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十分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充分利用“開場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好“開場白”,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實踐證明,“開場白”常常關系整個教學的成敗優劣。然后在以后每章教學前,提出一至兩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好奇心,增強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如在講“電路”這章前講述“在春天雷雨交加的夜晚,什么最嚇人?那就是閃電雷鳴。閃電是怎樣發生的?”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使學生產生“為什么會有這些現象”的好奇心和想進一步弄清問題的愿望,把積極學習的潛力調動起來。經過學習和探索,弄清了為什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學到了新知識更感到物理知識的奧秘。
二、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介紹相關物理學史的生動故事,往往可以收到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浮力”的教學中,先介紹阿基米德原理產生的故事,然后再介紹阿基米德如何應用這一原理順利地解決了皇冠是不是由純金制造的問題。事實表明,這些故事能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萌發攀登科學高峰的愿望。
三、通過有趣、新奇的物理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講“水不善于導熱”時,在裝滿水的兩個大試管里,分別放入一條小金魚,并在一只試管的底部加熱;在另一只試管的上部加熱。在試管上部加熱的試管中,直到水沸騰,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于導熱。在試管底部加熱的試管中,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的演示,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漲的情緒,為新課的講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全面提高物理的學習質量,做好物理實驗是關鍵的一環,通過實驗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1.演示實驗是連接認識主體(即學生)和認識的客體(物理規律、現象)的紐帶
物理概念、規律的建立是首先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而后通過科學的抽象使學生形成概念、規律。在課堂教學中,用實驗也是導入新課的好方法之一。在教學“用電器被短路”中,先畫出電路圖,提問S1、S2閉合后,能發亮的燈有哪些?學生一定有不同的答案,然后安裝電路,實驗來證明,S1、S2閉合只有L2發亮,而S2斷開,兩燈都亮,老師才講出原因。從而在上課一開頭就引起學生對課題的濃厚興趣,為調動本課后續學習的積極性創造了良好的氣氛。
2.學生實驗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途徑
學生實驗能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他們往往會因為自己驗證了某個物理規律或因自己通過實驗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而感到高興,因而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有趣的實驗、科學的故事、智力的題目、實例的設疑都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必須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激發方法,這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縣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