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學校教育只重個人作業,不幫助他人,分數是唯一重要的事。加之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致使部分學生逐漸對數學失去興趣或產生厭學情緒。眾多后進生的出現,使數學老師感到人單力薄,不能面對全體學生,特別是后進生。若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以上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一、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1.優—中—差傳遞教學法
按照學習成績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中有優等生一名,中等生二名,差生一名。授課時老師精講概念、公式、定理、例題約10~15分鐘,保證在每位優等生都能掌握所講內容的基礎上,然后由優等生給中等生講解。此時老師可對每組中的差生進行個別指導,讓其感受到老師的激勵,促使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迎頭趕上,最后老師根據各組活動情況給予評價。
2.小組—游戲—競賽法
按照前面所述分組方法分組,每周進行一次競賽。在競賽中,學生們同來自其他小組的成員進行競爭,以便為他們的小組贏得分數。學生在競爭中的對手是過去在學業成績方面有相似記錄的同學。這種方法有一個“不斷調整”的程序,它依據每次競賽中學生的成績對學生競賽檔次每周進行一次調整,使競賽趨于公平。每檔的優勝者為其所在小組贏得相同的分數,而不管哪一個檔次,這都意味著學習速度慢的學生和學習速度快的學生有均等的成功機會。成績優異的小組也獲得認可或其他形式的獎勵。
二、合作學習的基本功能
1.開發課堂中的人力資源
現在教育只是把教與學的過程看成是老師—學生的雙邊活動,實在是過于簡單化了。實際上,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切行為,幾乎都發生在同伴群體相互作用的情境中。所以教學活動應為一種師—生、生—生的多邊活動,而這種合作學習也充分開發和利用了課堂中的人力資源。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為了共同爭取小組的勝利和榮譽,就需要小組中每個成員都進步,而這就在小組成員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小組成員相互幫助并肯定小組在進步中每個人的價值,特別是差生的進步也是小組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使差生也能受到其他組員的尊重,提高了差生的自尊心,有助于差生尊重需要的滿足,樹立學習的堅定信心。
3.優勢互補,激發學習興趣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優等生向中等生講解疑難問題,中等生向學困生講解疑難問題,在講解過程中,需要整理思路,用有條不紊的語言把解題方法、思路表達出來。這樣既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在講解的過程中,優等生滿足了表現欲,增強了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4.培養合作意識,提高自控能力
在合作學習情境中,學生之間是一種積極互賴的關系。學生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標,就必須具有協作意識。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控能力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
三、合作學習的基本要求
1.精心準備
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做到,拿出充足的精力備好課,不僅疏通教材內容,還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鉆研教材,準備好難易適中的問題,以備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小組活動中去。
2.協調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若沒有教師的協調,可能一段時間后,學生合作將偏離主體,談論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由此教師必須注意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并參與各小組的探討,使學生感到自身價值,促進其學習興趣,進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3.及時認可或獎勵
在實施合作學習的課堂實踐中,教師若能及時對學生或小組的活動予以認可或獎勵,學生的積極性、興趣將會高漲,同時知識掌握得既迅速又主動。
愿我們的每位數學教師都能應用合作學習,調動每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