成教學目標,而且會有相反的作用,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和同學進行交流,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因而在分組時,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性別、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各方面,將學生有機地進行結合,并選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的組長,要保證各小組實力均衡,便于公平競爭。
2.選擇合適的任務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關鍵
小組合作的任務并不是隨機的、任意的。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模式時,更應該注意任務的制定。一個合適的學習任務,可以充分激活課堂氛圍,讓教學過程事半功倍。教師在制定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時要堅持幾個原則:首先,學習任務應符合學生發展要求,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基礎,適應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其次,為解決學生差異問題,達到因材施教,共同發展的目的,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結合教學實際制定任務;最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模式中,任務的制定還應具有一定的合作性和探究性,任務中應包含適當的合作和探究內容,以滿足教學需要。
3.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許多教師認為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中,教師只需布置任務,檢查學習成果就可以了,其實不然,教師在整個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應進行有效的組織、合理的引導并適當參與,充分融入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避免學生不交流、不合作,應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學習;其次,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不能只顧讓學生一味探究,教師還應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給予適當的引導;最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是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融入教學中,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作出合理的評價。
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這種學習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探討,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該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宇航.共享共贏——信息技術課堂上小組合作的探究與實踐.教師:理論研究,2008(10).
[2]李靜.新課改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4).
(作者單位 靖江市劉國鈞附屬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