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種用來交際的工具,判斷是否會講一門語言關鍵在于能否運用該語言和他人進行交流,所有語言都是如此,英語也不例外。然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最關鍵的聽說卻成了學生的絆腳石。要培養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必須加強聽說訓練。
一、正確認識聽和說的關系,把聽和說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不難發現,孩子之所以能從咿呀學語到詞句連篇,聽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是最初的感知環節。聾啞人不能言語,主要還是聾在先而啞在后。若不是聽不到周圍世界的聲音,也不至于成為啞人。聽就是從外界向內界積累信息的過程,即信息輸入的過程,有了大量的語言信息輸入和足夠的信息儲備,經過大腦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再加上個人的模仿,才能由輸入轉化為輸出,由接受轉化為交流。所以聽是說的基礎,而說是聽的提高和升華,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學生的口語要想得到提高,首先要提高聽的水平。
二、鼓勵學生多說英語
好多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差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不知道用英語怎么表達,老是用漢語去思維英語,英語表達受漢語的限制;二是不敢說、怕說錯,怕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沒面子。首先要消除學生怕說錯的思想,老師要給學生創造講英語的寬松氣氛,幫學生樹立講英語的信心,每節課給學生一個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學生多說,說錯了也沒關系,實在不能完全用英語來表達可以英漢夾雜著來表達,然后由老師或同學幫助改正。另外,每節課前5分鐘讓學生進行“free talk”,每天一人,在學生進行“free talk”時,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演講結束時學生需完成兩個任務,一是糾正該生說錯的地方;二是對該生的演講提出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同時,老師也要對所有參與的同學進行表揚。這樣不僅練習了學生的口語,同時對聽力也是一種提高。課堂是練習口語的主要場所。另外,每班或者是學校可以定期組織英語角,可以每期定一個話題讓學生討論,也可以采取自由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隨心所欲地談論自己喜歡的話題。每期最好有1~2名英語老師進行指導。讓每位同學都開口說話的機會,人人都愿意開口說話,形成自主互動、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三、利用課堂教學,發揮教師示范優勢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仔細想想還是名師出高徒比較恰當。師者,首先要為人師表,起示范作用。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口語水平的高低和語音語調的掌握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師的影響。因此,作為老師,首先要有能力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語音標準,語調恰當。老師的英語口語基礎好了,才能給學生的口語搭建起一個成長的舞臺。為什么偉人看得遠,因為他們站在巨人的肩上。要擺脫掉用漢語講課的習慣,如果用全英講怕學生聽不太明白的話可以多重復幾遍或用姿態語言提示他們要做什么。全英講課不僅僅要注意語言的流利程度。還要注意語法的正確性和語音語調的優美性。老師的口語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總之,對學生來說聽說是英語學習中比較難的兩個方面,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也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老師一定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活動,深化改革,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對英語的理解能力,較好地實現英語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九中學)