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特別強調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筆者從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三個方面總結介紹了一些經驗和做法。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
教師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任,而班級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礎單位,其管理對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班級工作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這就闡明了學生是活動的能動體,是活生生的有主體意識的人,具有發展和完善自身的動力機能,而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塑造或改造的機器。那么,在班級建設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班內大小事務皆由班主任包辦管理,力量過于單薄,難免有顧此失彼的現象發生,學生被動接受管理,師生雙方處于“管”與“被管”這一矛盾統一體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有的學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與教師搞對立,而且單憑熱情一味苦干,缺乏統籌計劃和明確的管理思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會使得管理又忙又亂、疲憊不堪,卻收效甚微。要打開班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建設和諧民主的班級環境
一是老師要尊重并信任學生,形成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旦形成,學生對教師就會產生信賴感、親切感,從而形成“配合力”;同時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和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從而激發學生對班級工作的熱忱。二是同學之間相互信任、相互關愛,形成友好和諧的同學關系,這樣同學之間有深厚的情誼,相互管理與監督便能夠輕松自如。
2.建設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
設置班、團干部人員崗位,并將班內事務進行分組分塊管理,將每個崗位的主要職責、管理范圍予以公示。然后通過自愿競選的方式進行競選演講,最后由全班同學無記名投票進行選舉。將班、團委干部選出后,根據班內的實際情況將班內事務安排給每一位班干部,各司其職,各盡所能。這樣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如幻燈機、電視機,都落實專人管理,校牌、團徽、穿著、禮儀也不例外。為了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班干部對班務進行綜合考評,實行每日小結、每周總結,并予以公布。
3.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一個班級應制訂完善的學生值日制度,使班上每位學生都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通過多渠道、全方位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鍛煉機會,讓學生在演講、報告、協調關系能力上得到鍛煉,培養學生踏實進取的精神,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1.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學生自主學習,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既不能過低,造成學生浪費時間,無所事事;又不能過高,讓學生覺得無能為力,以致放棄學習。目標一定要切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習興趣,就要加強對學習本身意義的了解和認識。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目標動機理論”。也就是讓學生明白學習最終有什么意義。老師應教育學生,學習對自身能力,對將來工作、生活等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3.教會學生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手段。學習方法得當,就能很快掌握知識;若方法不當,即使費九牛二虎之力,亦難入門。所以要鼓勵同學之間就學習經驗、學習方法多進行介紹、交流和討論。可通過主題班會、座談會、經驗介紹會等方式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體會,回顧自己是用哪些方法學習的,取得了哪些經驗,有哪些不妥,通過總結交流,學生對學習方法既有理性的提高,又能做到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和借鑒,從而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
4.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濃厚的學習氣氛,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班主任可以在班上組織各種學習興趣小組,開展英語角、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各種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活動。同時老師本身要做自主學習的榜樣,要不斷地更新知識,研究學生的學習行為,營造一種樂學、好學的氛圍。
三、培養自我教育能力
1.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動機
自我教育能力是學生在自我教育活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和表現出來的。因此,激發學生自我教育動機,保護學生自我教育愿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校紀班規,不僅要讓學生明確應該遵守、執行,更應該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遵守、執行。這就一定要加強師生情感交流,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這些紀律在生活、學習中的重要意義,從而轉化為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要求,激發自我教育動機。為此,在每個學期開學之初我都要進行紀律教育。
2.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學生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就能把道德認識變為組織個人行為的自覺力量,從而積極地調節身心發展的方向。盡管初中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隨自我意識的增強而明顯提高,但由于他們生理上的不成熟,同時在家庭中受父母長輩的溺愛而形成了任性、驕橫等不良習性,致使他們往往以主觀意愿片面地去評價自己和周圍事物。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思想品德工作,指導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
3.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我們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尤其是要通過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來教育、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個學生都有“我榮俱榮”的自覺意識。在實際生活中學會關心集體,熱愛集體。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班級管理,讓每一個人都能在班集體內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都能在為集體服務過程中表現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讓他們在自我管理中,牢固地樹立起“班集體是我的”“我是班集體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自豪感,從而加深他們對自己主體地位的認識。
總之,對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在實踐中去探索總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真正將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落實在行動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蘇州高新區通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